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每天发布的疫情数据,很多人非常揪心,总是等待着确诊病例为零、死亡病例为零的时刻,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数据的变化还是会展现深刻的内容,需要我们分析。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数据,会给出不同的解读,我们需要的是专业与专业知识。
一般来说,连续性的数据,无非就是看总量、趋势与结构,不管是疫情数据,还是会议数据,或者是工厂的生产,都是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差异。如果说区别,只是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含义,在不同的领域会有所不同而已。
总量指标的分析
就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总量数据其实不多,也就是日常发布的那些,主要包括: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死亡病例数、治愈出院病例数,这是核心指标,每日的变化都牵动人心。
除了这几个指标,还有一些指标在专业发布会上有,包括接密切接触者人数、危重症病例数以及接受医学观察的人数等等,也很重要。
总量指标有很大价值,是我们判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但绝非唯一指标。另外,总量指标往往具有迷惑性,因为每个人看总量,想法不一样。在中国这个国家,任何的总量都要放在14亿人口、武汉1500人口这样的基础上。
另外,在2020年1月24日之前,新冠肺炎的疫情数据是不完整的,也没有遵循统一的口径和时间节点,对于数据分析作用不大。现在社会上大量的疫情分析都没有注意这样的问题,将不同口径与各地卫健委不同时间报送的数据在进行实时对比。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的是国家卫建委每天发布的0-24点数据进行连续性同口径比较。
有人预测这个疫情的感染人数会达到多少多少,实际价值不大。一方面,虽然有以往传染病的模型,但采取措施的情况不一样,后果也就不同,得看“疗效”,另一方面,感染分很多种,有症状无症状、轻症重症,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被感染却早已经有了抗体。
按照一般呼吸道传染病的规律,住院病人会是极少数,比如美国2011-2019年流感感染人群的住院率只是1.6%。除此外,还有很多自愈了,也有很多人美来得及诊断就不明不白的没了,都没有列入病例中。
对于总量的指标要根据医疗资源和防控情况综合来看,有些数字的剧烈变动是措施带来的,并非是疫情自然变动的结果。
比如,2月1日24点数据,全国新增确诊病例达到2590,再创新高,但实际上主要来自湖北,仅仅湖北一地就新增1921,占比达到了74%。此前,从1月28日开始,湖北确诊病例数占比就一直上升,从57%上升了超过15个百分点。如果扣除湖北因素,全国其他省市新增是669,比前一日的755有明显的下降。这也表明,武汉的医疗资源极端紧张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更多病人正在得到及时确诊治疗。
趋势指标的分析
相对触目惊心的总量数据,趋势指标更能看出问题,也被更多数据分析所关注。
根据这几个指标的连续变化,就会得出一些趋势性的指标,比如新增确诊病例数、新增疑似病例数、新增死亡病例数、新增治愈病例数、新增危重症病例等等。
对于趋势指标,既要看累积的总量趋势,也要看新增的阶段性趋势,也就是看总量的变化、增长量的变化和增长率的变化。
从冠状病毒确诊人数增长来看,在1 月27 日增长人数出现较大增幅后,1 月28 日全国、湖北和武汉的确诊人数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从增长率来看,新增确诊病例增长率连续下降,已经从高峰点的64.5%下降到了20%上下,累计确诊病例每日增长量依然处在高位,数量有一定的波动,应该是高峰平台期的特征。从趋势看,累计病例数已经远远低于理论上的指数增长,开始趋向于线性增长,疫情控制效果明显。
比例指标的分析
结构指标方面,主要看湖北省病例数占全国的比例、武汉市病例数占湖北省的比例、确诊病例占密切接触者的比例、疑似病例确诊率、危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死亡率。
如果非要精细一些,还可以分析武汉人口的感染率、全国人口的感染率等等,但这些指标得等到疫情结束以后全面核算才有实际意义。
目前看,确诊病例与密切接触者的比例大概为9%,也就是说100个密切接触者大概有9个会被感染。
初步核算,疑似病例确诊率长期稳定在65%左右,也就是说,一旦被化为疑似,100个人大概会有65个人被确诊,而35人被排除。未来,随着病毒检测的进步,还会有变化。初期的很多疑似是因为检测跟不上,后期的很多疑似是检测不出来。
就数据来看,随着检测水平和速度的提升,确诊病例分母的增大,死亡率指标变化很大,从最高时的3.19%,下降到了2%左右。如果不计算比较特殊的湖北省,全国其他省市的死亡率只有0.23%。
从指标来看,死亡的数字是相对准确的,虽然可能有个别未能及时记录,但总体可信,但确诊病例却一定会比实际病例为少,甚至少很多,也就是说,即便以入院为指标口径,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最终也可能稳定在0.2%以下,这个数字已经很接近流感的0.14%。
