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尔定律的带动下,我们似乎已经熟悉并适应了IT产品动辄性能倍增的现实,不只是芯片,甚至连连以发展缓慢著称的摄影技术,在智能手机上也出现了颠覆性的发展速度。但是,在音质这件事上,其实近几年是一直在退步,这场人类感官盛宴,“听”一直是远远落后于“视”的。
究竟是市场没有高音质的需求,还是这种需求被漠视了?近期,华为推出了售价达到1999元的Sound X 智能音箱,以音质为主要卖点,试图重塑智能音箱音质的标杆,《老尚看科技》对这款音箱进行了评测体验,以便为读者解惑,智能音箱要如何设计才能获得好音质。
Sound X工业设计解析:
基础设计决定音质上限
音频行业一直以难以量化判断著称,这样导致了各种话术和玄学满天飞。但作为一位发烧了20余年的玩家,我深知一款好音箱的设计要点所在。特别是对一款单体的有源音箱而言,其基本面万变不离其宗——扬声器单元品质、声学结构的设计和用料、有源功率放大的设计和用料。
而这些基本要素,反映出的第一个重要的,不那么露在明面上的指标,其实是效率。就像很多人买车时,并不知道发动机的热效率一样,绝大多数人选购有源音箱时,也不会关注效率。但纵观以往的经验,一款好音质的有源音箱,一定是有高效率的设计。特别是对体积小巧的一体式智能音箱来说,电源的功率、功放电路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涉及到散热问题)、扬声器单元的转换效率、腔体结构的效率等,会成为整个音箱的“木桶”。
下面谈谈Sound X本体,打开包装,它的裸机重量达到了3.5kg,足足比Apple HomePod重了1kg,拿在手中的分量感十足。考虑到其不大的体积,可以推断其结构强度和用料都是毫不含糊的。
Sound X的扬声器单元从用料上,就是奔着高效率和大功率去的。喇叭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音频电流经过音圈,因为电磁效应和磁铁互斥产生震动,所以,磁铁其实是动力的源头之一,而磁铁分为普通的铁氧体磁铁和钕铁硼磁铁,后者就是俗称的“稀土永磁”,其磁通量要大幅超出普通磁铁,通常只会用在高端喇叭和耳机上。
在效率有了基本保证后,Sound X在功率上的设计也很独特——采用了2个3.5英寸的低音喇叭,Push-Push对称结构设计,两者的震膜朝同一个方向运动,进行“推挽”作业,其低频峰值功率达到了60W,因为这样大功率的设计,其音圈的振幅达到了20mm,超过平均水平10mm一倍,这就意味着在播放节奏强劲的音乐时,其低频扬声器的“舞动”会十分明显。就像很多汽车玩家喜欢聆听发动机的嘶吼一样,不少的Hi-Fi玩家也有观看低音喇叭跳舞的爱好,为此Sound X特意还作了可视化设计,把气流导孔和低音喇叭巧妙结合,其观赏性深得我心。
从结构看,智能音箱的设计关键在低频部分,Sound X这种3.5英寸推挽结构,较大的峰值功率设计,意味着其内部的音腔、空气压缩、谐振、结构强度等,都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设计,才能发挥大功率的威力,这是有极高的设计门槛的,也是关键所在。
这是合作方帝瓦雷这个以价格昂贵著称的品牌的强项,同时它在功率放大上也是以高效、低失真而闻名于世。其代表作品之一金蛋、银蛋,就可以做到4500W、3000W的惊人峰值功率下,还能保持0dB背景噪音和0.005%的总谐波失真,堪称极致。
所以,从这些关键点来看,华为Sound X基本上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智能音箱,完全是奔着Hi-Fi音箱的水准去,音质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其实它还有很多技术细节,下面结合着音质表现一起讲。
耳听为实:
超群音质离不开精确控制算法
过去的Hi-Fi观念,是对声音的干预越少越好,因为传统Hi-Fi设备不受体积制约,崇尚分体式、独立式设计,所以无需干预就可以发挥高保真效果,所谓原汁原味。但是到了如今,大部分用户面对的都是轻量级的应用环境,“机器给人让空间”是大趋势,音箱在保证基础硬件品质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精确控制和算法干预,反而可以让声音更接近“原汁原味”,或者适当地根据用户的喜好“加味精”。
Sound X一开声,除了能感受到基础硬件素质和设计的强大外,扑面而来的就是这种精确而强大的控制能力——以其165mm(直径)X203mm(高度)的体积,一只手就可拿起的前提下,发出了类似于6.5英寸音箱甚至是8英寸音箱的震撼低音,和体积极为不匹配。
听惯分立式Hi-Fi系统的人都知道,在聆听低频节奏强劲的音乐时,房子内很容易发生共振,其声浪可以直抵人心,是而为“震撼”,但这种震撼并不仅是声波对耳膜的冲击,我们的身体也能感受到空气振动,动人心魄。这种现象在桌面级音箱上很难遇到,但是在试听Sound X时,这种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其低频无论是声压、下潜、力度还是速度,都绝对是Hi-Fi级的表现。
