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2684亿”的B面:数字折叠,实现供需直连【附PPT下载】

2019年天猫“双11”落下帷幕,全天成交2684亿元,再创新高。11月14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阿里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19“看中国”思想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表示,对商家而言,“双11”早已不仅仅是卖货的节日,而是未来经济的练兵场,企业借力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完成数字化转型,创建“数字折叠”,实现最准确、最快捷、最高效的供需匹配。

双11背后的“数字折叠”

比起2684亿的成交数字,这些事实更值得关注:

2019双11订单峰值高达54.4万笔/秒。相当于6个鸟巢体育场坐满观众,在同一秒下单,背后的商品、交易、支付、库存、物流等系统零误差。阿里巴巴核心系统100%上公有云。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家其他公司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是门店、运营、存储、计算,所有体系都跑到云上。1.7亿笔订单是由C2M的方式实现的。消费者和工厂实现了“直连”。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对象,不是销售或者电商的总经理,而是董事长和CEO带领各业务部门到阿里巴巴讨论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商家备货不再区分渠道,线上线下一盘货,统一调拨。为了支持前端业务的转变,基础设施和组织架构纷纷向中台和互联网液态组织转型。

(如插图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众号回复“数字折叠”,获取完整版PPT)

这些事实的背后,体现了商家希望改变供需之间链条过长的强烈愿望。过去的十几年,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IT化改造,但由于消费者、零售、批发、品牌、研发、制造、供应链、原材料的链条过于复杂和漫长,供需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但是速度极其缓慢。

高红冰表示:“平面上的两点,最短距离不是直线,而是将平面折叠,让两点重合。过去十几年,所有企业的努力都是在把供需之间的连接从曲线变成直线,供需缓慢接近。而今年双11,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向消费者“折叠”,实现供需直连,而这其中的推手则是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

基于过去20年的沉淀,阿里巴巴形成了独特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为各行各业分享数字化理念和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它从网上销售走向全链路的数字化运营,加速“数字折叠”,成为可持续的增长力。

(如插图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众号回复“数字折叠”,获取完整版PPT)

“数字折叠”四项基本原则

企业创建“数字折叠”,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一)战略:彻底贯彻数字化战略,95.6%的企业实现盈利

数字化战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为企业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加速转型变革提供方向性、全局性的方略。将数字化贯穿战略始终的企业中,实现业绩增长和盈利的企业占比高达91.7%、95.8%;在有公司级数字化转型规划的企业中,实现业绩增长和盈利的企业占比则达到85.7%、85.7%;而在无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的企业中,仅有75.0%的企业实现了业绩增长和盈利。

(二)业务:切忌前端和后端“手脚不协调”

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前后端“手脚不协调”的问题。靠近消费端的环节数字化转型基础好、起步早,数字化转型相对容易;而靠近制造端的环节受核心技术能力不足、数字化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数字化转型面临较大挑战。靠近消费者的市场营销环节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销售预测准确度高于70%的企业比例达38.7%;而生产制造环节是企业业务全链条中数字化水平的“最低点”,设备基本实现数字化的企业比例仅为13.8%。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成为企业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的关键掣肘。

但数字化转型对于各行业的影响领域不同。在快消行业,终端数字化、线上线下会员打通、在线上及新零售水平领先者和落后者的差异较大。而在服装行业,差异较大的领域则在产品设计、研发环节数字化、全域消费者资产。

(如插图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众号回复“数字折叠”,获取完整版PPT)

(三)基础设施:中台是关键抓手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市场需求个性化、企业业务多元化、组织模式动态化、核心数据复杂化,数字中台概念应运而生。中台包含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是一个端到端打通的业务系统和数据系统,用云计算做支撑,在上层做零售、消费、生产制造、供给。所有应用放在这个中台上进行连接,是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前台业务需求,将企业内部的数据、技术、业务沉淀出一套可方便调用的综合服务平台。它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应用助力企业实现更快的业务创新和成本更低的业务探索,正成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主流方法和最佳实践。

(如插图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众号回复“数字折叠”,获取完整版PPT)

(四)组织:15.7%企业实现网络化可及时响应的组织模式

中国企业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推动组织工作管理模式在线化发展,目前已有92.2%的企业在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过程中实现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移动端组织协同工具使用,通过数字化工具应用提升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和组织变革水平。从企业组织结构来看,业务模式的变革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动态的、灵活的、可扩展的组织模式来支撑,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仅有15.7%的企业实现了网络化、可及时响应的组织模式,科层式、矩阵式的组织模式仍是当前企业组织结构的主流,构建网络化、智能化的组织模式仍是数字时代组织形态演进的一大趋势。

案例:洛可可网络化组织

洛可可设计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和设计中心有三十多个,将近1000人。通过与钉钉的合作,洛可可搭建了专属生态在线沟通协同设计创新平台——“洛钉钉项目工作台”,通过组织、沟通、协同、业务和生态在线,解决了公司内部的沟通协同痛点;并将设计项目通过“洛钉钉”实现实时在线沟通、在线进行项目进度跟踪、在线提案、在线确认、在线存储沉淀,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通过“洛钉钉”,洛可可实现了数字化统一平台上多方生态的高效协同,并通过数字化的工作方式,在传统组织向智能组织转型过程中,打通了在线交互、接口透明、群体创造等要素,实现了洛可可运营管理方式由金字塔模式向透明扁平化群体创造驱动的转型。

“我们从不把钉钉当做供应商,而是自己的器官。”洛可可集团总裁李毅超如此描述钉钉的角色,“从长期发展来看,钉钉所能解决的问题是结合1000万家企业的最优解决方案,一定比洛可可自己发明轮子要快得多。”

(如插图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众号回复“数字折叠”,获取完整版PPT)

迈出“数字折叠”第一步

过去,零售端各种业态,如专卖店、超市、商场、体验店,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IT系统。今天,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把消费者和物理场景进行连接,变成一体化的实体门店,跟IT系统进一步整合,形成全新的一套互联网或者DT的体系。双11当天,2684亿成交额的背后,是线下零售体系跟线上互动,供应、库存管理等数字一体化。

一个制造业企业,有自己的物流、制造、供应链、研发体系,有ERP、CRM等IT系统。这是基于企业内部流程打造的封闭IT系统。这套系统需要变成一套开放的、能够对接到消费侧的、数据化的互联网系统或者DT系统。这部分转型的很慢,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企业上云,建立中台是加速这一过程的法宝。

因需而动,因消费而变,是未来的商业范式。目前大多数企业是建立在2B的战略设计之上的。而未来,企业一定会直接2C,把两个市场打通。打通两个市场的关键是要建立“折叠思维”。从战略、业务、基础设施、组织四个维度,同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完成从IT到DT的转型,通过折叠来缩短供需之间的距离。

(如插图看不清,可在“阿里研究院”公众号回复“数字折叠”,获取完整版PPT)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1-20
双11“2684亿”的B面:数字折叠,实现供需直连【附PPT下载】
2019年天猫“双11”落下帷幕,全天成交2684亿元,再创新高。11月14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阿里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19“看中国”思想论坛上,阿里巴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