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10月20日,中国银联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60余家机构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多项赋能”论坛上,联合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
此外,京东数科旗下京东支付在大会期间推出了具备“刷脸付”功能的自动售货机,能够为大型商场餐饮企业等提供服务。
在刷脸支付领域,行动最早的是支付宝。2018年,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蜻蜓”, 今年4月份,在北京“支付宝开放日”上,时任支付宝支付事业部总经理钟繇曾对外界表示“将投入30亿补贴刷脸支付”,到了9月份,变成了补贴无上限。
在现在的支付方式上,显然还是二维码更占据主导。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商家柜台上的二维码将有望统一,这将大大促进中小支付机构的使用率,也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此外,《规划》还提出,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借助密码识别、隐私计算、数据标签、模式识别等技术,利用专用口令、“无感”活体检测等实现交易验证,突破1:N人脸辨识支付应用性能瓶颈,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实现支付工具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由此来看,二维码支付继续普及,刷脸支付的兴起也获得了有关方面的认可,非现金的支付方式将继续扩张。
10 月 16 日,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数据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110. 4 万亿元。第二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5. 0 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2.6%。
中国央行10月21日发布最新《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称,截至2018年末,中国人均拥有7.22个银行账户;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超八成。报告称,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更是增长迅速。2018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2203亿笔,金额3768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5306亿笔,金额2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45%。
有专家注意到,非银网络支付的笔数是银行非现金支付笔数的2.4倍,而非银网络支付的金额却仅为银行业非现金支付额度的5.5%。这一点大大突破很多人的常识,原以为第三方支付大家用的最多,可事实上,这点金额与银行相比是九牛一毛,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
中国的移动支付在世界上处在了领先位置。9 月份,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支付利用率达71.4%,是韩国的2. 7 倍。中国境内移动支付交易额从 2014 年至 2018 年骤增 31倍左右。随着国外支付公司的加入,有望激活跨境支付这块市场。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据交通运输部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ETC用户已经累计达到用户累计达到14348.99万。以ETC的推广位基础,包括NFC等在内的各种接触或非接触技术都纷纷登台,在5G时代里各自拥有自己的天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