这种表现,帝瓦雷的SAM低音增强技术功不可没,这种算法的加入,也是Sound X和传统Hi-Fi音箱最大的区别之一。从官方的字面看,“SAM可以根据喇叭实际输出的声音对功放输出信号进行精确调整“,直白点说,就是Sound X上的阵列麦克风可以听见自己发出的声音,并且根据声音的效果,对信号源以及功率放大部分进行调节,让最终的声音符合系统期望输出的效果。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并不是所有智能音箱都可以做到,因为声音信号源的输入、信号的放大、分频,到6个中高频喇叭以及2个低频喇叭协同发出声音,是需要时间的,其延迟时间各不相同,如果要做到精确反馈和精确调节控制,势必对电路处理的速度提出极高的要求,而SAM就能做到这一点。
在试听了我熟悉的流行歌单、古典音乐歌单和民乐歌单后,发现Sound X除了在低频上的优越性外,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大多数智能音箱由于控制能力和硬件质素的原因,其中高低频都是混成一片,拖泥带水,毫无声场可言。而Sound X在低频和中高频的控制上可谓出色,除了像低频的下潜、中频的圆润温暖、高频的高解析而不刺耳等Hi-Fi基本条件外,它还表现出了对声音极佳的控制性和分离度,即使是多种乐器同时演奏时,也不会混作一片。如果把Sound X的声音比作演绎,大部分智能音箱只能称作“发声”而已,可以说,Sound X是迄今为止屈指可数的,能让我认真欣赏音乐的智能音箱。
为了做对比,我将Sound X与经典的书架式Hi-Fi音箱的代表之一惠威M200KIII做了对比,Sound X在低频的力度和掌控度甚至还要好于M200KIII,在对人声起决定性作用的中高频上,两款音箱也体现出了细腻的解析力,我认为Sound X跟经典2.0Hi-Fi音箱相比,只是因为是单只结构所以在声场塑造上略微吃亏。但Sound X也可以由两只构成立体声组合,其声场表现值得期待,本次评测由于仅收到了单只Sound X,所以无法对两只Sound X联合工作的效果进行实际验证和评价。
此外,Sound X智能音箱的身份,也赋予了它诸多的便捷性,比如只需要把把手机靠近,一碰即可把正在播放的音乐通过音箱播放。6个定向拾音的麦克风,也可以随时响应你的命令,随时听想听的音乐,或者控制智能家居。这些都是智能音箱的基本功能,暂且不表。
智能只是加分项,
音箱的发展最终还是回归音质
Sound X的音质表现,让它无需过多地吹捧自己的外形、设计甚至是智能等常被提及的宣传不符,用户只需要听见它,就会被它征服。1999的售价,虽然超过了绝大多数的智能音箱,但是只要对比其他智能硬件的售价,就会发现1999其实并不是昂贵的价格,只是过去智能音箱给人的印象,就应该是低价。
近几年,智能音箱的发展正在逐渐偏离本质,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争夺入口,智能音箱的价格越来越低,从数百元到数十元,它更像一个物联网设备,而非一个音乐回放设备。对于那些百元级,轻飘飘的塑料音箱,也就只能“听个响”而已,因此只能大肆渲染其语音操控、AI智能等,其实是本末倒置,试问如果听都听不舒服,再智能的语音操控又有何用?最终就只能沦为一个遥控器罢了。
大量类似的产品的出现,让音频领域的整体音质在不断退步。而从整个声音的链条来看,像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客户端的音源条件越来越好,CD级音质的音源不再难得。当用户的音源的条件越来越好,音箱作为输出的最后一环,反而不断退步,成为了最大的瓶颈。
当5G时代到来,音源的体积将会更不敏感,相信很多直播也会采用更高的码率来传递声音,高品质声音的时代会全面到来。这种情况下,用户对音质的需求将会觉醒,而智能音箱的竞争,势必会在已经趋同的智能化上,开辟音质新战场。
华为Sound X虽然只是第一代,但是在音质上,已经将智能音箱的标准大大提升,已经有和过去两三千元2.0 Hi-Fi音箱比肩音质的资本。在好声音的前提下,华为又融合了智能音箱的基本要素,它可以受益于华为手机的相融性和便捷性,以及华为Hi Link智能互联生态的融合,其连接和使用的便利性是其它Hi-Fi音箱无法比拟的。
所以,华为Sound X的出现,其实是历史趋势发展的必然,也是技术累积后的必然,它代表了一个新的分支——Hi-Fi级智能音箱。在过去,所谓的“木耳”用户越来越多,是因为受音源、播放设备所限,用户如果不通过现场的AB测试,在劣质音源和设备的影响下,对好声音的敏感度在不断的麻木。当新时代到来,高品质音源易于获得、不再稀缺,智能音箱也进入音质竞争的趋势,多重熏陶之下,相信“金耳朵”也会大量出现,对音质的高要求,也会像如今用户对智能手机屏幕、拍摄、速度的高要求那样,变成普遍现象和更加理性的消费观念,而智能音箱除了诸多的智能特性之外,也将重回到注重音质的正确之路。
Hi-Fi化将是未来智能音箱的一个重要产品分支,让我们能在智能时代重新找回好声音应该有的纯净、感染力与心灵共鸣。请远离那些在音质上粗制滥造的所谓“电子潮品”,重新回到对好音质的朴素追求。在我看来,一款音质优秀的音箱,并非冰冷的电子器物,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们的审美和品位,是可以抚慰心灵的精神伙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