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核心竞争力如何突围消费金融?

原标题:监管趋严,核心竞争力如何突围消费金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1%。随着消费在国民经济中主要拉动地位的稳固,消费金融与之相辅相成,逐渐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年前,2015年全国消费金融规模仅为19万亿,2018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近40万亿元,然而市场并不饱满。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仍有近40%成年人从未获得过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获得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五年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这块大蛋糕已经成为众多创业公司方向,也成为资本追捧的市场。

此前,品钛研究院曾将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初的萌芽、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成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试点开放,以及2013年后的快速发展

自2013年步入快速发展期以来,消费金融市场真正爆发,并吸引了无数玩家入场。前半段的市场兴起之时,各类玩家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近年来随着监管对市场不良现象的整治,真正实力的角逐才刚刚开始。

本期品钛研究院将梳理行业现状,并探讨消费金融行业长期的核心竞争点:资金、流量、风控。未来将以系列文章,详述各玩家如何发力布局这三个领域,为企业掌握核心竞争力提供行业思路。

1

消费金融三类主要玩家

按照中国消费金融发展历程(上图)来分,从萌芽期、成长期到试点期与发展期,不同的商业主体逐渐进入市场。

行业普遍将消费金融参与主体分为三类:

(1)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消费金融业务

(2)消费金融公司:由商业银行、产业类公司或资管公司等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的专门消费金融公司,持有消金牌照。如兴业消金、捷信消金、马上消金等。

(3)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一般通过其它金融牌照资质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持有如网络银行或小贷牌照等,也有部分业务以助贷的方式参与消费金融业务,不实际提供贷款。

商业银行是国内最早提供消费金融的机构,在传统消费金融业务信用卡和消费贷(包括房贷车贷等)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过去,商业银行拥有绝对的资金优势以及物理网点所带来的场景优势,因此也抓住了优质客户。然而在金融科技异军突起之时,银行在线上获客、用户体验等金融科技领域式微,近年来在不断补足线上获客、互联网运营、大数据风控等能力。

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定位为商业银行的补充。与传统银行相比,消金公司资金成本更高但是更专业化精细化的运营,授信额度门槛更低,审批速度比较快,服务方式也较为灵活。自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金公司开始进入市场,目前经历10年发展。11月底第29家平安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消费金融牌照玩家更为丰富。不同的消金融公司侧重的优势点不同,比如老牌的捷信消金,以线下渠道为优势,在全国拥有424万网点,服务逾1.19亿名客户;而如马上消费金融等近年成立的新兴消费金融公司,则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重点发力线上渠道,自主接通了180个消费场景。2018年底,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为3875亿元,较2017年的2700亿增长38%,已成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科技公司则更属于后来者。2015年,京东与阿里基于自身生态推出了白条、花呗等消费金融产品,互联网消费金融开始蓬勃发展。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70%以上服务对象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包括大量从未有信贷行为的白名单群体(即信用白户),而且他们所需的单笔贷款金额也要更小,拥有高频、小额的普惠金融需求。

相比于银行与消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往往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即便资金成本更高、借贷利率更高,但由于占据线上场景和互联网运营能力,能够更及时、便捷的满足居民消费借贷,一方面服务了更多下沉客群,另一方面也让互联网消费金融深入人心,扩大了整体消费金融服务范围。

2

三大核心竞争点

发展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分别在于三个环节:资金牌照、流量场景以及风控实力。

1. 资金牌照:合规运营的持牌机构

合规运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资金牌照的竞争点主要针对金融科技类企业。

互联网消费金融初兴起之时,行业内草莽丛生。但近年来,随着监管严格肃清校园贷、套路贷等“伪消费金融”,以及消费金融产业链上的不合规网贷平台、数据公司与714导流平台的不断出清,持牌合规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从互联网行业切入消费金融的巨头类公司,比如蚂蚁金服、度小满选择合规先行,申请互联网银行或者消费金融牌照。而从金融科技赛道切入消费金融的专业公司,比如乐信、360金融、品钛等,也开始以持有小贷牌照,入股民营银行、消金公司等方式进一步合规化运营,成为新兴企业中的排头兵。

牌照支撑下,业务才能有更强的拓展性。

2. 流量场景:能够聚集大量真实客户的正向场景

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放贷规模从2014年的0.02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8万亿元,增长增幅近400倍。互联网金融作为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够在数年间如此快速发展,最大优势在于场景流量。

对于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受制于营业区域、网点设置、人员成本等,流量与场景往往颇具限制。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之际,金融机构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触达庞大的客户群,还可以结合互联网平台体系内积累的大数据资源,补充传统征信体系所不能覆盖的用户。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一方面连接电商、支付、OTA等各类互联网平台等与用户交易行为接近的平台,可以有效地切入到场景中,另一方面再连接金融机构机构,可以帮助两端(互联网平台流量端+金融机构资金端)拓展与挖掘场景价值。这就是前几年所称的“场景为王”时代,也是近期越来越多金融科技公司转型的方向。

然而随着流量二八效应愈加明显,流量红利已经消耗殆尽。消费金融的下半场,仅凭借粗放的导流获客,必然优势不再。市场玩家对流量的竞争点将聚焦在如何能够聚集大量真实客户的正向场景。

3. 风控实力:经过实战验证的,能够把控贷前、中、后的用户信贷全流程生命周期的风控实力

如上所述,在合规先行、流量红利不再的时代,牌照与流量都不会长久成为“躺着赚钱”的优势。相比于流量与牌照这两类资源类“硬实力”,成熟的、经过实践验证的风控能力,比拼的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如何将自身资源极致发挥的护城河。

在“风险、规模、成本”这三个信贷不可能三角中。企业如何能够保证实际利率合规的同时,能够拥有大量的可以盈利的客户?如何在扩大内、外部流量规模的同时,做到风险与成本可控?如何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能够守住不良率底线并扩大规模?等等问题都对所有团队业务的风险把控能力的挑战。

3

总结

我国消费金融目前只经历的几十年发展,专业化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甚至只有短短十年,当前的发展期仍显浮躁。品钛研究院认为,短期来看,行业仍然存在有待规范调整,企业与金融机构需要在保证信贷全流程合规的情况下审慎开展业务。长期来看,消费者已经将消费金融当做一种新的购物方式与生活方式,金融机构也青睐这样的风险分散、总量巨大的信贷资产。而如何在长期市场中继续保持优势,是考验企业护城河深浅的标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2-23
监管趋严,核心竞争力如何突围消费金融?
不同的消金融公司侧重的优势点不同,比如老牌的捷信消金,以线下渠道为优势,在全国拥有424万网点,服务逾1.19亿名客户;而如马上消费金融等近年成立的新兴消费金融公司,则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