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抢滩市场,5G手机战越战越猛!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未来肯定是5G的时代,这项全新的技术将给手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对于所有手机厂商来说,5G时代将是一个全新的赛道,需要持续地投入才有机会领先,可以说5G在今年必然会成为各大手机厂商关注的重中之重,而5G的“抢滩登陆”战也将就此开始。
价格实现腰斩 中国5G手机售价大幅低于预期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阶段。
而5G之所以被重视,不只是传输速度4G快,更为重要的是,5G还能实现很多在4G时代无法实现的功能。
随着5G网络商用的不断展开,不仅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极致的网络体验,也还将会为各行各业带来诸多新的改变。而最初外界都觉得在今年5G手机的价格应该会在万元左右,仅仅适合那些想要尝尝鲜的用户。
但下半年各大厂商5G手机的价格则完全超出了之前的预期,截止到目前国内共有四款5G手机在售。
包括三星Galaxy Note 10+ 5G版,售价为7999元;华为Mate 20 X 5G版,售价为6199元;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售价为4999元;iQOO Pro 5G版,3798元起。
国内的5G手机产品并没有任何一款突破万元大关,而售价最低的iQOO Pro 5G版甚至与4G手机的价格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不到三个月,5G手机价格已经腰斩,杀入了4G旗舰手机的价格区。
相比4G,5G网络下的下载速度可提高5~10倍,带来的体验也不是4G手机能比的。纵观全球的5G手机的主要市场,中国的5G手机也应该是最便宜的。
根据资料显示,同为首批迈进5G时代的美国,至今为止能买到的5G终端有三星Galaxy Note 10 5G、Galaxy S10 5G、LG V50 ThinQ 5G和联想Moto Z系列这4款。
其中三星Galaxy S10 5G版的售价为1299美元(约合人民币9450元),三星Galaxy Note 10+ 5G版售价为1299美元(约合人民币9450元),LG的5G手机V50 ThinQ售价高达999美元(约合人民币7072元),最高的接近1万元,最低的也要7000元以上。
韩国虽然是全球首个开始大规模商用5G的国家,用户数已经达到了上百万,但是在韩国,则是依靠运营商大额补贴5G手机才能进一步推动5G发展。
三星Galaxy 10 5G版面世后售价为 1397000 韩元(约合人民币8236元),最新推出的Note 10系列在韩国的售价也并不低,Note 10 5G版为1248500韩元(约合人民币7353元),Note 10+ 5G版为 1,397,000韩元起(约合人民币8236元)。
价格最便宜的LG V50 ThinQ 5G版售价也是达到了1199000韩元(约合人民币7069元)起售。
由于售价较高,韩国运营商也是对手机进行了补贴,有些机型补贴甚至达到了一半以上,以此来促使用户购买5G手机产品。
而韩国的5G套餐最低价格达到了5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300多元。
这样算下来虽然手机确实便宜了,但昂贵的5G套餐费用则将此前的补贴慢慢又拿了回来,说到底也就是将一次性的高额用机成本变成了后续的持续消费。
让用户先用上 5G手机价格战将提前打响
分析公司Gartner发布了其2019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数据。这份数据对该行业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因为2019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从3.74亿部下降到3.67亿部,虽然降幅不算大,但也反映出消费者更换手机的周期变得更长,手机创新点不足。
5G的到来则恰好为手机产品创新不足带来了新的主旋律,华为、中兴、三星、vivo都已经推出了各自旗下的5G手机,而接下来5G手机市场还会迎来更多的“玩家”。
在未来几个月内,OPPO Reno 5G、vivo NEX 3 5G、小米9S 5G、华为Mate 30 5G、三星A90 5G等更多的5G手机也将进入国内的5G手机市场,同时此前5G手机的低廉定价对后续产品的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厂商也不得不加入价格战才能争夺市场。
此前vivo通信研究院总经理秦飞表示,“5G初期不太成熟的阶段,推广非常重要。以一个合适的价格让用户尽快地用起来,用起来了各种应用才会出来,各种应用出来以后才会带来5G市场的良性循环。”
