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OLED的中日韩“三体游戏”
2019年某日某月,在某个手机厂商的发布会上,一身科技范儿的X总走上舞台,身后的超宽幅环绕大屏幕显现出五个大字——“下一代手机”。随后,一款能够花式折叠的手机缓慢浮现,停顿了几秒,留给台下粉丝发出“鹅妹子嘤”的充足时间,各路媒体从各个角度拍下快门,集体等待着主讲人用哽咽的声音讲出一个焚膏继晷、日以继夜的开发故事……
上述情节,如有雷同,实属故意的。
从iPhoneX搭载OLED屏幕之后,手机厂商纷纷将心思花在了产品形态的更新上,各种折叠屏层出不穷,由此也推动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尤其是OLED屏幕来到了一个大众口中的“朝阳时代”。
而在升起的三个“朝阳”,目前看来分别是中日韩。它们的彼此牵引绕旋,会像“三体”一样变成生存炼狱,还是锤炼出材料领域的新宇宙呢?
OLED迭代:方兴未艾的三体游戏
这个令手机厂商为之疯魔的OLED,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里简单给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开阔一下,传统的LCD屏依靠背光层发光,液晶层偏振来实现显示效果,就像月亮只能发射太阳的光。但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自己本身就是发光体,不需要依靠背光层和液晶层,各个像素点自己就能控制点亮和熄灭的效果。
这就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显示效果更好,去掉多层影响之后,像素点的反应速度更快,能够实现更强的对比度,画面更加明艳,不会再出现“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的情况;
二来因为可以做得更薄,因此更能节省功耗,并且具备了可弯折、卷曲的外观特性,这就给柔性折叠屏、视觉互动创意搭建了基本前提。
在人们普遍更加追求影像的沉浸感、交互感的当下,无论是手机还是家庭大屏,都向屏幕材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LED显然是一剂打破屏显消费硬件饱和与创新僵局的特效药。
Trendforce指出,到2020年,OLED屏幕在手机上的采用率将达到50%。正是因为这一潜力,导致各路屏厂争相入局。也就此形成了三组鲜明的国家力量:
如日中天韩国队。
说是“三体游戏”,其实在当下的OLED市场,只有韩国队是实至名归的太阳般耀眼的存在。原因也很简单,韩国目前是OLED占有率最高的国家。
众所周知,“整个韩国都是三星的”。而数据显示,三星、LGD(LG Display)等韩国企业市场份额总和为88.5%,其中三星更是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在这一领域“大规模赚钱”的品牌。
除了在市场方面取得了毋庸置疑的统治权,韩国在OLED产业链上的完整布局,也使其竞争实力堪称“王霸”。其中既有时间的积累,比如韩国三星电子大约从2000年开始做OLED,2005年开始做柔性OLED,有长达10多年的生产积累,在规模化生产、良率控制、成本优化上都有更多经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韩国队就没有了弱点。比如韩国是日本OLED核心原材料最大的采购方之一,今年7月日本对出口韩国的OLED面板使用的氟聚酰亚胺进行管控,就精准打到了“七寸”。加上中国显示面板逐渐实现OLED量产,成为强有力的市场瓜分者,IHS曾经预测,2020年三星在OLED面板市场占有率将从95%下滑到52%,京东方的市占率则将达15%,取代LGD成为全球第二的生产厂商。
韩国队告别铁王座,将会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头戏。
风云变幻日本队。
日本队近年来才重新出现在OLED视野内。
其实,日本面板产业界切入这一领域的时间并不晚,早在2007年,索尼就推出了全球第一台OLED电视。
但一方面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与制造工艺的限制,导致大尺寸OLED电视的量产良率出现问题,再加上日本整体收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关企业也开始收缩过冬,也就将这一商机让给了韩国。
