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牛原创:罗辑思维闯关资本市场,知识付费的变现迷局
来源:华牛原创(ID:huanewcn)
作者:孙丽
吴晓波频道借壳全通教育败北后,又一网红自媒体罗辑思维接过大旗,冲刺A股。
10月15日晚间,北京证监局公布了最新的辅导信息情况,知名财经自媒体罗辑思维运营主体赫然在列,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其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轩然大波。尤其是在吴晓波频道借壳全通教育刚刚宣告失败的情况下。而如果罗辑思维顺利上市,其将成为A股市场知识付费第一股。
知识付费闯关资本市场?
知识付费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纯知识付费,一类是运营成一个圈子。如果做单纯知识付费,生命周期可能会很短。
2016年知识付费兴起,当代互联网民的焦虑提供了知识付费市场的发展动力。罗振宇的“得到”推出后,同年内,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创立、知乎推出付费问答产品“值乎”、文厨创办高山大学,一众玩家挤入赛道,可以说罗辑思维和得到出现的时间点抢占了知识付费的蓝海阶段。
平台的积极入局,也带动着知识付费在中国的迅速普及。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预计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达3.87亿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政策加强知识版权保护、线上支付普及为知识付费提供支持、全民输出寻求变现出口和消费升级驱动文化支出增加等驱动因素下,知识付费市场不断扩大,未来也仍有不少发展机遇。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巨头的下场以及更多创业公司的大量涌入,加之VC的资本助推,用户对于产品兴致的减弱以及平台获客成本、转化率、留存的难度都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
可见,罗辑思维的上市是否意味着知识付费的春天已经到来,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王牌产品:得到APP
据公开资料显示,思维造物是罗辑思维的母公司。公司前身是一档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
2012年底创立至今,旗下的知识产品包括:得到App,一款终身学习移动应用。作为一个互联网知识社群,包括微信公众订阅号、知识类脱口秀视频及音频、会员体系、微商城、百度贴吧、微信群等具体互动形式,主要服务80、90后有"爱智求真”强烈需求的群体。
2012年12月21日,《罗辑思维》知识型脱口秀开播,同日,其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营,每天推送一条罗振宇本人的60秒语音;2015年11月,作为《罗辑思维》出品人及主讲人“罗胖”,罗振宇推出了付费订阅的内容平台“得到”,开始尝试“知识付费”。
彼时,得到特邀和菜头、李翔、刘雪枫、卓老板等一批各行业大家,为用户生产优质内容,用户可以在线付费,订阅获得相关内容。用户也可以在知识干活板块、每天听书等板块获得各类内容。
2017年3月开始,罗振宇宣布将《罗辑思维》节目由视频形态改为音频,更新频率由周播变更为日播,并转移至“得到”App,不再全网分发,服务包括订阅专栏、付费音频、电子书等。
资本邦发现,目前,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的主要文章阅读量均在10万以上,得到APP在APPstore拥有1.13万个评分。
2019年5月26日适逢得到APP成立三周年,团队在内部公开信称,过去一年里新上线了60门课程,用户从2000万增长到接近3000万,做了中文世界首创的基于电子书内容的全站全文检索。
独立性几何
公开资料显示,罗辑思维成立于2014年6月,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知识付费业务,通过旗下“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以及“得到APP”两大核心产品触达用户,为用户在时间碎片化背景下提供单位时间价值最大化的跨界、终身学习解决方案。
知识付费是新经济,很有前景,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仍以罗辑思维为例,公司肯定是好公司,业务也是好业务,但是罗辑思维的成功和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罗振宇个人IP的基础上。
试想如果有一天罗振宇不再在罗辑思维任职,那么罗辑思维的受众群体会不会发生较大变动,罗辑思维的市场价值是不是会大打折扣?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会不会蒙受巨大的投资损失?这些因素都是很难预测的,但必须予以提前考虑。
实际上,罗辑思维只是众多知识付费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些企业发展形势很好,但与传统企业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在创始人个人IP影响力方面,这些企业多数对创始人的依赖度较高,而这种过度的依赖个人IP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放大了经营风险。上市公司需要长期投资的股东,而股东们选择长期投资公司股票的最终理由则是上市公司能否持续、稳定、独立的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另外,罗辑思维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也值得市场投资者去琢磨。如果是罗振宇个人IP,那么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就并不稳妥。
如果是公司独有的经营模式,投资者还要考虑这样的经营模式能不能被模仿,行业壁垒高不高。当然,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的是,罗辑思维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复制,而且并不依赖于任何个人的。
结语
经济学家汪丁丁曾说: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付费,他们投入的理解力和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的艰辛,价值远远超过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
知识付费如何持续变现,罗辑思维的独立性几何,尽管知识付费的风口谁能拔得头筹暂未可知,但若能抢先一步登陆资本市场对品牌溢价势能产生更大助力。然而,此间亦存在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