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落地的新场景,藏在社区通勤的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无人驾驶落地的新场景,藏在社区通勤的最后一公里

一年前的此时,无人驾驶产业纷纷预测2019年将成为无人驾驶商用元年。

然而一年过去了,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可能并没有充分感受到无人驾驶与生活的结合。事实上,这一年间无人驾驶的产业化完成了大量推进,科技企业、传统车厂与造车新势力纷纷拿出了L4无人驾驶车辆的整车解决方案、量产时间表与商用原型。但产业基座的推进,毕竟距离可知可感的商用化还是隔离了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这种情况下,或许很多人都在思考另一种可能:或许没有必要苦等能够完成驾驭高速场景与城市交通复杂路况的无人驾驶车辆,而是从低速、固定场景率先开启应用。

这种探索模式,也有了可被解读的案例。据央视《新闻三十分》报道,11月27日,实地集团在实地·广州常春藤举行了hachi auto无人驾驶通勤车开放体验活动,向外界展示了社区场景内的无人驾驶通勤车解决方案与运营体系。

从hachi auto的案例细节里,也许我们能够看到无人驾驶在商业化之前,还可以做出哪些落地尝试。比如在社区通勤,这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场景。

低速场景+实用化:作为无人驾驶触发点的社区通勤

事实上,在谷歌将Waymo独立出来之前的十年时间里,无人驾驶到底在何时开始商用,一直都是谷歌无人驾驶团队内部争论的焦点。

一种思路认为,无人驾驶的商业亮相必须要从L4级别的真实城市交通开始,在此之前产业需要的就是大量路测和技术迭代。而另一种思路认为,无人驾驶无底洞式的研发,如果缺乏商业化的并轨支持,必然会拖垮创新能动性。

在深度学习技术触发了无人驾驶新一轮技术成熟期之后,这个争论的热度持续高涨。目前来看,产业链和社会确实更偏向一边商业,一边继续研发的无人驾驶之路。这也导致从2018年开始,无人驾驶项目纷纷开始布局落地时间轴。

然而落地应该从何处开始呢?这个触发点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有人操作的情况下,以L3或者高专注度L4的标准推动无人驾驶出租车应用;其二则是在园区、校园、社区等低速、固定化、不与外界接轨的交通环境中,实现无人驾驶车辆投入应用。

前一种思路,在今年已经出现了不少进展,但整体而言还是处在实验性阶段。而低速固定场景的无人驾驶车辆应用,则面临另一个问题:如何让安全可控与实际应用价值相结合?

相比于公园、景区等场景通行需求相对有限,无人驾驶车辆经常变为“尝鲜品”。社区通勤,就在逻辑上自然成为了无人驾驶车辆投入商业应用的触发点。

在社区生活里,社区内外的通勤其实要消耗业主不少的时间,而往往通勤车需要长时间等候,相对不可控。而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出现,恰好可以有效填补这个问题。在场景可用和价值可行双方面的驱动下,我们看到hachi auto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进行时的hachi auto

社区通勤+无人驾驶的产业逻辑非常通畅,为何我们迟迟没有见到社区种的无人驾驶车辆呢?

这里有个重要原因,社区内的交通规则、道路规划、基础设施,以及人车行为等数据表征,都与一般交通体系有较大差异。想要在这个领域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应用,必须既懂科技,又懂社区。

为填补这一空白,实地集团推出了hachi auto无人驾驶通勤车。

从外观上看,hachi auto是一款颇具未来感的社区通勤电瓶车。其体型虽然不大,但却具备了一套完善的无人驾驶技术体系。我们可以将hachi auto拆解成完备的AI算法、传感系统、车路协同系统,来解读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实现方式:

1、适配社区通勤的自动算法体系。为了让无人驾驶通勤车能够在社区的复杂环境里畅行无阻,hachi auto研发团队为车辆内置了高鲁棒性的自动驾驶算法和稳定的计算平台,结合3D障碍物目标检测和速度估计,构建了深度学习的框架。

据了解,这套算法已经过了累计超10万公里里程的优化,使车辆能适应复杂的社区环境。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敏捷感知行人或障碍物,从而完成车辆自动减速停车,并自动计算避让路径,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在狭窄的社区路段,hachi auto优化了倒车功能,能在狭小空间进行自动转弯和掉头,保证无人驾驶通勤车也具备高通过率。