但这并不代表日本队彻底死心了。首先,生产OLED显示屏所需要的制造设备和原材料,尤其是最关键的蒸镀设备,被尼康和佳能牢牢握在手中。第二张牌则是技术优势。比如能够让大尺寸OLED成本大幅下降的喷墨印刷技术,就成为日本显示产业界集体看好的重要机会。
就在2019年底,日本面板制造商JOLED也建成了首条印刷OLED产线。这条5.5代线的月产能达到2万片,主要生产用于车载、医疗及其他高端显示器等领域的中尺寸OLED,预计在2020年投入量产。
可以说,从2018年开始,日本企业向OLED进军的态度就长期激越,夏普在2018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了采用自制OLED面板的新款手机,索尼、松下、东芝也在极力推出OLED电视。
不过客观来说,日本企业在OLED显示屏的出货尚未形成规模,加上与垄断者三星之间的长期博弈,其在产业链的历史优势与3C品牌强势认知,能否在接下来的消费市场发扬光大,就像在一团被毁灭的恒星尘埃云中重新酝酿出新的行星,所需要的条件与时间都充满未知。
旭日方升中国队。
2019年,我们有幸看到了中国面板产业的许多突破。
相对领先的中国面板厂商京东方已经实现了中小尺寸OLED的量产,并在前不久传出加入苹果供应链的消息,一旦落实则将取代LGD成为iPhone的第二大OLED显示屏供应商,打破韩国垄断的局面。
除此之外,华星光电、和辉光电、柔宇科技、深天马、维信诺等也加快了步伐,国产AMOLED屏幕的产能不断提升,预计2022 年达到 1131 万平方米,占全球总产能的 33.4%,仅次于韩国。整体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液晶面板生产国,产能预计会在2021年逐步规模释放。
当然,国内厂商多集中于中下游面板、模组等领域,制造设备和有机材料都需要依赖日韩欧美企业,这就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后续的市场爆发。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庞大的终端消费市场,以及本土化采购的倾向和成本优势,也将成为新恒星诞生的关键变量。
时间之外:新老恒星的交汇
从各个国家队的特点来看,中国与韩国是最有可能率先产生引力效应的两颗“太阳”。那么,作为一颗新恒星,如何加快自己的核聚变反应,决定了未来能量的强度。
想要面面俱到地一次性补齐短板显然不够现实,一场“田忌赛马”式的排兵布阵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首先,高精尖的制造技术,成为保障中国队拿下更大规模市场的要素。OLED屏幕对生产进度要求非常高,比如在蒸镀过程中,要用到FMM,即精细掩膜版,这会直接影响到蒸镀的良率。目前,大陆厂商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还比较低,这也导致良率提升十分困难,甚至有厂商的OLED显示屏良品率为0,生产出来的面板没有一片是能用的,这就给市场开拓带来了不小的困境。
另外,产业链的全面配套,也是当前国际局势下保证自身安全生长的关键要素。从当前局势来看,小分子发光材料主要集中在日韩厂商手中,专利壁垒较高的发光材料及一些高端的制程工艺材料则由欧美厂商掌握,短时期内恐怕难以改变。除了大陆厂商继续坚持攻关、向上游突破之外,在中国占据优势的中端和下端产业链,如3C产品等,通过全面布局对全球业态产生牵制,比如2018年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超2亿部,其中京东方作为其OLED屏幕的主力供应商,就成为关键的助力。
与此同时,寻找新领域,如放弃蒸镀模式改为探索喷墨印刷,亦或是抢先一步攻坚Micro LED,引领行业技术迭代,从而攫取先发优势,加上未来中国在5G通信和物联网时代的加速演进,也将为中国在OLED“三体游戏”中打上一个重要的安全buff。
《三体》中曾经提到宇宙的基本法则——黑暗森林,认为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就是隐藏自己、伺机寻找潜行的敌人。他人是不是地狱尚未可知,但想要消灭永恒的威胁,永远是比他人更早抵达更高地。这或许是我们能从OLED的中日韩变局中,写出的产业方程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