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调皮电商 副主编 木芯
Costco开业新闻刷屏那阵,爆出来的特价产品,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比官方指导价1499还低1块钱的53度飞天茅台,要知道,当时市面上的售价在2500以上。今年茅台股东大会,哪怕是股东想买,内部价也要1699。
Costco上来就把茅台的市价腰斩,业内人在调皮电商的会员群里直言看不懂
虽然Costco一直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取胜,但它并不是随意乱价的搅局者。
相反,Costco之所以能把价格压到最低,一方面是基于大销量的议价权,更重要的是它与众多厂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交易成本也压到极限。
比如,为了节约运输成本,Costco坚持从厂家直接进货,很多厂家都会为Costco定制包装,以便充分利用Costco特定尺寸的底盘,这个底盘的尺寸又是为了充分利用车厢空间,总之是个省钱的系统工程。
联合利华根据Costco底盘定制的产品包装和纸托,不浪费任何空间
对品牌商来说,渠道乱价是大忌,也为行业所不齿。
虽然零售业做特价活动是吸引顾客的日常手段,但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被用来做特价的要么是无品牌的农产品(鸡蛋,猪肉,水果),要么是缺乏渠道管控的品牌产品(比如由经销商代理的海外中小品牌),要么就是已经被品牌商放弃的老化品牌。
简而言之,没有哪个聪明的零售商会为了做特价活动,挑战一个如日中天的品牌商,动摇其主力产品的价格。而茅台,就是这么个不好惹的强势品牌。
所以,业内人一开始真的看不懂Costco这个操作。
如果为了做开业噱头,每瓶贴1000多往外卖,能卖的量当然是有限的,能抢到的无非是黄牛,最后白白把钱丢给黄牛赚,真正的用户看了新闻跑过来一看根本买不到,会不会骂你虚假宣传?
可是要敞开了卖,卖几万瓶,你赔得起这么多钱吗?
就算Costco豁出去了,美国总部特批赔个几千万做活动,茅台看你这么砸它的场子,要不要找你麻烦?刚来中国市场就跟本地大哥结梁子,你还想不想混下去了?
当时有人据此觉得Costco实在太外行了,不过如此,根本不像传闻中说那么精明老练,预言它很快就会水土不服滚蛋。
但是反转很快就来了。
Costco卖特价茅台的事火了之后,茅台官方借机又刷一波“茅台是喝的,不是炒的”高调,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七天之后,茅台宣布与Costco达成合作,追投5吨53度飞天茅台,继续卖1498!
茅台与Costco因“特价茅台”结缘的故事,充满戏剧性
紧接着,茅台开始了大踏步的渠道改革,除了Costco,继续以官方指导价向物美、大润发、华润万家等全国商超直接投放。
20日,又宣布与天猫超市、苏宁易购达成合作,这两家电商也将以1499的价格直营53度飞天茅台。
事实上,茅台市场价格的失控上涨,一直是官方的一块心病。
虽然官方为了保持产品稀缺性的营销考虑,有控制产量之嫌。但多年来,部分经销商和黄牛看准这一点,大量囤货炒作,以此牟利,已经到了绑架品牌发展的程度。
茅台自己都不知道,现在囤积在经销商和黄牛手中的酒有多少,如果这些酒被恶意集中释放到市场上,茅台品牌多年经营的高端、稀缺形象,很可就毁于一旦。
而且,虽然茅台官方对零售的指导价是1499,但实际被茅台赚走的钱,只是她对经销商的出厂价969——这已经给渠道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了。但部分经销商和黄牛依然不满足,按他们现在的2500的售价,利润已经高达1500一瓶,比本主赚钱多了。
茅台炒到这个价格,大部分想喝的顾客其实是喝不起的,而那些喝得起的顾客,也被迫要为畸形的渠道结构买单。这对品牌来说,当然不是好事。
所以,有分析师解读茅台这次渠道改革是“减少中间商,自己赚差价”。
厂商关系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同样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茅台虽一直有心改革渠道,但阻力巨大。茅台这次利用Costco这条强劲的鲶鱼,成功搅动渠道,借机加大直营比例,对于茅台的品牌形象和市值来说,都是巨大的利好。一些机构甚至已经把茅台股票的目标价提高到了1300左右。
这波渠道改革,直接拉高了茅台股价千亿的增长空间
这时候再回头看Costco那个石破惊天的特价茅台,你还觉得是它一拍脑袋做出的短期促销行为吗?
当然,我也没有内部消息,无法证明这从头到尾就是Costco和茅台联手上演的一出好戏。但不管从哪种可能看,Costco选中茅台做特价的眼光都太老辣了。
我们先假设Costco在最初做特价茅台时,没有知会茅台公司,纯是个体行为。
那他至少是看到了顾客“为天价茅台挤泡沫”的潜在渴望(Costco在实体店前开天猫店,为了解顾客需求和选址做了一年准备,这些判断他们抓得真准),并大胆判断这是个可行的事(茅台官方也想降价,但一直降不下来,所以即使“乱价”也并不得罪官方和主流商界),然后因为事件影响太大,被茅台官方找上门来合作,顾客、合作商都被吸引到了,一箭双雕,你说聪不聪明?
另一个假设,是这件事从头到尾就是Costco和茅台一起策划的。
为什么Costco能说服茅台把这第一枪放到Costco来打?谁拿下这个第一枪,谁就能在顾客心中留下“极致性价比”的印象,这个香饽饽,天猫会不想要吗?物美会不想要吗?为什么这些已经在本土扎下根基的强势渠道,没有争过一个外来的和尚?你觉得Costco的商业谈判能力,是不是让人细思极恐?
分析Costco商业模式的文章太多了,大都在说面向顾客的那些价格、服务优势,但茅台这件事让人更深刻的感觉到,Costco对供应链的深刻了解和把握,还有他们的商业谈判能力,恐怕才是她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与木芯老师讨论Costco,请加微信:fengyundashen)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