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猫之命运也即人之命运

文|吴俊宇

去年打开抖音,开屏就推荐了一个叫陈白露的小姐姐在豪宅中跳舞。

虽然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文字:恍然间想起曹禺《日出》里那个陈白露。不知道这个陈白露和那个陈白露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日出》里的陈白露白天纸醉金迷,夜晚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深人静时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这段文字虽然展现了高傲的批判,我当时却忍不住在这一天内把她的视频看了十多遍,不断欣赏着她那曼妙的身姿、诱人的长发。

是的,真香。嘴上说着不要,身体真的很诚实。

陈白露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有着自己活泼、纯真,渴望有一个意中人和幸福的家庭,她独自到社会上闯荡,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身会上闯出一条路来,但却不幸落入黑暗社会的陷阱,沦为一名交际花,过着寄生的生活。

按理,她如果自甘堕落,一直麻木下去,凭她的美貌,她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许会有潘月亭及金八爷之类的有钱、有权的人来赖以委身,直到灯枯油尽。

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深人静时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今天再翻阅《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这本书的序言时看到一段话: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序言末尾说,让我们每个人都尽力把自己所在的城市变成“真正伟大的城市”,变成“能够让人活着并且活得更好的城市”。

能够让人活着并且活得更好的城市——这十四个字可真是难。

城市发展中人的精神病态:矛盾、荒谬、孤独、恐慌、怀疑、罪恶——这些几乎是常态。

上官燕在《理解本雅明》形容巴黎时有段话很美:

这是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也是爱伦·坡、雨果、巴尔扎克、恩格斯笔下的巴黎。第二帝国的巴黎,人群、橱窗、赌场,一切在跳动而混乱的煤气灯下,被绘出点彩派般光怪陆离的平面效果;错综的身份和标签,不同文本间的相互交错和撞击,拼贴出一个立体的、超现实主义的、奇特而又矛盾的巴黎。

我一直觉得,这段话拿来形容北京,也没什么问题。

人们的思想中经常同时存在着思想、愿望、评判、期望和目的之间的相互矛盾,但他们却对自己身上的这种不一致性毫无察觉。

互联网公司其实挺操蛋的,一个个CEO鼓吹个人修炼、反惰怠、自我强化——说白了就是玻璃渣里找糖吃。

玻璃渣里找糖吃。偶尔糖里吃出玻璃渣蹭出血腥味儿还得咂摸几口,舌腔里反复回味。心里想想——血腥味儿也挺好。

身处顺境中的人,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其他人,提倡个人修炼。但实际上这类人所取得的成就里,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身份红利”或“平台溢价”,这部分溢价是超出个人能力回报的那一部分。

实际上,修炼者的尊严感越来越低,最终结果只能是为一点生存资源互害。真tm像非洲大草原,一群鬣狗抢骨头。人总要有情绪发泄点,所谓自我强化的最终结果只会是在滥性、酒精、夜店这类地方或者其他地方发泄......

社会成本由普通人承担,一开始是经济成本,紧接着是脑力成本,慢慢是尊严成本......尊严感越来越低的氛围下,何谈自由......

去法院约会这个话题能火,挺有意思的——甚至每一个

把时间倒腾到2014年,看过当时一个名叫须一瓜的中篇小说家写的《智齿阻生》。

后来再翻须一瓜写的其他文章——《所有的判决,都是人生剪影》:

所有的判决书,都是人生的剪影;所有的档案,都在简略的呈现中完成了巨大的遮蔽。而文学,才是世相人心的工笔画,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以相对深刻和全面的知觉,去触摸人生的凹凸裂隙。

法庭上交锋中,或许总能带出唏嘘之音,唏嘘之于也在警告自己——时刻保持敬畏。

情侣去法院约会,更多是在审视自我——俩人提前看到人性最恶的一面,让自己牢记,生活琐碎随时可能带来大厦倾覆,毕竟“所有事物都正在失去边界的短暂时刻”。

人心其实时刻处在“边界模糊”的地带,给自己划好边界,避免走到“河边”。

2017年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他要给四只老猫养老送终》的稿子——采访对象是徐波,一个杂志的主笔,基督徒。

他说,猫友们总是参与救助,周末聚餐,去彼此家里撸猫。他最初在北京居无定所的那几年,都是租了猫友们的房子。

但是后来猫友们联系越来越少,走过二十几岁的青葱岁月后,都年纪大了。生娃的、出国的、移民的、忙事业的,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

随之而来的则是弃养等一系列问题。他曾经认识的一个猫友家里养了四只猫,后来猫友生了二胎,生活重心全在小女儿身上,对四只超过15岁的老猫已经没了任何心思,全都扔到了朋友家里。徐波听说,那家老猫生病,现在那位猫友已经对它不闻不问、放弃治疗。

当年和徐波一起参与救助的李老师,人去了南方某大学教书。李老师养的第一只猫名叫“大白”,活了二十岁寿终正寝。

徐波帮她埋葬完“大白”后,发现李老师在博客上写下了一句话:我的二十年,跟着大白一起没了。

李老师最初的三只猫都死了之后,感情都被掏空了,后来对猫也没太多热情了。这也是很多人,在自己的猫死后之后,没有勇气再养的原因。

“我们最初的猫,都已经老了或死了。有人陆续养了新猫,有人不再养猫。现在只有在宠物医院才能碰到猫友,每次交流近况,聊的都是谁家的猫病了死了,谁谁谁劈腿离婚生娃移民了,感慨完猫的命运后,又会唏嘘人的生活。”

再过十年,90后的猫成老猫时,猫的命运也即人的命运。

圣经《创世纪》中,耶和华大手一挥,和亚伯兰说,你只要看的够高,所有的地都是你的,地上的人也是你的后裔。

亚伯兰跑动、迁徙,筑起了一座高坛,往下俯视时,全是希伯仑的沙尘。

人和金色的沙尘一样渺小。

--------------------------------------------

作者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微信号852405518

关心数字时代人的生存状况

曾获钛媒体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1-22
十年之后,猫之命运也即人之命运
文|吴俊宇一去年打开抖音,开屏就推荐了一个叫陈白露的小姐姐在豪宅中跳舞。虽然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文字:恍然间想起曹禺《日出》里那个陈白露。不知道这个陈白露和那个陈白露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