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巨头扎堆社交领域,社交之战风云再起!
2019年初,“三英战吕布”。张一鸣、罗永浩、王欣同一天出手,推出“多闪”、“聊天宝”、“马桶MT”。6月,搜狐宣布社交产品狐友App正式版上线。9月初,京东数科测试大学生校园社交产品“梨喔喔”的消息传开。9月24日,阿里巴巴重启来往,内测“Real如我”一事曝光。
这里有老牌互联网巨头,也有正崛起的科技新贵,而在他们之外,还有一批早先无名的创业公司产品,悄然成长,比如积目和Soul。前者被映客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后者受到越来越多年轻用户关注。
社交是刚需,然而最终所有的社交需求,往往要回到“加个微信”上去。于是有评论认为,做社交吃力不讨好。
确实,微信无法回避。到今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33亿,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几乎人人使用。要想在社交上赶超微信,几乎没有可能。而且微信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已然不仅是社交通讯领域的工具。
不过,巨头出手,创业者前仆后继,反过来证明了社交领域必然存在某种空隙。相关报告指出,部分用户访问微信朋友圈的频次降低。观察社交应用的发展也可以发现,在微信愈加繁杂的熟人社交与陌陌、探探这种陌生人社交之间,用户需要一片自在清净之地。
从更根本的角度看,人总是渴望建立新的社交关系,探索不同的社交体验。即使微信、QQ建起大城,社交应用仍必然存在巨大空间。群雄逐鹿,终究会有新选手脱颖而出。
巨头们的动向
9月24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阿里钉钉事业部重启“来往”项目,推出社交产品“Real如我 ”。
根据官方介绍,这款产品以“Real life.Real me!”为Slogan,主打“分享和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其特色功能有四项:“地理围栏,发现身边有趣的人和事;点亮人脸,扫脸加印象就可认识她;智能相机,智能场景推荐滤镜贴纸;角色聊天,用角色打招呼拒绝尬聊。”其中刷脸加好友,是比较新奇的玩法。
目前“Real如我”还在测试阶段,注册需要邀请码。艾媒咨询分析师李松霖认为,“Real如我”从校园社交切入,寻找产品差异化竞争点,而主打刷脸的形式,在社交领域也是比较新鲜的尝试。不过“模式虽然足够新鲜,对年轻人吸引力足够大,但由于在社交模式上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在新鲜期过后,后期的运营和用户留存还是有比较大的问题。”
对阿里来说,做社交是个不小的挑战。2013年,阿里曾以整个集团之力,推移动社交产品 “来往”。这一产品除了提供即时通讯服务、地图、涂鸦、有声图片等功能,还带有“阅后即焚”,支持500人群聊。产品发布之初,阿里便推出累计金额1000万元的有奖活动,并计划投资10亿元进行推广。
此外,马云亲自站台,邀请各路明星朋友和企业家注册,并发话,“阿里内部员工必须使用来往且外部(非阿里员工)好友数量必须大于100人,否则没有红包(年终奖)”。然而如马化腾所说,“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微信”,虽然来网因阿里力推,早先有不错的起步,但与微信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化体验,表现终究不达预期。2015年11月,来往改名为点点虫,转型为主打阅后即焚的90后社交应用,之后归于沉寂。
除了阿里,今年来向社交领域发力的还有京东、搜狐、字节跳动等。9月5日,京东金融测试社交产品的消息被曝光。产品名为“梨喔喔”,聚焦校园社交。新浪科技体验发现,这款产品仅支持全日制学生认证,而且认证需要勾选《京东金融隐私政策》以及《学生认证及小白信用服务协议》。有分析指出,京东入局社交,意在为金融业务导流。
搜狐方面,主打兴趣社交的狐友App于6月上线。张朝阳称狐友是“搜狐的未来”。目前上边的用户还比较活跃,张朝阳自己的动态已接近1万4千条。不过在App Store,狐友评分3.6,分数偏低。很多用户曾表示,注册遇到问题。
比较起来,字节跳动方面的动作或许更值得留意。今年1月15日,三款社交App——多闪、马桶MT、聊天宝一同发布,至今唯有字节跳动旗下的多闪,表现还算稳定。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其月活跃用户接近1800万。
多闪由抖音的私信功能升级而来,以短视频切入社交。相比图文、文字,视频更新鲜生动,短视频崛起的背景下,多闪的特色推动也推动了在社交领域的破局。李松霖认为,“结合视频的社交模式,将成为社交内容载体的再次进化,能够在这方面做出表现的产品,将对头部社交平台形成较大冲击。”
然而就多闪的社交氛围而言,似乎有一点向擦边球方向靠近的倾向。
