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超脑特工》中男主角的大脑中植入了一枚堪比超级计算机的微芯片,令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遍及世界的“电子网格”中获取所需的信息。科幻电影里最常见的桥段,现实中想要实现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那么脑芯片这门技术,现阶段的发展是怎样呢?
脑芯片的起源是来自于一个著名的“公牛实验”。1963年,何塞·德尔加多(Jose Delgado)医生在妻子和几名助手的帮助下,在没发狂的公牛头骨上安装了立体定位框架,将刺激接收器植入了它们的大脑,试图利用手持收音机上的按钮控制公牛的大脑。
当一头公牛气势汹汹地朝他冲过来时,他出于求生本能他疯狂地按控制按钮。最后,那只牛在离他几英尺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由此,何塞·德尔加多开创了一项至今依然具有争议的技术——类脑芯片。简单的说,脑芯片技术就是通过植入电极,用电刺激神经组织,达到操纵心灵的目的。
打破冯·诺依曼结构
类脑芯片究竟有何不同?
冯·诺依曼结构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这就好比已经直立行走的智人,仍长着一颗猩猩的脑袋。这就出现了冯·诺依曼瓶颈,也就是说CPU再快,也要等内存,因为CPU和内存之间的性能差距越来越大。
冯·诺依曼结构中,计算模块和存储单元是分离的,CPU在执行命令时必须先从存储单元中读取数据。
每一项任务,如果有十个步骤,那么CPU会依次进行十次读取、执行、再读取、再执行,这就造成了延时,以及大量功耗(80%)花费在了数据读取上,当然多核、多CPU或一些常用数据的就地存储会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
学术界和工业界如今出现了向人类大脑学习体系结构的趋势,大脑的处理单元是神经元,内存就是突触。神经元和突触是物理相连的,所以每个神经元计算都是本地的,而且从全局来看神经元们是分布式在工作。
说到类脑芯片的独特性,首先它不是传统的冯·诺依曼结构,而是专门的类人脑芯片结构。类人脑芯片架构是一款模拟人脑的新型芯片编程架构,这一系统可以模拟人脑功能进行感知、行为和思考。
这种新型编程架构可以允许开发者为类人脑芯片设计应用程序,未来,它还可以允许计算机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带有人脑功能的计算机,甚至比人脑更加智能。
其次,类人脑芯片的存储器不但但是数据存储单元,而是进一步研发成为类似人体的突触,这是迈向人造大脑重要的一步。
我们知道人脑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庞大复杂的神经结构,人脑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几乎所有的生物意识行为都是从这里发起的,所以让存储器模仿突触是实现类人脑芯片不可或缺的创举。
第三,类脑芯片的能源利用率极高,普通芯片在工作时会伴随大部分的散热,计算机芯片如果没有风扇或者空间制冷技术,几分钟就足以将自己融化。但是,类脑芯片却可以像人脑一样,几乎所有的热量都用于“思考”。
最后,类脑芯片懂得“学习”,人类大脑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可以不断的学习和接纳新事物,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类脑芯片也做到了。从最开始的代码写入存储知识,到现在高通、IBM芯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类脑芯片的环境应变能力正在不断的增强。
在现实层面,每个芯片可以搭载百万个神经元,亿万个神经突触,可以自由扩展的芯片网络又如同大脑皮层的不同的区域,分别在不同的层级上, 可以并行的,同时的处理任务,从而指数型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又因各个指令及相应数据都存储在同一芯片中,所有的计算资源不会因为等待存储访问而导致浪费,功耗也比现在基于冯·诺依曼硬件架构的处理器低两到三个数量级。
类脑芯片争议远未停止
找到技术发展平衡点才是关键
本文开头提到的德尔加多医生于1969年出版了一本书,他在《心灵的物理控制:迈向精神文明社会》一文中描述了脑刺激研究,讨论了它的作用。
但这项技术自诞生起就饱受争议,一名妇女甚至起诉德尔加多和他所服务的学校并索赔100万美元,尽管她和德尔加多未曾谋面。而时至今日,争议并没有停止。
记忆芯片的使用势必会引起人们对记忆数据不安全的讨论。且不论记忆数据被盗,单纯的个人隐私泄露,也足以引起舆论关注。难以想象记忆被盗后公众的反应,当最后一块遮羞布被彻底粉碎,一场记忆保卫战便可以轰轰烈烈的拉开了。
如果脑芯片仅仅能增强记忆力,还不是最令人畏惧的,真正让人觉得恐怖的是,我们很难预测这些技术究竟会用在哪些地方,会被哪些有心人利用。
事实上,对大脑的刺激可以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德尔加多的研究中后期将注意力转移到非侵入性的神经刺激方法上,他发明了一种能够向特定神经区域传递电磁脉冲的环状装置和头盔。
他在他自己和他女儿身上测试这些装置,实验结果证明可以诱发困倦、警觉和其他状态。
无独有偶,美军也研发了一种叫作“经颅直流电刺激器”的头盔,带上这个头盔可以让人集中注意力,让你专注于一件事儿。实验表明这个头盔的确有利于士兵战斗,而且还能促进学习。公众没法不担心一旦这种头盔被滥用后,是否会制造超级士兵甚至杀人机器。
脑芯片究竟是大脑增强仪还是会操纵人类?那些抱有激进态度的脑外科专家是否真的拿到了理想的数据?
这一切我们不得而知,但类脑芯片作为一门过于前沿的技术,其研究和应用的讨论仍将持续进行下去,我们相信人类会在脑芯片发展上找到一个制约点和平衡点,因为人类相对机器最大的不同是人类富有更大的想象力。
【科技云报道原创】微信公众账号:科技云报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