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信要做“短内容”,张小龙这一次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吗?
11月9日,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通过VCR对外并分享了他对于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并 宣布微信将发力“短内容”。
张小龙对“信息”的思考
通过张小龙的VCR分享,可以看到他对信息互联的深度思考。张小龙的思考比较深,鉴于本文偏重于对内容 的思考,玺哥拣一些和内容相关的说。
张小龙:当前人们看到屏幕上的视觉信息,超过了现实中眼睛看到的信息。人们看到的是远方的图像,听到 的是远方的声音。从前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脚的行走半径来决定的,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 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
在张小龙的眼中,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是第一位的。但是,当前人类对于信息的广泛连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 ,是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的。
张小龙担忧:人们真的能驾驭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说,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张小龙认为,当前很多人是被动信息获取的。被动获取信息的坏处在于,“系统”给你推送什么信息,里就 只能看什么信息,信息也决定了你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在被动获取信息的背后,其实是人与技术及“技术价值观”的重要课题。张小龙说:你所看见的,或者说, 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 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用户对信息的选择是有限的。张小龙认为,看似我们面对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一一筛选,导致我们看到的总是局部。 包括公众号,看似可以随便关注,但 是你的选择其实是有限空间的。
玺哥认为,张小龙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影响很清醒,很深刻。他对信息影响的深度思考有必要让更多的所了 解。
微信要做“短内容”,张小龙这一次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吗?
张小龙在VCR的分享中还对微信在内容端的策略进行了反思。
张小龙认为,微信过去有2大失误,一个是公众平台很长时间都只有pc web版,这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 ;另一个是把公众平台做成了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其他的短内容的形式没有呈现出来。
对于以上的2个失误,其实微信在2018年就开始进行补救。2018年11月,微信向用户推动了最新7.0.0版本 。该版本功能上主要有如下变化。1、新增“时刻视频”。用户可以自己拍摄发布短视频,也可以给朋友的 视频“冒个泡”,加强互动;2 、将公众号点赞改为“好看”,并在看一看功能区以信息流方式展示朋友认 为“好看”文章;3、UI全面改版,风格变化较大;4、 在聊天详情页中,可以给单聊设置强提醒。
微信7.0.0版极大的强化了内容和社交之间的关系。看一看的“好看”版块,实际就是一个算法+人工的社区信息流平台 。在这里,好的内容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展示,内容质量也更高,更值得信任。
现在回过头去看,微信7.0.0版本虽然当时感觉动静挺大,但在内容端其实更多还是偏向短视频,对短内容 创作涉及的图片、文字等缺乏足够支撑。
而且,从张小龙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对用户影响的深度思考来看,张小龙明显对打造“超级内容平台”是有顾 虑的。
玺哥认为,张小龙的顾虑有2个方面,一个是平台内容对用户的影响。也就是张小龙强调的信息的宽度和广 度。其实张小龙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信息是否对用户购友好,健康;第二个是政策层面的,微信作为一款 覆盖11亿+用户的国民工具,如果意识形态特点过于鲜明的话,对微信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这一次微信说要做“短内容”,不知道是否能放开手脚。
对微信做“短内容”平台的一些猜想
关于微信会如何做“短内容”,我们还得回到张小龙本身对信息的思考上来。
张小龙在VCR的分享中说:我们很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朋友圈之所以默认是发照片视频的,是因为当 时我有一个认知,对于十亿人来说,让每个人发文字是不容易的,但是,发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相对公众号而言,我们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天天写文章。
从张小龙的发言来看,微信的“短内容”将围绕朋友圈进行,并按照用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向用户 推送内容。
玺哥猜想,微信“短内容”的筛选将依托社交关系中的人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甄别(用户转发、点赞、评 论、收藏多维度),通过用户“认同感”来判断内容的价值等级,再通过微信公众APP把内容分发出去,形 成扩散。在这个过程中,社交关系链里面,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人人都是是编辑,人人都是渠道”。
创作展示上,或许会通过切换朋友圈tab,然后呈现“微博”首页形式——顶部内容创作框,中部信息展示 ,侧面分类的形式。
内容来源上,微信或聚合既有的腾讯系内容资源,如腾讯网、微视、腾讯微博(会重启吗?)等。通过筛选 机制后向用户推送。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