兴趣、灵魂、小圈子
上述社交入局者,从公司层面,都有份量。而在具体的产品上,还有一批创业项目值得关注。其中,积目因为被映客收购,引起广泛注意。
今年3月,映客发布2018年财报时提到,“基于公司良好的资金储备,投资并购亦是映客2019年的重点之一,公司将重点关注国内外与公司业务具有较强协同效应的产品及公司,寻求投资和并购的机会。”到7月,映客宣布以8500万美元价格,全资收购新生代社交产品“积目”。
积目是主打潮流时尚品牌调性的年轻化社交App,于2016年4月上线。官网介绍中,“兴趣、交友、约会”几个大字非常醒目。除了线上社交,这款应用还拓展到线下活动。
此前在大众视线里,积目可以说默默无名,从百度指数可见,其关注度最高的时候,正是映客宣布收购之时。不过这没妨碍到它拿到8500万美元的高价估值。打开软件可以看到,积目主要板块涉及对话、社区、发现、共鸣。“发现”主要是帮用户寻找好友,可以按照距离、年龄、性别、兴趣进行筛选。
在B轮融资时,积目CEO蔡狄曾谈到对社交的看法,他表示,文化信仰就是产生诉求的前提。诉求的实现,最终会形成专属的社交圈子,而积目就是全力以赴地为年轻人群去打造出这样的社交平台。
“圈子”有不同的维度,越来越多的社交产品,都试图让用户通过兴趣标签等工具,便捷地找到自己所属的圈子,以及志趣相投的同类,部分扎根于某个垂直领域的社交产品,也在悄然生长。比如聚焦于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第一弹、半次元,切入游戏陪玩市场的比心。
此外,社交应用的趋势也更注重到颜值之外的精神交流。
Soul于2016年11月上线,定位为“基于心灵的智能社交网络平台”,其Slogan是“跟随灵魂找到你”。产品的特色之处,是通过30秒的“灵魂测试”,回答问题,来寻找内心契合的陌生人。官方介绍中提到使用场景,主要是“不喜欢约约约,探探陌陌,也不喜欢严肃婚恋,只想找个人说说话”,以及“有个自留地,些最真实的博客”等。
用户在这一软件上不需要上传真实头像,以脱离“看脸社交”。据此前报道,Soul创始人张璐希望能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对纯净的聊天交友空间,因此创办了这一软件。不过“灵魂”虚无,有用户喜欢这款软件的体验,也有用户反映遭遇骗子。匿名陌生人社交,存在机遇而风险难控。
年轻人游离微信之外
从某种程度上看,新的社交故事,是微信称霸时代下,年轻人寻找更自由自在社交环境的故事。
极光大数据发布在今年4月发布了《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其中提到,与一年前相比,四成用户刷朋友圈更频繁,四成用户刷朋友圈的频率保持不变,另外有14.6%的用户刷朋友圈频率下降。这14.6%的用户,就是新社交产品崛起的机会。
微信试图连接一切,而在社交需求方面,随着连接的群体越来越多,微信凝结的社交关系愈加复杂,对用户而言,感受到的社交压力也越来越大。新浪科技在Soul上进行调查,一些用户透露了对微信朋友圈压力的排斥。
“四面八方的人都看着朋友圈,找茬”,用户丸子提到,“特别当朋友圈关联到复杂的工作圈,发个朋友圈还得是关于工作的”。用户明皓则表示,Soul是“一个很好的宣泄窗口”。还有多位用户谈到,有些不适合发到微信的内容会发到soul上,而之所以不方便发微信,是因微信上“都是熟人”。
微信极强的粘性,最终反而成为部分用户逃脱的理由。在今年1月9日的“微信之夜”上,张小龙谈到,虽然朋友圈确实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达方面会很有压力,于是就有了“三天可见”。他还透露,“三天可见”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有超过1亿的人使用。
尤其对年轻用户群体来说,微信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社交需求。根据QuestMobile去年底发布的《Z世代洞察报告》,Z世代在传统社交软件使用上与总体网民没有明显差异,只是相对于微信,Z世代对偏爱QQ。不过报告数据显示,QQ用户中Z世代占比为37.5%,而soul等新应用中,Z世代占比可达到70%以上。
但不论怎样,社交市场看起来又兴起一股热潮。李松霖向新浪科技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交市场的吸引力实在太大,“最具体的例子就是腾讯依靠微信和QQ这两款社交产品对其他业务导流的作用,而且发展起来的社交产品在用户留存以及建立进入壁垒方面,比起其他领域优势更大”。
另一方面,李松霖也提到了QQ、微信“社交过载的趋势”。整个生活圈子都迁移到上面去,而用户对寻找社交元素更浓厚的新产品有需求。“加上5G商用已经提上日程,各项新的技术应用也开始走向成熟,因此开始出现各种产品意图改变社交格局。”
回过头看,微信、QQ的国民级社交应用地位几乎不可动摇,但技术更迭、需求多元,今后,应该有新的社交故事可以说说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