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巢被质疑“诱导付费” 快递柜乱象未消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丰巢快递柜取件时出现“存放7小时打赏1元才能开柜”的情况,有市民质疑“丰巢快递柜诱导收费”。
10月9日,家住成都的周女士下班回家收取快递员暂放在丰巢快递柜的包裹时,发现屏幕上显示该件已保管7小时,需要支付一元钱赞赏才能开柜取货。付款后回家上网搜索,才发现支付步骤是可以跳过的。
《电商报》注意到,针对上述质疑,丰巢方面今日向新浪科技回应称,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赞赏,亦可“跳过”直接取件。
尽管丰巢快递柜的“赞赏”费并非强制要求,但在功能设置上似乎欠妥。原来,“跳过赞赏”字样不但是灰色的,还又小又透明,而且整个取件流程没有任何说明可以跳过赞赏,即便是眼睛很好的年轻人也不一定能看得清楚,更不要说是取件的老年人。
《电商报》了解到,《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10月1日正式施行。该管理办法对运营智能快件箱企业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其中明确规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保管期限内不得向收件人收费”。
丰巢作为国内快递柜领域两大主流派系之一,想来不会公然违背刚刚实施的快递柜管理新规,只是在快递柜的使用流程上多少有点投机取巧之嫌。由丰巢快递柜被质疑“诱导付费”引发的舆论风波仅仅只是快递柜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事实上,随着快递柜的大规模普及,诸多问题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快递柜容易成为“甩手柜”。尽管《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然而,受制于工作量大等原因,快递员们难以在派送时做到逐个询问。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国家邮政局机关党委联合公布的《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调研报告显示,快递员每天派件量在50至100件占38.4%,100至150件占11.8%,150件以上占19.2%。这仅仅只是平均水平,遇双11等物流高峰时段,日均派件量更是直线上升。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柜数量大约为20万个。国家邮政局表示,今年继续推广智能投递设施,推动箱递率提升到10%。预计到2020年,快件入箱率有望达20%。这意味着,今年消费者每收到十件快递,会有一件是投递至快递柜,而明年年末这一比例还将提高到两成。
目前,每个快递包裹的派件费大概是1-2元,如果每个快递都打电话,那每天的电话费对于快递小哥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日积月累之下,数额将会相当可观,这也成为快递员们在包裹入柜时征求用户意见的一大阻力。
今年8月,国家邮政局通报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71.1%的快递员会在使用智能快件箱前征得用户同意,较去年同期下降5.2%。结果表明,仍有约三成的快递员将快递柜当做“甩手柜”,并呈下滑趋势,这一现象短时间内或许难以消除。
此外,智能快递柜被多方认为是缓解末端配送压力,解决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投递痛点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国家邮政局对全行业开展快递末端服务违规收费清理整顿工作以来,快递柜正在成为“二次收费”的新聚集地。有市民反映,中秋节前后,光寄存快递柜的费用就超过10元。
值得欣慰的是,10月1日施行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已经对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基调已确定,接下来,需要监管部门、快递企业与快递员三方联手,为规范使用快递柜而努力。(作者:电商报 云合)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