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1号文件”近年来都在关注一个问题:三农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2020年1月2日,中央“1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持续聚焦三农问题,文件提出到2020年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有许多动作在落地,扶贫干部正在田间地头展开攻坚战。与此同时,在科技改变各行各业的时代背景中,利用科技手段来加速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1号文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科技如何驱动农业转型升级?1号文件发布的同一天,天猫年货节启动,提出要帮全国农民卖出3亿斤农产品,让每位参与其中的农民增收1000块钱,让农民过个好年的目标。天猫年货节不只是一个营销活动,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是阿里经济体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动作。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然而,中国农业发展不够成熟、充分和现代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我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截止2018年,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14亿人口,堪称奇迹。然而,我国农业因为生产效率低、粮食消耗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自给率不到90%。
1号文件强调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比如要大力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那么,科技如何帮助农民增收?阿里巴巴的助农模式,是一个样本式实践。
天猫年货节加速农产品上行
阿里巴巴年货节最大的意义是减少农产品到餐桌的中间链路,让农民多赚钱、消费者少花钱。
看上去,“农民多赚钱、消费者少花钱”在正常的生意中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将其变为现实的“魔法”在于,消除中间环节、加速流通效率、改变生产模式和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
中国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流通都没有工业化,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终端(超市/菜市场)—消费者的五大环节(理想状态下),每一个环节因为劳动、投入、损耗等要加价30%到50%左右。这直接消费者购买价格高昂,同时农民收入被严重挤压,且经常会出现滞销问题。
电商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解决了流通的问题,很多农产品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卖向全国任何城市的消费者。淘宝天猫已成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19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淘宝、天猫占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75%的市场份额。淘宝天猫外,阿里还有许多适合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如销售生鲜水果的“新零售标杆”盒马、大规模拼团订单的聚划算等等。
天猫年货节这样的活动,则以促销、拼团、直播和个性化推荐等形式聚集规模化需求,来加速农产品上行的流通。阿里已有许多成功实践:2019年双11,阿里全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74亿,同比增长64%,更有13款农产品销售过亿。2019年丰收节,阿里全平台销售了近8亿件农产品。
很多电商平台都在做农货上行的生意但是跟其他平台强调卖货的模式不同,阿里的助农不只是聚集更多市场需求的“卖货”模式,而是做多了很多事情,形成端到端的系统工程。
阿里如何对农业全链路改造?
对于农民来说,只是将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是远远不能解决增收问题的,因为土地的产量是有限的,一个种植季往往只能种植一样农作物,就算卖光可能也赚不了几个钱。农民真正的痛点是什么?是农业工业化,跟制造业一样,农业需要进行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个是农民种植要有的放矢。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什么更有价值?对农民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农民要么是传承多年来的传统,要么是根据收购商们的需求,虽然每天对土地深耕细作,却与市场脱轨,且农产品往往有少则半年以上的种植期,试错成本很高。
农业是否可以像制造业一样,根据市场需求弹性决定生产什么,快速调整方向,选品、设计、研发、制造?基于电商消费大数据,理论上这将成为可能,C2F原来是说Customer-to-Factory,未来会多一层意思:Customer to Farm。
第二个是农产品需要拥有附加值。农产品缺乏品牌,附加价值低,但理论上来说农产品可以具有附加价值,如健康有机、深加工、原产地品牌等等,阳澄湖大闸蟹、东北五常大米、褚橙等少数农产品的附加值,理论上可以被复制到更多农产品身上。要做到这一点,要靠市场营销。
第三个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很大程度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杂交水稻本质就是科技+农业的产物,农业需要科技赋能,不论是现代育种、无人机施肥、机器耕种收割、智能灌溉还是有机化肥。用科技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针对这些痛点,阿里有一揽子方案,从生产基地到全域营销再到科技赋能,端到端解决农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基于大数据分析,阿里巴巴首推“数字农业基地”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采取直供、包销等多种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库存和流通成本。一边“聚土地”,一边“聚订单”,让农民放心大胆地种植具有销售潜力的农产品,提高土地的产值的同时,降低不确定性,不确定降低的底气源自于数据驱动的决策,而不是拍脑袋的蛮干。
阿里全域营销能力,则可帮助农产品拥有品牌,进而拥有附加值。比如淘宝直播就在农村电商中成了“新农具”,很多村拥有了自己的“村播”,2019年淘宝直播农产品成交突破60亿。村播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个县域。有5万多新型农民也成为主播,还有300多名县长进到淘宝直播间为家乡商品打call。。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直播看见接地气的农民主播,真实的种植环境,甚至全程的生产过程,购买农产品就有了全新的体验,农产品也拥有了品牌溢价。再比如聚划算则投入全域市场资源来“引爆”农产品品牌。
阿里可以成就各行各业的品牌,农业也不例外,截至目前,阿里平台成就了新疆巴楚留香瓜一藤一瓜、湖北神农架蜜蜂、内蒙古兴安盟大米、山东金乡大蒜诸多本地农产品品牌超过2500个,很多农产品身价翻了几十倍。
在科技赋能农业上,阿里早已是一家科技公司,成为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的商业操作系统,对农业来说,阿里云投资过亿的农业大脑已上线,通过AI技术帮助近26000家农户和企业实现了科学种植和养殖。同时阿里最核心的两大基础设施,物流和金融也早已行动起来。
阿里旗下的智能物流平台菜鸟成立乡村物流部门,整合快递公司力量,利用数智化技术,建设县域快递共配网络,助力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目前覆盖全国29个省,890+个县,3万个村点。
蚂蚁金服普惠为乡村中小微企业以及县域居民提供免担保、无抵押、无人工干预的数据化纯信用贷款;网商银行提供免担保、无抵押、无人工干预的数据化纯信用信贷服务,支持农户生产经营,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三农用户接近900万,累计贷款金额超过8000亿元。
2019年,阿里平台农产品上行突破2000亿元,大量的农民从中获益。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模式的探索成功的核心原因在于从农货销售这一刚需切入,再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落地,以点带面,单单是第一点帮助农民卖货,就只有少数平台可以做到,而阿里,在卖货外多做得更多一些。阿里不是去做农产品的品类运营,而是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做好土地运营,提高亩产效率——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创造更多产量才是数字农业的要义。
这也是阿里巴巴启动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正在实现的效果,该计划聚合了阿里巴巴超过20个业务单元,对农业产供销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助力构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目前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自治区),近1亿人口。
天猫年货节在今年第一个工作日启动,要帮助农民卖货3亿斤,参与农民增收1000元。在 “种果树,免费送水果”的活动中,用户动动手指不仅自己能拿到免费的优质水果,还能让贫困县的农民过个好年。阿里的科技赋能正在从消费侧到供给侧全面改变农业农村的面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