2、完整的感知+定位体系。面对社区内复杂的建筑物与路端特性,hachi auto配备了完善的传感和定位系统,来确保敏锐感知与高可控运营能力。hachi auto车身配备了四颗16线激光雷达,能够同时兼顾车前方、车两侧和车后方全范围探测。车辆还增添了单线激光雷达以及单目摄像头,实现车身360度球形覆盖式障碍目标识别。而车辆定位方面,hachi auto以3D激光点云为主、GPS为辅,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

在车辆投入社区运营前,并不需对社区环境进行改造,只需提前采集3D激光雷达点云信息,建立高精地图,hachi auto就能通过自身传感器识别周围环境和障碍物。

3、社区体系下的车路协同系统。车路协同是近两年无人驾驶产业的风口所在,在社区场景种,车路协同对运营无人驾驶通勤车体系同样重要。通过社区智能协同交通网络,hachi auto可以与实地社区的智慧人居系统对接,从而实现人、车、路、后台的高效协同,配以监控摄像头、智能电动门、中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状况以及接驳路径,提高行驶运营效率。

熟悉无人驾驶的朋友,不难发现hachi auto的整套体系完全是微缩版的无人驾驶应用系统。其内置技术逻辑,与城市交通种的高等级无人驾驶并没有区别。只有严格遵循科技规律的“不打折”无人驾驶,才能在高可靠和快速应用间获取平衡果实。

科技与生活并行,或是无人驾驶的商用原命题

从技术体系出发,或许我们可以再更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实地首先完成了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应用?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涉及无人驾驶商用的关键因素:无人驾驶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实现方式,它还是一整套运营体验、场景洞察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如果说优秀的车厂一定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者,那么优秀的无人驾驶一定是技术高度与体验广度的并行者。

例如说,在无人驾驶通勤车这件事上,虽然听起来社区通勤场景并不复杂,但实际却涉及业主体验、运营效率、安全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无人驾驶技术以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来自于对社区环境和业主需求的理解。于是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是实地这样一家地产与科技并重发展的企业完成了hachi auto。

无人驾驶通勤车的背后,是科技核心与科技外诸多领域的交汇。比如说hachi auto作为一种体验服务与产品设计,包容了几大方面的能力:

1、细致周全的运营方案。很多无人驾驶项目都容易忽视用户如何联接到无人驾驶车这一关键问题,毕竟无人驾驶通勤车不能像司机一样招手即停。而hachi auto则提早关注了人车关系的运营问题,业主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约车,hachi auto将会到达预约的站点等候,自动行驶至设定的目的地。

后续发展中,业主还可以应用室内可视机、智能镜子等方式约车,满足各年龄层的用车需求。此外,hachi auto还预计将运营线路将计划与公交站点打通,进一步拓宽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应用场景。

2、严格而人性化的安全保障。享受无人驾驶时,业主最关心的显然是安全问题。为此,hachi auto预设了不同场景的应急避险方案和安保设备,确保突发情况得到快速响应;车载摄像头配合社区的全道路24小时监控,让业主在乘车全程都得到远程监护。而hachi auto车上也又专业的礼宾员。他们确保业主安全,提醒业主相关的乘车注意事项。

3、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业设计。作为一种体验的无人驾驶通勤,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乘坐的舒适性与生活美学。为此,hachi auto在工业设计与乘坐感上下了一番功夫,通过流畅的车身线条设计配以景式的“太空乘客座舱”,让业主在乘坐时感受到清晰的未来感。而简洁的内饰和人体工学的座椅设计、符合流体力学计算的空调+新风循环系统、实时路线显示的触摸屏,则为乘客打造了舒适便捷的乘坐体验。

通过交融生活体验与智能科技,让hachi auto最终实现了无人驾驶与社区通勤的融合。而这个案例指向的,是智能时代浪潮前,更多企业必须探索科技与实业的并行发展。懂产业懂运营,和理解科技发展科技必须并行不悖,无人驾驶的商用化如是,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也如是。

科技需要与生活并行,未来更愿意把自己交给有两手准备的人。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2-01
无人驾驶落地的新场景,藏在社区通勤的最后一公里
据央视《新闻三十分》报道,11月27日,实地集团在实地·广州常春藤举行了hachi auto无人驾驶通勤车开放体验活动,向外界展示了社区场景内的无人驾驶通勤车解决方案与运营体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