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我在广州的珠江新城附近工作时,500米外的建筑里,有一个年轻人每天两点一线上班回家。他跟外界很少接触,直到离开广州也从没注意到,在距离他500米的地方,就是被看作广州新中轴线的地标性建筑群。
忙碌且孤独,是这位创业者早年的真实生活,而如今他的企业,正在通过泛娱乐领域的陪聊陪玩等业务,解决越来越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的孤独症。
2018年,脉脉数据研究院对上万名职场人进行了一次「孤独感」调查,调查显示,61.47%的人平时会感觉孤独;同年,国内的游戏总用户规模达到了6.26亿;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内的单身成年人规模超过2亿,其中有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
大数据显示,孤独不再是单身群体的特定标签,它已经成为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典型画像。「孤独经济」的市场,远比「单身青年」要大得多。
90后和0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的一代。18岁前,激烈的竞争使他们两点一线地接受学校教育、完成作业、参加各种补习班,没有时间参与社交。进入职场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利益关系又将他们带入一个更加封闭的生活圈。四年大学生活中的社团活动、宿舍生活、学生会组织等蜂拥而至的群体生活,在他们漫长的孤独人生中,宛如昙花一现,大部分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独立思考,也愈发个体化、个性化,孤独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进程下,能够长期深层次地解决用户最大痛点——「孤独」的企业,才是未来有价值的企业。
孤独经济的商业模式五花八门,互联网和语音、视频交互技术的普及,让人们的社交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解决「孤独」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陪玩、陪聊等陪伴类业务,是近年来伴随电竞行业的崛起而迅速兴起的赛道,从游戏陪玩业务发展而来,向泛娱乐领域的线上化陪伴延伸。用户单次付费购买陪伴服务,平台提供游戏陪玩、语音陪聊、在线陪看电影等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商业模式的本质是陪伴提供者的「时间消费」,在发生交易的当下,直接解决了用户暂时性的孤独痛点。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单身人口数量增长、离婚率走高,长久的陪伴需求带来了交友类社交的繁荣。传统的交友平台商业模式下,用户通过支付会员费获得交友资格,但平台对于匹配过程却没有进一步的服务,由此催生出单次付费、红娘模式、匹配机制等模式创新,通过做重服务,来提升用户体验。这类业务通过相比陪伴类社交较长一段时间的撮合,解决用户长期陪伴需求的痛点。
陪伴类社交和交友类社交在商业模式上的共性,是距离交易近、变现途径简单。但正因如此,企业也很容易因为价值观的扭曲而陷入舆论风波,需要在做重服务的同时加强内部监管和审核机制。
宠物的陪伴凭借其摸得着看得见,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人与人相处更私密、更忠诚的特质,获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Frost & Sullivan《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养宠家庭数量从2013年的6934万户,增长到2018年9978万户。很多陪玩、陪聊业务的服务者,在从早到晚几乎不出门的工作状态下,也会陷入孤独陷阱,他们大多都会选择养宠物来对抗孤独。
相反,游戏提供给玩家消磨独自相处时间的机会,沉迷时玩家甚至会为了游戏而放弃社交,在游戏结束后,玩家会感到更加孤独;近年来流行的「一人食」、「一人游」、「一人住」等围绕单身青年打造的衣食住行经济,其实是适应孤独的生意,而非解决孤独的生意。这些商业模式仅仅提供给用户逃避或者适应孤独的选择,却没有解决用户深层次的痛点,孤独不但没有被消解,甚至愈演愈烈,从商业逻辑上看,这样的企业增长空间有限。
无论是暂时还是长久,线上还是线下,人类还是动物,「陪伴」是我认为解决「孤独经济」的最有力途径。线下的陪伴业务,难做大且风险不可控,未来的商业机会基本局限于宠物赛道,本文中不做展开。而线上的陪伴类社交和交友类社交赛道,是我认为在「孤独经济」中,真正解决了用户痛点,且增长空间可观的赛道。
在这些赛道中创业,我认为有四个问题需要注意:
1, CEO的同理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CEO要懂孤独。前面我提到的孤独经济创业者,他不到40岁,自己过去二十年是真实孤独的,他太明白一个孤独的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自己就是用户。只有深刻了解用户,才能精准服务用户。
2, 流量获取
流量是互联网企业的基础,精准的服务、精致的产品都建立在客户流量的基础之上。客户流量的获取能力是企业的基本素质。
3, 精准匹配技术
无论是陪伴社交还是交友社交,都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头撮合生意。陪伴类社交通过给客户精准匹配最适合的服务人员,增加客户粘性,促进客户复购,最大化客户的LTV,交友类社交精准匹配交友对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去实现的核心竞争力。
4, 创业团队的价值观
管控不力带来的政策风险,是这类企业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对于这类风险的防范,是需要靠人力和技术去共同管理的。比如出现交易行为可能涉黄等敏感问题,一定是在技术的持续性监控和筛查的基础上,辅助人工的深度介入来形成全面、及时、无错无漏的管控机制。
未来,「孤独经济」领域的创业公司很可能会和流量巨头正面交锋。巨头们虽然占据着流量优势,但「孤独」是一个情感生意,是非标生意,是体验生意。与卖货不同,单纯的导流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有问题的。巨头们想要试水孤独经济,同样需要花费巨大精力去了解客户,打磨产品,增加客户粘性。在兼顾原有业务的情况下,即便手握流量,巨头们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创业企业未来要拼的应该是同理心,和对用户颗粒度的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做服务和客户的精准匹配。在流量红利结束,线上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当下,比用户更了解用户,做重服务,才是企业真正的壁垒。(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