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五官,其中通过视觉渠道接受的信息约占70%。也因此,人类总在显示技术寻求革命性突破,使得屏幕在承载更多信息量的同时,变得更薄、更轻、更便于携带。在几款可折叠智能手机问世后,市场掀起对柔性显示技术的讨论热潮,这一此前还被认为尚不成熟的前沿科技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柔性技术竞争舞台上,除了全球几大知名手机厂商风头正劲,一家扎根产业链上游的独角兽企业也脱颖而出:柔宇科技。除了为智能手机提供可折叠面板,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进行的2020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上,柔宇向外界展示了全柔性显示和全柔性传感技术的更多应用场景,实现与众多传统行业的融合,助力突破目前难以跨越的创新瓶颈。
一、柔性科技横空出世,意味着什么?
《失控》一书作者、著名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KK)曾预言“屏读时代(Screening)”即将到来,即未来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而且将形成一种跨屏生态系统。
而结合目前接收信息的方式来看,我们认为在不久的未来,柔性屏幕将像水一样无形无据、无所不在、无可或缺。
自电影电视问世以来,屏幕就在信息传播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当下,短视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01亿人,依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预计到2019年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迈入高传输、低延时的5G时代后,一个无视频不信息的屏读时代就在眼前。
除了已经成为现实的折叠手机,全柔性屏可以应用的场景还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试想,当传统的易拉宝换装轻薄的全柔性屏,静态的平面海报就变成了炫酷的视频广告,产品介绍将更加丰富;甚至霍格伍兹魔法学院会动的壁画将成为现实,极大地提升视听体验。
尽管未来想象空间很大,然而现实是诸多行业的创新发展正进入瓶颈。其中重要原因在于,供应链上游的底层技术为产品设计提供的想象力施展空间越来越小。
从20世纪末以来,显示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从CRT显像管到LCD液晶屏,再到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三个阶段。其中AMOLED技术因为更好的功耗、色域、对比度等优势,成为业界研究前沿,并出现硬屏和柔性屏两种路线。考虑软硬屏成本,技术成本更低的玻璃硬屏一统江湖,以主流姿态应用在手机、PC、电视等产品中。
然而时至今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下游终端行业发展迅猛,让AMOLED硬屏显示技术感到力不从心,对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呼声越来越强。例如,智能手机全面屏设计在经历了刘海屏、挖孔屏、水滴屏、升降摄像头、滑盖摄像头等设计后,设计前路濒临“山穷水尽”,难再有发挥创意的空间。智能电视在屏幕尺寸、机身重量、分辨率清晰度之间的选择难题已困扰行业多年。传统汽车的中控系统按钮密集而复杂,人车交互体验的提升缺少新的破局方法。
诸如此类的创新痛点还存在于很多行业。显然,硬屏已下探到了应用边界,而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无疑以另一种思路,将赋能移动终端、文娱传媒、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教育办公等行业,并提供极具想象力的底层器件支持,助力突破行业现有发展瓶颈。
二、赋能传统制造,柔性科技将改变世界
从顶层视角出发,未来的信息产业主要有三个核心环节:感知、计算和互联。其中感知是整个链路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计算机的交流是必然的趋势。
上世纪90年代,LCD液晶显示技术备受外界质疑,面对巨大的研发困难和市场不确定性,三星电子和LG等少数企业顶着外界压力坚持投入研发,最终成功抓住了此次显示技术革命,一举奠定了显示领域近20年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如今故事重新上演。柔性显示技术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而在众多研发柔性屏的玩家中,柔宇能够脱颖而出与其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空间有着直接关系。在创业伊始,柔宇面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空白,其一点点探索建立在柔性技术层面的优势。
柔性屏由于使用过程中存在高频的折叠,同时更大屏幕意味着更高的屏保要求,任何一个层面存在问题都不足以让柔性屏能够走向消费市场。因此围绕这些痛点,柔宇在研发过程中,除了确保柔性传感外,在显示上也针对折叠的耐用度,通过数百步半导体工艺流程,将近百种微纳米材料制作成数千万个性能均匀且稳定可靠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发光器件阵列,使之能够可靠承受十万次以上的弯折。
对于技术的执着和坚持,让柔宇在2014年迎来“0到1”的突破——全球首例厚度0.01毫米的柔性屏面世,在显示技术的发展中一鸣惊人。然而想要成长为一家可以影响世界的企业,柔宇仅仅是拿到了参赛资格,如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是下一个难题。
2018年年中,历经四年埋头苦干,克服无数困难之后,柔宇重新规划了整套材料体系、工艺流程、器件结构、电路设计和产品设计方案,开发出不同于三星主导的LTPS+RGB OLED技术路线。通过新型低温半导体工艺,成功实现了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高分辨率全柔性显示屏的量产,年满产规模超5000万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产线正式投产,柔宇实现了“1到N”的产业化跨越,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固定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企业。其优质的产品也得到了市场认可,3个月时间内柔宇便接到40亿的市场订单。
