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暴涨狂欢背后,区块链概念股为何难觅龙头?
一个学习区块链的会议,让这个饱受争议的领域引发了一场集体狂欢。
其中传播最广的一个段子,就是“正规军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剿匪”。所谓“剿匪”,就是先清理掉2017.2018年利用ICO爆发疯狂炒作空气币的投机路线。改为押注那些真正在技术应用上有所建树的正规企业。
于是,大众的“造富”热情被释放到股市。据不靠谱统计:经过连续48小时的努力挖掘,A股区块链概念股已经从50余只扩容到1000余只!
忽略部分董秘们在投资论坛上的自导自演、自问自答,更多专家所预言的“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在两三年之后才会大规模产生”,恐怕才是行业最真实的路线图。就算放眼全球资本市场,想寻求优质的区块链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狂奔数年,吸金无数,为什么关键时刻却难觅龙头?
矛盾之一:产业协同与生态环境
关于区块链的基础概念,想必各路“大神”已经纷纷出来科普过,就不用我们多做介绍了。在引发热潮的千字讲话中,一共提到了5次“融合”。可以明确的是,这一波区块链技术的火爆,主要支撑点还是分布式技术解决方案对生活、金融、教育、医疗等民生相关的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价值。
比如租房区块链,保障所有房子是真实房源,从而杜绝假房;医疗票据上链,医保报销方便快捷,还规避了“骗保”风险;分布式智能身份认证,再也不用“证明你妈是你妈”……区块链未来是为多个主体、整个产业协同服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也正是因此,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就需要所有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都能够上链,并根据不同场景和行业痛点,进行资源整合与对接。
而这一点,对于此前的区块链来说恰恰是最难的。
众所周知,在过去两三年的区块链热潮中,技术本身已经沦为了炒币者的工具和骗子的狂欢。这也让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产业信任与安全问题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极大的信任风险。上链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基于区块链技术查询到的溯源信息到底是真是假?联盟链中的数据写入会不会暴露关键隐私信息等等,目前都尚未在大众认知中建立信任基础。
区块链项目能否落地,首先要看是否能够达成产业共识,进而通过资源整合来广泛推进,而从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来看,谁能担当这样的认知革命先锋,或许有可能成为率先跑出的龙头。
矛盾之二:商业模式与底层设施
在政策端,我们已经看到了政府推动各行各业“上链”的决心与趋势。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前十年中国经济的驱动力来自于“上网”,那么未来十年很可能就是“上链”。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实现价值传输、维护智能机器运行、挖掘应用业务创新的企业,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攫取财富的BAT。
但不能忽略的是,技术驱动的前提是生态所提供的底层基础设施是不是足够牢靠。举个例子,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就与全球移动通讯网络、智能硬件的快速普及密不可分。那么落地到区块链上,整个行业需要的是怎样的基础设施呢?
我们知道,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点对点网络下,会对网络架构的处理性能、扩展性能、安全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物联网平台希望引入区块链技术,允许网络中的节点被其他平台调用,进而实现跨终端的无缝体验,这就会加重终端对网络资源和算力的消耗。解决方案就是改变传统的网络架构,推进分布式网络和边缘计算能力的提升,来为新型智联网保驾护航。
而业内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如同4G网络、光纤网络这样各方认可、共同可用的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一方面,这会使细分行业、企业在部署私有链、联盟链时付出高昂的网络架设和维护成本,进而增加了区块链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民主化”,将许多应用创新的开发者拦在了高成本的区块链应用开发和部署环境之外。
目前,国家信息中心已经与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机构初步完成了全国范围内50个公共城市节点区块链服务网络的实验性部署。
换句话说,在跨公链、跨地域、跨机构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网络建成之前,区块链技术企业只能先负重前行。
矛盾之三:应用场景与技术瓶颈
除了公众信任和产业基础,在技术层面,区块链想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容错率低的应用,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应用场景来看,区块链技术至少涉及了20多个行业,其中金融行业是备案最多、应用最为成熟的一个。
中国银联自2015年起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前不久中信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还同时上线区块链福费廷交易(简称“BCFT”)平台。互联网代表微众银行,也逐步开源了诸如FedAI联邦学习系统、基于区块链的WeIdentity分布式身份标识管理、WeEvent分布式事件驱动 管理、WeBASE区块链中间件等一系列技术。
尽管如此,对于区块链的应用依然十分谨慎。一方面,量子霸权的不断迭代,使得还处于早期、没有经过特殊设计的区块链系统很容易被量子计算机攻击;同时,区块链系统内共同参与记录交易数据,验证速度慢已经是公认的技术难题,无法满足金融交易高频性的需求。
此外,国内的一些区块链应用大部分都是在以太坊等国外开发的架构上进行的。开源社区、底层技术的国产化,也是一道横亘在区块链落地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题。
总而言之,有钱有人的银行业联盟都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创业公司自然也很难靠单打独斗来完成这一挑战。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政府助推下的全民共识达成,区块链在民生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率先落地和示范效应,或许会改变其要么作为后端技术难以感知、要么被炒币“妖魔化”的尴尬形象。到那时,资本一定会深入到那些真正对大众有益的区块链项目中,跑出真正的行业龙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