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成为一家“技术公司”了吗?

原标题:京东成为一家“技术公司”了吗?

这两天在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传达出了很多“技术公司”的声音,精简些总结,用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Keynote的一句话就够了——“京东已经成为典型的以技术驱动为主的零售公司”。

其实京东到底是零售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的声音一直都有,作为自营电商起家的京东恰好是这两者的结合,所以无论说的互联网公司还是零售公司,都站得住脚,这个并没太多标准,而“技术公司”的判定,相对来说还是有着一定门槛。

比如瑞幸咖啡,你可以说是家典型的新零售公司,毕竟是开店卖咖啡奶茶为主,没问题;说是个互联网公司,似乎也问题不大,毕竟都是所有订单都是线上完成,还有很高比例外单订单,如果说美团靠数据来驱动外卖成为互联网生活服务领头羊,那么瑞幸依靠着线上数据、自有生产力以及外部履约能力完成订单,定位互联网公司,也站得住脚——但如果你非说瑞幸是家技术公司,估计老板都是一脸懵X的。

说远了,回到京东。

那么如何判断京东的“技术含量”呢?粗略的看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是量化的财务数据上,技术公司或者技术公司转型中,有些指标是可以直接反馈到财报上的;另一方面则技术对于公司的贡献,这些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反馈到公司财务上,但对于未来的影响是一定存在的。

先说说直观数据上,直接在雪球自选股里财务数据的采集,用最新的Q3季报(前三季度累计数据)来对比同期的变化:

  • 毛利率上,近3年为:14.88%(19Q3)、14.30%(18Q3)、14.46%(17Q3)

  • 净利率上,近3年为:2.05%,0.63%,0.38%

  • 净利润增速,近3年为:301.37%,118.04%,152.71%

  • ROE,近3年为:12.60%,3.99%,1.77%

  • 累计研发费用占比,近3年为:3.2%,2.62%,1.82%

从这些指标里,可以看到京东的毛利率相对稳定,今年有所提升,但基于京东单季度千亿以上的净收入规模,毛利润变化显得并不明显;净利率则从0.38%提升到了2.05%,履约的成本费用占比减小,盈利能力显著加强;而净利润增速远高于净收入增速,今年的年对年增速超过300%;ROE反映净资产(股东权益)收益水平的提升,使用钱的效率与回报更高了;研发费用占比也同样提升明显,在巨大的收入体量下从不到2%提升到了超过3%,根据京东财报,前三个季度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含非上市体系),刘强东在分析师会上说,“京东技术投入连续6年大大超出收入增幅”

最新公布的2019年Q3财报显示,京东技术与服务收入占公司净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9%,单季度运营利润率达到了3.3%,都是上市来最高。

这些数据变化说明财务和运营水准的提升,技术因素在这里占据了不小的权重,但说具体多少,恐怕任何人都难以量化,因为技术的投入并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只能在定好大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一点一点来“养”,别朝令夕改瞎折腾,同时尽可能多的落地不同场景,快速验证,有效变现。


好在战略上京东早就定下了大框架,在2017年京东创立12周年会上,刘强东描述京东愿景时候反复三遍重复了同一个词——“技术”。所以在JDD今日的大会上,京东的定位也成为了“典型的以技术驱动为主的零售公司”。

这两年来京东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技术导向大导向的大战略并没有什么变化,践行技术实践,人才必然是第一位的,根据徐雷的演讲,今年前三个几个京东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1.8万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引入占比超80%,尽管相对于京东超过20万员工还是“小众”群体,但京东毕竟是个“卖货”公司,如果只算平台而非履约端的人力,研发应该占据着相当高比例。

在技术框架上,京东的的定位是“以云计算底层基础架构技术和通用化大数据平台、AI、IoT、研发能效、信息安全技术为依托,结合零售、物流、数字科技等不同场景的技术体系”。

比如在零售技术体系中,京东有中台组件能力群、智能供应链、全域交易、智能营销、门店科技等技术;在物流技术中,京东以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构建起智能物流体系;在数字科技中,京东已形成金融科技、智能城市、数据技术等体系;在云计算、AI、IoT等领域,京东均有成熟布局。

具体到零售业务上,徐雷讲了三个用技术变革成本、效率与体验的案例。

一是反向定制的C2M模式,背后基于京东的大数据结合用户需求,通过C2M模式京东推动了清扬运动等众多新品,还带来了带鱼屏、游戏本,高性能轻薄本等品类。未来3年,京东预计累计发布1亿种新品及C2M产品。

二是是智能低价系统,用大数据和AI管控,保持价格最优,双11里这个该系统每天全面监控所有自营商品实时处理1000多万条价格数据,以确保能够给到消费者最具竞争力的价格,这也是不少新闻说京东“吐槽其他家价格高”的背景。

三是智能客服深度学习和智能履约系统,双11里面智能客服处理了3416万次相应,除了直接回答用户问题外,还通过用户订单、商品链接、历史咨询等信息来匹配解决方案,并给到人工客服提示,而智能履约系统通过大数据和AI输出了万亿级订单的生产和履约路径,这些是让消费者快速解决问题和快速收货的价值。


在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商,也有相当多的落地案例,不过鉴于篇幅有限,不一一写了,毕竟零售业务还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2019年JDD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的相关资料。

刘强东在2年前时曾说,“相信未来5年,我们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会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成为我们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无论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带来的收益,都已经体现出了技术转型的价值,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但还是那句话,京东是一家年收入几千亿体量的零售公司,每优化的小数点的一位财务比例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技术变革也并非一蹴而就,在京东现在模式下,定位技术公司绝对正确,即使它还是一家典型的零售公司,也在用技术来驱动进一步零售效率,至少在向“技术公司”飞奔着。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1-21
京东成为一家“技术公司”了吗?
从这些指标里,可以看到京东的毛利率相对稳定,今年有所提升,但基于京东单季度千亿以上的净收入规模,毛利润变化显得并不明显;净利率则从0.38%提升到了2.05%,履约的成本费用占比减小,盈利能力显著加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