量产实现后,柔宇下一步要做的是让柔性屏大规模应用,赋能各行各业的伙伴做出更好的产品,实现“N到N+”的突破。
“柔性+”技术平台应运而生,它是柔宇为各行各业B端客户提供的柔性解决方案,包含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目前已经在移动终端、文娱传媒、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教育办公等领域落地。
其中最为消费者感知的场景莫过于移动终端领域,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亮相2019年CES,在硬屏直板手机的海洋中以柔软的身段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可自由折叠、展开和便携性,带来比大屏手机更强大的视觉体验,革命性地构建了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获取全球消费者的尖叫声。而在智能交通领域,柔宇柔性中控系统与广汽概念车ENO.146完美融合,节省车内空间的同时营造出极致的未来感,实现了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显示和更加友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三、“把世界掰弯”,开启柔性星球
《从0到1》作者、著名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曾说:“如果你想创造并获有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柔宇CEO刘自鸿则说,柔宇之意,便是柔性宇宙。可见,柔宇显然更想做一家有特色的企业。
首先,在全柔性屏技术的现有优势之上,柔宇正加大研发投入并寻求经营发展,继续强化柔性技术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打造一家影响世界、且独具特色的中国科技企业。
与传统玻璃硬屏或者固定曲面显示相比,可自由弯曲的柔性显示屏不仅工业流程更加复杂,而且在应用上也并非仅仅是屏幕的问题,其涉及到整个产业端能否与之适配。因此,除了某个单项技术难题上实现突破,还需要涵盖流程、组织、生产工艺、软硬件兼备的系统化工程。
与普遍采用韩国技术路线的业内各玩家相比,柔宇已探索形成了完善的柔性屏生产标准和技术路线。其统一规划生产标准、生产设备、供应路径,简化了工艺流程,大幅降低了品控难度且提高了良品率,并节约了上百亿的设备成本。而随着柔宇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也将不断挖深技术优势的护城河,将能生产出厚度更薄、功耗更低、耐用性更强、终端设备续航更长的柔性屏。
其次,柔宇还探索出“B2B+B2C”双轨的特色商业模式,让柔性技术优势可以更好落地、更快商业化变现,并与研发端的投入形成良性互补。
服务B端下游厂商的同时,柔宇也正在C端丰富自身产品线,拓宽了技术变现的渠道可能性。目前来看,柔宇已推出的C端消费型智能柔性产品除柔派折叠手机外,RoWrite2(柔记2)智能手写本和Mirage柔性屏智能音箱也已亮相今年1月7日开幕的CES,引起巨大轰动。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盛会,美国CES展代表了国际电子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最高技术水准,作为全球柔性科技的领航者,这已是柔宇第五次登陆该展。亮相首日,柔记2便收获2020CES科技突破奖。从外观来看,搭载了最新全柔性传感技术的RoWrite 2(柔记2)形态更小巧,重量较上一代瘦身一半,可随意弯曲挤压。从功能角度来看,柔记2有多种笔记形式可供选择,可对重要内容添加星标做出区分,续航能力也得到增强,配合柔记APP可实现云端存储,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创作。Mirage柔屏智能音箱是柔宇与Cleer品牌联合发布的“柔性+智能家居”产品,音箱正面是约8英寸的全柔性显示屏,该屏由柔宇自主研发,可大角度显示图文视频,并进行高清视频通话。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经营策略不仅证明了柔宇的硬核技术实力,也展现了其高超的商业经营智慧。柔宇以世界级柔性创新产品深入消费市场,不仅以业务新增长点增加变现渠道,还可以占领消费者心智,强化柔宇品牌在用户心中的烙印,反哺B端业务,实现相辅相成、双剑合璧之势。
纵观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能同时在B、C两端提供顶级产品服务的科技企业屈指可数,唯有英特尔、三星、LG、索尼等传统科技巨头。
其中C端反哺B端的典型案例是英特尔。作为CPU制造商,英特尔的服务对象是B端电脑生产企业。但常年来,英特尔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不遗余力的加大营销投入,以触达更多的C端电脑消费者。营销效果是显著的,每一个电脑消费者都知道了“Beng,bengbengbeng”那句广告语,并深切的认为,一台电脑只有配备了英特尔处理器才是优质高档有面子的。有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因特尔处理器成为众多电脑制造厂商的不二之选,母公司也获得巨额利润。
如今,柔宇作为领袖群伦的独角兽科技企业,凭借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领域的领先优势也跻身其中,或将能代表中国科技公司勇攀更高的山峰。
四、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的历史性转变。改变世界的过程永远不缺乏质疑和嘲讽,真正伟大的创新都经历过“不相信、不理解、看不懂、来不及”的过程。
也正是这四十年,一代代中国实干家让一个个不可能成为最普遍的现实。想想看,扫码支付让现金近乎绝迹,过去还被称为黑科技的指纹和刷脸技术现在已普遍无感,过去稀有的wifi现在几乎无处不在,大额又实惠的流量包甚至让人们懒得再找wifi。当今的中国日新月异,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
如果柔性屏幕从这片热土开始普及,并最终流遍世界,又有何值得惊异的呢?
作者:钱皓、王栎天
编辑:陈国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