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约车的“春劫”
近日,滴滴出行表示,已与全国3000多家租赁公司进行沟通,大部分租赁公司承诺,在疫情期间为司机提供延租方案。此外,滴滴出行还透露,已与38家保险公司沟通,在车辆停运期间,对营运车辆保险相应顺延,目前正逐步落地到全国。
可以看出,在疫情影响下网约车行业也开启了“自救”模式,但在目前复工依旧艰难,宅在家里仍然是最好防疫措施的形势下,网约车行业能做的也就只能是这么多了。
疫情之下,网约车行业被迎头痛击
谈及损失,已深入民众生活的网约车行业在此次疫情影响下,整个行业无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0余座城市先后发布暂停网约车通知。即便一些城市尚未停运,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大多都宅在家中,出行需求也在明显减少。
据百度地图数据显示,法定节假日结束后,返程人员数量并未出现大量增长迹象,每日迁徙规模仍在低位运行。2020年开工首日,全国驾车导航出行较2019年同期下降86.7%。
2月7日,嘀嗒市场部副总裁李金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坦言:“当前阶段,疫情防控重点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求大家尽量足不出户,因此使得人们的出行需求锐减,这种客观变化对于全国交通出行行业都有影响。”
此外,受疫情影响,网约车租赁公司的损失也极大。一些租车公司节后司机退租的比例高达30%,司机退租,车辆就会陷入空置状态,而这些车都是有闲置成本的,这些成本自然是租赁公司负责,然而许多租赁公司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损失。这种大规模现象的出现,对整个网约车行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若按往年正常情况,目前复工已有两周之多了,但现在部分企业的复工仍旧在延期,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可以选择宅在家里或在家办公,可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这样。如网约车行业,实际上自疫情蔓延以来,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几乎都陷入停滞,从城市到乡镇,封路封村成了常规操作,甚至连进出小区都要登记。
面对病毒,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足不出户。但对许多网约车司机而言,不出门就意味着接不了单,无法维系生活的窘境。可即使网约车司机们冒着风险跨出家门,生意也非常惨淡。
疫情影响下即使到了往年的返程高峰之时,流动人口也依然寥寥,人们的出行需求没有像往年同期那般大幅增长,司机们的收入自然也没法增长。
逆境中滴滴们纷纷“自救”
种种状况的出现,让本就处于盈利瓶颈期的网约车行业看上去更加艰难,不过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此前有数据显示,2020年出行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出行人数规模突破6亿人次。
就算一时受到了疫情影响,共享出行的大方向也不会改变。而且面对疫情,网约车企业也出台了一些“自救”举措。
2月9日,滴滴出行宣布,所有返程复工司机,均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体温测量,如实填报健康状况信息,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或酒店等居住场所报备。滴滴出行还主动筛查疫情高发区域返回的司机,要求他们做好隔离工作(通常为14天),结束隔离且身体无异常后再接单。
随后,首汽约车也发了起“尖峰行动”,实施“三大三小”多重消毒保障策略。要求平台运营车辆每3天到指定消毒站点进行一次“大消”、网约车司机自行使用消毒喷壶一天3“小消”。同时,还开通了面部识别监测系统,严格监测上岗司机是否佩戴口罩等。
2月10日零时起,决定在常德市全面恢复营运的曹操出行,规定每天都要对车辆进行消毒。同时,还要求乘客必须佩戴口罩乘车,不携带动物(宠物、家禽等)乘车,未佩戴口罩的司机有权拒载。
此外,2月11日滴滴出行还宣布,自本周起,会在网约车内陆续加装前后排防护隔离膜。所谓防护隔离膜,就是在车辆前后排间加装塑料隔膜,形成一个简易的车内安全舱,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飞沫传播。
滴滴出行称,这是特殊时期的笨办法,目前,已在武汉、大连、洛阳、郑州、长治、宝鸡、江门等地试行,后续将对更多车辆进行加装。
除了量体温、戴口罩、消毒、加装隔离外,滴滴还表示自2019年12月15日至疫情结束前,所有完成线上订单的滴滴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司机和顺风车车主,一旦确诊,住院期间,平台将每天提供300元住院津贴(每人最高3万元),特殊情况下提供最高50万的专项保障金。
可以看出在行业巨头滴滴出行的带领下,许多网约车企业都加入了这场“自救”行动。
尽管,这次疫情让整个行业一时陷入了窘境,但也不必过于悲观,这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对行业而言有一些挫折未必是坏事,或许在疫情结束之后整个网约车行业在卫生与公共安全方面都会不错的改观,那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对网约车行业的长远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这场疫情“春劫”,于行业亦是一件幸事
近年来,在投资热度消退以及司机高额补贴退坡的背景下,网约车市场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光。据《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亚洲出行行业坎坷的盈利之路》显示,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投资规模锐减约90%,导致中国出行行业整体投资缩水48%。
目前,整个网约车市场也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抱着各种目的,各类企业纷纷进军这一市场,除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等早期平台,飞嘀打车、万顺出行等出行公司以及诸多车企,也跨界入局,通过“以租代购”等形式向市场投放车辆。
一些业内人士感叹,不少企业只是间接运营网约车市场,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容量,导致网约车数量过剩。而这次疫情的到来,无疑给这种过剩现象带来了休止符,体量较小的企业,难以承受订单持续走低的考验,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司机将“被失业”。
其实,不等被淘汰,许多司机早已有了放弃的念头。
过去几年来,各地政府出台了严格的运营许可管理条例来规制行业发展:200多个城市先后颁布有关平台、车辆和司机的新法规,从保险到司机的健康状况均被纳入监管范围下。在这些条条框框下,许多司机很难再顶着不合规的身份开车。
网约车不断增加的抽成比例,也让司机抱怨颇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0%~20%的抽成比例算低的,开网约车已从一个全民现象级职业,转变为吃力不讨好的“苦力活”。
这次疫情下,让不少司机们终于下定决心退出。而在开网约车的性价比持续降低的情况下,甚至让有些司机觉得还不如回归传统出租车行业。
但这也并非坏事,在网约车行业的困境愈发凸显下,一定程度上,也会促使网约车行业加速洗牌,回归行业良性发展。网约车从拼速度规模,到拼安全、品质、服务等标准的趋势也将会更加明显,而且能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价值,也将成为未来网约车市场竞争的关键。
除了提升“内功”外,此次疫情中也让一些仍在坚守的网约车找到了公共交通领域的新机会。
疫情期间,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的倡议下,许多网约车公司成立了“应急防控保障车队”,停运期间接受征用提供应急出行服务,为医护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志愿免费服务。
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让不少人认识到了,网约车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些驰援行动,也树立了相关企业的品牌的良好形象,为今后的发展积蓄了力量。而平台对司机的一些关怀行动,也暖了不少网约车司机的心,决心继续与平台同舟共济。
结语
细细算来,整个共享出行行业的爆火也不过四五年时间,整体上看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次疫情对整个行业而言所产生的影响虽然不可忽视,但也不至于是灭顶之灾,算是一次“小磨炼”。
当疫情结束,大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人们对于网约车的需求,也会跟地铁、公交等出行方式一样,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之中。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