而vivo所带来的这个合适的价格却是将此前预计的8000元左右直接腰斩,5G手机价格战也是一触即发。
这也让5G手机产品从定位尝鲜用户变为了更多普通用户,毕竟只是多花几百元就能抢先体验到5G网络,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谁能打破3798元这个目前5G手机的底价很有看点。
在5G前夜,所有手机厂商在保证自己核心技术不被落下的同时,也都在尽一切努力拓宽市场占有率,增加未来的筹码。
手机厂商降低价格,就是为了提前抢占用户,并非依靠5G手机产品进行盈利,尽早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自家品牌与5G这个新兴技术概念的联系。
另外,5G手机价格比预想中要便宜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前5G的发展比预想中的要快一些,用户的接受度也更高,打乱了之前手机厂商的部署,手机厂商不得不通过低价格来抢占市场。
5G资费即将公布 既是劝退也是助推
根据此前的报道,5G套餐资费预计会在9月份出炉。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曾透露,5G套餐最低每月190元,将在过渡期(11月22日前)以增加功能包的方式进行;中国移动则是透露了套餐预计9月份推出,目前还在研究计费模式与方案;中国电信则表示5G套餐的价格综合几个方面的因素,5G套餐资费预计将从199元至599元不等。
从目前的得到的数据看,国内的5G套餐的价格对比世界其它国家来说也并不算贵,但考虑到我国目前4G套餐的价格和普通消费者的承受力,这个价格还是有些贵的,近200元每月的最低套餐价格,或将不少潜在用户排除在外。
当然,5G的高费用也是有着其原因的,一是5G网络的成本投入会更高,二是目前5G套餐推行初期主要面向的还是中高端的用户,200元左右的价格对于他们并不算高,同时如果目前5G覆盖规模也非常有限,过低的套餐价格也会吸引过多用户而对网络造成太大的压力。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为购买5G手机的用户提供了体验套餐,三大运营商5G体验套餐中所包含的流量均为100GB。
其中,中国电信方面是免费领取5G流量体验包,中国移动和联通则是以免费套餐赠送的方式直接给相关用户体验。所以这个100GB很可能将会是5G正式套餐普遍包含的起步流量。
而如果这样算下来的话,其实5G套餐的流量也并不贵,虽然目前运营商也还没公布套餐内的其它内容,但这个总体定价对于中高端消费者还是可以接受的,另外三大运营商是否会像4G手机刚出来时那样为5G手机基于购机补贴也十分值得期待。
所以就目前来看,5G套餐资费公布应该会助推中高端用户去更换5G手机产品,毕竟原本的消费就比较高,5G手机售价也与4G旗舰差距不大,还能体验到5G畅快的网速,何乐而不为呢?
而对于大多数中低端消费者则会起到一定的劝退作用,毕竟购机成本3-4千块,而一年的使用成本也是高达2000+,着实有些打扰了。
5G普及尚需时日 价格战有望加快手机市场的复苏
单从成本角度考虑,消费者选择购买5G手机无非是要考虑两个点,一个是5G手机本身的价格,另外一个就是5G的资费,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尽管手机的价格已经非常的亲民,但资费可能会是很多消费者选择5G手机的阻碍,毕竟一年的使用成本要赶上半部手机的价格还是很多消费者无法接受的。
5G手机的价格战打响会对手机市场格局带来冲击,但短时间内冲击并不会十分猛烈,而随着5G手机和5G资费的不断降低,这个冲击也会随之增强。
对于各大厂商来说提前做好准备肯定是上上之策,与其静观其变不如主动出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法快速跟进5G的厂商在市场份额上也将进一步遭到挤压,率先出击的头部厂商则会进一步吞噬目前的市场份额,5G的快速发展也有望让手机市场得到复苏。
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网络覆盖,毕竟拿着5G手机不没有网也毫无意义。
尽管运营商都在加大力度铺设5G网络,但目前的5G网络覆盖相较于4G还差的很多,毕竟现在4G的覆盖率还未达到100%,5G覆盖则还需要数年才能完成,所以对于用户来说也不要盲目购买5G手机产品,先了解当地的5G网络覆盖也十分重要。
我想说的是目前为了让更多用户体验到5G网络,5G网络覆盖大多数都选择的是NSA组网。
而今年国内的绝大多数5G手机都是仅支持NSA组网的,所以大家如果想尝鲜可以进行购买,也能让你体验到那种超快的网速,近几年NSA组网还会是主流,虽然明年开始仅支持NSA组网的手机是无法入网的,但不代表它们无法使用。
当然,对于5G来说SA组网才是未来,它会发挥出5G除了高速率外更多的特性,应用场景也会更多,也更加值得期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