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少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买到口罩了吗?
京东自营断货、线下药店断货,口罩这种以往的平常商品突然一货难求。一些电商平台的第三方卖家商家趁机涨价,看到有人发截图,显示某商家一天之内就调了两三次价格。部分城市的线下药店也不例外,涨到十几倍,一盒5只装的进口口罩甚至卖到1000元天价。
面对涨价之风,阿里、京东、美团等电商平台都发出了禁止商家涨价的通知。电商平台的这一举措,博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虽然出发点是好的,灾难面前不发不义财,非常符合道德规范,但实际上这种作法是很有争议的,因为既无效率也保证不了公平。
平台禁止商家涨价,将出现电商断货潮
且不说,自主定价是商家的合法权益,电商平台可以规范平台交易规则,但它并非市场监管部门无权禁止商家调整价格。更为不利的是,禁止涨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大供给短缺的矛盾。
想必大家还会对当年抢购食盐的事情有些印象,当时一些人成箱、成箱地往家里搬,不少超市一度脱销,造成其他消费者买不到货。
和食盐类似,口罩也属于低单价商品(上百元一个的高端口罩是极少数),囤货或投机的成本小,即便浪费在自己手里风险也不大。前两天在圈子看到有人晒口罩订单,其中不乏成箱或几十个上百个购买。这意味着,若没有其他限制措施,大量口罩将落入到囤货的消费者或黄牛手中,急需的人们同样会以高价向他们求购。
与商家涨价的区别,只在于涨价带来的利润发生了转移,从商家转到少数消费者和黄牛手中。而相对于在电商平台一搜索就能找到的商家,他们的信息传播渠道面有限,能从他们手中买到的人数更少,价格往往更高,反而不利于广大消费者购买。
话又说回来,相比之下,囤了货拿出卖的人还算不错。虽然成本提高了一些,但促进了商品流通,没有造成无谓的资源浪费,有利于当下的疫情预防。
强制不让商家涨价,商家在平台上销售赚不到钱(上游渠道出货价格已上调,现有库存卖完后采购成本将上涨)。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商家只能下架相关商品,转向线下、朋友圈等渠道销售,或者干脆批量出货给黄牛,最大受害者还是广大消费者。
事实上,现在禁止涨价的恶果开始显现出来了。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的商家,只有少量高价位的有货,大多数基本都处于断货状态。电商平台买不到消费者,纷纷涌向线下,又加剧了线下渠道的供需失衡,进一步推高了线下口罩的价格上涨。
请问:电商平台口罩价格没变,但却有价无市,这难道是我们大家希望看到的结果吗?
禁止涨价负作用向上游传导,还将加剧供给短缺
电商平台是零售渠道的终端,禁止商家涨价的负面作用会通过供应链逆向传导到上游,影响到生产厂商的积极性。
现在是春节,多数工厂停产放假,其中也包括部分生产专业口罩的医疗用品厂家。在急剧扩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日常库存数量不足以满足,必须恢复或扩大生产。
那么问题来了,厂家扩大或恢复生产,面临着比平日更高额的生产成本:一方面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成本(目前属于节假日加班,有看到新闻称厂家以3倍工资激励工人回来上班)。另一方面,原材料、配件、包装等库存补充,要启动整个供应链,春节放假因素同样会带来整个链条上的成本提高。
双重压力之下,厂商的生产成本将大幅提高。如果想不亏损,生产厂商就必须提高价格来消化成本增加,批发商、经销商则重复这个流程,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中必然涨价。如果说初期的涨价是需求剧增带来的虚胖,那么后续的涨价则是采购成本的实锤。当同一商品的采购成本上涨,平台禁止涨价令如何让商家有积极性上架销售呢?
说到市场经济,我们经常引用“看不见的手”这个典故。虽然现实市场中没有计划控制部门,但“看不见的手”可以有效地调节供需、配置资源,促进了市场繁荣。
那么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商品的价格,再展开就是供需曲线。当商品的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则价格回调,达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总体福利的最大化。
因此,电商平台禁止商家涨价看似道德满满,但实际是违反经济学规律,只能起到加大商品短缺的负面作用。
相反,放开价格管制,市场上口罩的价格上涨,生产厂家和商家的利润就会提高,从而对它们形成了强烈的激励作用。现有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越是有利可图,将会吸引更多厂商加大生产,提高市场供给量。而随着供给的增加,最终价格也会慢慢下调,甚至接近于原来的价格水平。
禁止涨价不应该,但实行限购很有必要
既然禁止商家涨价有害无益,那么电商平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用户呢?有,那就是实行限购,这是简单可行的有效办法。
请注意,这里说的限购,不是各地以户籍、社保等人为因素限制人们购房购车的情形。而是指:电商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对每个ID进行购买件数进行限制,超过数量后就无法下单,以保障更多消费者可以买到口罩等急需商品。
这个举措的优势非常明显:成本低,生效快。相比线下实名登记等手段,电商限购的技术成本和相关成本都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电商平台的技术能力,通过ID、收件人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IP地址等信息对用户进行限购,主流电商平台如阿里、京东都早已实现。也就是说技术是现成的,只需要对细节进行少量工作即可上线。限购上线后,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用户信息,作出能否下单的判断并记录交易,不增加任何其他人力成本。
其理论支持很简单,还是基本的供需理论:通过技术手段,规避个人非理性囤货、打击黄牛投机,从而减少了大量非正常的无效市场需求,使得需求曲线减缓向左移动的幅度,从而缩小供需矛盾。
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请立即取消所谓禁止涨价通知,尽快实行限购吧。这样才能既促进效率,又最大程度地兼顾了公平。
蚂蚁虫——科技自媒体、企业战略分析师,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曾入围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体作者、2016年钛媒体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网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网年度作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