数据要比较着看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不含外籍和港澳台地区,下同)法定传染病发病777.07万例,报告发病率559.41/10万;死亡23377人,报告死亡率1.68/10万。 其中,2018年我国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6.30万例,发病率为220.51/10万;死亡23174人,死亡率为1.67/10万。如此来看,虽然新冠肺炎被认定属于乙级传染病,但死亡率还是远远高于日常乙类传染病,这可能与新病毒的人群免疫力不足有关,但可以理解为何国家将这次疫情定位乙级却按照甲级来管理的原因。
如果再比较一下2003年的非典数据,包括增长率、死亡率等等指标,这次疫情的程度会有一定的清晰,但要注意,因为非典疫情的过程与这次不同,等到以北京为核心进行全面防治的时候,事实上处于非典爆发几个月之后,与这次疫情从初期就开始关注和防治有很大不同,看似相同的数据阶段其实是处在不同的传染病扩散周期。
广东省疾控的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从出现症状到隔离的平均时间为2.9天,而“非典”患者的数据为4.2天。这个数据也很重要,我们在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时候,需要结合这个发病周期,如果这个发病周期真实,那么,新增病例的增长速度会快,但一旦采取有效的隔离,峰值到顶会更快,防治的效果呈现也会比非典时期更快。
很多人也在比较美国的流感数据。美国受到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流感威胁,超过1500万的美国人在今年的流感季节受到感染,14万人因此住院治疗,超过8200人丧命。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的数据,每年至少有12000人死于流感,而在2017-2018的流感季节,多达61000人死亡,超过4500万人得病,其死亡率评估为0.13%。
据梁建章计算,美国过去9年的流感的平均人口患病率是9%,如果1/3的流感集中在冬季爆发的话,那么会有3%的人口感染,按照基于0.1%到0.2%的死亡率,每年和武汉同样规模的美国城市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300-600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29日,全球SARS累计报告病例8295例,死亡病例750例,死亡率9.04%。可见,在新冠肺炎、SARS和流感这三种传染病中,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更接近流感,而远低于SARS。
以上的分析,比较了全国传染病的日常情况,也比较了美国流感,可以得到一些结论,但也要注意口径上的差异。
不要被小概率影响
对于数据的分析使用,需要特别注意小概率事件。在数据不够的情况下,一些偶发的小概率事件往往给分析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如果反应过度,也许适得其反。
1976年2月,新泽西州迪克斯堡一名军人死于一种神秘但急性发作的病毒,经确认是猪流感毒株,属于造成1918年流感大暴发、害掉全球1亿条生命的H1N1病毒家族。当时,出于全球再度暴发严重流感疫情的担忧,在仅有一例死亡病例的情况下,官员们加大流感疫苗生产力度,打算到秋天时让全国民众人人都完成接种。果然,有3名老人在某间诊所注射流感疫苗后去世,公众反应强烈。最后,没有一个人因为猪流感死亡,却有数千人声称注射流感疫苗给他们带来副作用。
这次的疫情数据,初期极不完整,很多省市的数字也量很小,都达不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样本数,个别的分析或者对比就不能有统计上的意义,也会出现暂时性的大范围的波动,这都很正常,没有必要一惊一乍。
几个关键节点的意义
有些指标,就数据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对整个事件来说,却非常重要,比如,治愈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交叉、新增确诊病例数与(死亡和治愈病例数和)交叉、确诊病例数与疑似病例数交叉、出院人数与确诊病例数交叉、死亡病例为零,确诊病例为零,确诊病例连续14天为零。
我们可以这样看数据的节点:
第一个:治愈病例数超越死亡病例数,这个节点已经在1月31日到来,意味着治好的比死亡的多,将大大平息社会的恐慌情绪,这是传染病防治中心理治疗的首个节点。
第二个:疑似病例的新增数低于确诊病例的新增,这个节点意味着检测手段及时有效,标志着我们的防治工作开始跑到病毒传播的前头,从跟着追病毒变为围追堵截。自从1月28日的新增确诊病例比疑似病例低1191之后,这两个数字差距一直在缩小,到了2月1日变成了正值,也就就说,疑似病例的新增数低于当日的确诊病例大1033,这个交叉点到来的比预期的早。
第三个:疑似病例总数低于确诊病例总数,这个节点意味着整个防治工作的拐点,现有的诊断手段已成熟,所有的防治工作起到了效果,整个社会的病毒防治进行常态化阶段。
第四个:新增确诊病例数低于死亡和治愈病例之和,这个节点意味着收治中的病例在减少,医疗资源开始释放能力,医生、病房、器材紧张情况消失,更意味着整个疫情在收敛,这是个关键节点。
第五个:死亡病例为零,这个节点有可能比第四个节点还早出现,这是关键性的缓解压力指标,当死亡病例为零以后,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将开始恢复健康,恐慌性的购买小时,大部分的社会必须行业能够正常工作生活。
第六个:确诊病例为零,这是防疫工作胜利的标志,当这个指标开始出现的时候,意味着即将看到胜利的曙光,会引发全社会的欢腾,当然,接下来依然会有反复,需要密切关注。
第七个:确诊病例连续14天为零,这是防疫工作彻底胜利的标志,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也会是彻底解除所有隔离措施,宣布突发卫生事件结束的时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