原标题:小米旗下声音娱乐App“耳听”下线,上线时间仅104天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小米旗下的声音娱乐应用“耳听”目前已在多个应用商店内下线。七麦数据显示,“耳听”App的iOS版下架于2020年2月12日,小米应用商店中,该App也处于下架状态,“耳听”App上架时间仅104天。
“耳听”是一款主打音频功能的应用,iOS版上线于2019年11月1日,Android版上线于2019年11月8日,安卓版最后一次更新于2020年1月14日,Android版共有8次版本更新。
用户通过这款App可以收听相声、音乐、电影、段子、儿歌、知识等多种类型的音频内容,同时用户可以自己建立播单,就像网络小说的书单、网易云音乐的歌单一样,另外,用户自己也可以录音上传分享音频内容,成为主播。音频时长在2分钟——60分钟之间。
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经过多次洗牌后,终于迎来曙光。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牢牢占据行业头三的位置。2020年1月17日,荔枝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国内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目前市值达4.25亿美元。
小米在2019年11月才进入网络音频领域,动作明显过慢。一方面,音频行业的天花板就是喜马拉雅、蜻蜓、荔枝,“耳听”就算做到极致,将来也要跟这三大平台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任何新应用想要突然爆发,获得大量用户,都非常困难。
不过,“耳听”更像是小米的试水行为。雷军曾强调过小米的“互联网公司”属性。小米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公司拥有3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的应用程序,以及1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的应用程序,包含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和小米视频等。
“耳听”上线后非常低调,并未做过大规模宣传。不难看出,小米对于创新业务的谨慎。2019年3月,小米也曾上线过一款短视频App“朕惊视频”,这款App也是悄然上线之后,又悄然下架。“耳听”的情况跟“朕惊视频”非常类似。
七麦数据显示,2019年小米仅上架过两款App,小米有品有鱼、耳听,其新推出的App数量系小米近年来新低,即使加上只有安卓版的“朕惊视频”,一共也才三款产品。
小米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下滑非常严重,2018年Q3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速为85.5%。
不难看出,小米公司的互联网业务正在遭遇增长的天花板,因此,小米若想互联网业务能够“开枝散叶”,就必须拓展新的业务线,小米有品有鱼、耳听、朕惊视频这三款产品,分别代表着小米在社交电商、短视频、音频这三大领域的低调试水,可惜,结果不尽人意。
小米在互联网业务线上的优势是预装业务,比如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小米视频,这些产品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小米手机用户,苹果、华为、vivo、OPPO等手机用户要么使用第三方软件,要么使用各自手机厂商的产品,小米的浏览器、应用商店等软件根本没有发挥余地。仅仅依靠小米手机来带动应用商店、浏览器、音乐等业务,自然会遇到天花板。
另外,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小米视频等软件,更多的是扮演“集成商”角色,核心部分的版权、增值服务等业务收入,被各大软件商给分走,小米能分走的“蛋糕”是联运分成和广告,到了小米头上,自然不会剩太多。
小米旗下的通用型互联网业务也不少,比如米聊、小米直播、多看阅读等,可这些应用的表现都不佳,社交、直播、网络文学行业中,米聊、小米直播、多看阅读的排名都很靠后。
由硬件公司到互联网公司,这条路并不容易走通,小米若想把互联网业务做大做强,仅靠预装和试水可远远不够,互联网行业早就是一片“红海”,无论是哪个巨头公司,人力、物力、财力、风口,缺一不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