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叫好不叫座的刷脸支付,未来还能普及吗?
Hey~今天你刷脸买早餐的牛奶了吗?没有的话,那可能你还不是最潮的那波人。事实上,如今在线下支付领域,刷脸支付正在引燃新一波潮流。微信支付、支付宝等,都在推动刷脸支付的加速落地。但耐人寻味的是,即使巨头拼命为刷脸支付摇旗呐喊,但后者依然叫好不叫座。那么,除了潜在风险外,刷脸支付还遇到什么坎了呢?未来,刷脸支付又将走向何方?
体验、风险、成本:刷脸支付普及路上的坎
刷脸支付在使用时看起来很“潇洒”:消费者只需对准相关硬件刷脸,即可迅速完成全部交易流程。但在这样便捷的流程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便和担忧。从使用体验上,虽然消费者不用再扫码,但依然需要打开手机接收验证码并在终端设备输入。这样不便的体验,证明刷脸支付还有待进一步的进化。
从风险层面来看,消费者担忧人脸信息会泄露。据业内人士透露,刷脸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将终端硬件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的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然后解锁完成人脸支付。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那对账户安全会带来一定风险。这意味个人信息外泄的话,会让刷脸支付面对较高风险。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刷脸支付的效率尚不尽人意。刷脸支付更适合人流量较大的消费场景,比如大型商超等。但在餐饮小店、小型水果店、服装店等小型商业体中,刷脸支付带来的效率提升并不明显。相比传统二维码扫描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甚至会显得更为繁琐。这也是很多个体商家,对刷脸支付持以冷淡态度的原因。
此外,刷脸支付终端硬件价格昂贵,加大商家成本也成为一道坎。据了解,支付宝刷脸支付终端硬件售价近2000元,超过多数POS机的价格,这让中小商家难以承受。相比纸质、亚克力二维码立牌数元的价格,刷脸支付终端硬件的价格还需进一步降低。而且二维码的体积较小,商家可随意摆放。但刷脸终端硬件体积较大,会占据不少空间——这也让中小商家很为难。
起航?刷脸支付企业正在积极破局
虽然刷脸支付遇到很多道坎,但其前行态势却不会停下脚步。从监管方面来看,相关部门正在加快进行顶层设计,保证刷脸支付的平稳、安全前行。比如央行在此前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特别提到,“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不难发现,相关部门正从底层打造刷脸支付的规范,让其在正轨中前行。
同时,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它们除了不断优化技术以提升安全性外,还展开了“军备竞赛”。比如去年12月,支付宝推出首个人工收银的刷脸支付相关硬件“蜻蜓”。今年4月,支付宝推出又推出升级版——二代“蜻蜓”。而微信支付则于今年8月底发布智能商业硬件“微信青蛙Pro”,这是一款以刷脸支付、双面屏为亮点的智能硬件。
同时,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还都采用了补贴策略。此前,支付宝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0亿元支持商家完成刷脸支付硬件的数字化改造。而在今年9月,支付宝再度推出“无上限投入”政策,并将最高1200元的补贴提升到1600元。此外,微信支付也对每台刷脸支付设备提供1000余元的补贴。一场有关刷脸支付的烧钱大战,已然打响。在烧钱补贴下,刷脸支付终端硬件的普及有望加速。
可以预见的是,刷脸支付在跨过几道坎后,有望迎风起航。届时,大众的支付方式将会变得更为多元。(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