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债收益率倒挂引发经济衰退担忧,避险情绪重燃,欧美股市全线重挫,FAANG悉数大跌,银行股也集体下挫,热门中概股中甚至连阿里、京东、百度也纷纷收跌。在此经济承压背景下的平安却能在二级市场中稳住方寸,以较为平稳的姿势抵御经济寒冬。
无独有偶,近日,中国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交出的期中考试答卷着实没让投资人失望,保险股价值由此也持续被市场关注。但独观表象终难探其根本,唯有自其外显的A面,穿透至B面的内核,才能挖掘根源所在。
一、外显A面:财报亮眼
从平安中报来看,其营收增长稳健,净利润增速再创新高,客户经营也成果可观。
2019年上半年,平安营收6391.55亿元,同比增长17.2%;归母净利润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总规模达976.76亿元,同比增长68.1%,接近2018年全年1074.04亿元的净利水平,相当于每天净赚超5亿元。
而在客户经营上同样可圈可点。截至6月30日,平安新增个人客户2009万达1.96亿,较年初增长6.6%,其中35.4%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平安子公司的合同;另外,互联网用戶量达5.76亿,较年初增长6.9% ,年活跃用户量2.69亿,集团五大生态圈贡献了33.8%。庞大的用户规模也带来营运利润增长32.1%,达到665.76亿元,客均利润自去年280元增长至340元,同比增长20.9%。可见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进一步提高,客户价值稳健增长。
具体业务来看,84%的归母净利润来源于平安的保险业务,寿险及健康险和产险两大业务增长稳健,成为平安金融帝国的支柱。
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归母营运利润484.33亿元,同比增长36.1%,牢牢坐稳第一大利润源。平安产险上半年实现营运利润100.39亿元,同比增长69.5%;综合成本率96.6%,业务质量持续向好。
而在行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平安将利润率低的理财型产品向内含价值高的保障型产品转型。随着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7%至410.52亿元,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率达44.7%,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平安大量投入的科技业务收益显著,技术人才梯队再次扩容,科技带来的增量价值愈发明显。
上半年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384.31亿元,同比增长33.6%,截止2019年6月30日,科技公司估值总额达700亿美元。其通过「开放平台+开放市场」完成资产与资金的链接,在金融、医疗、智能城市等领域快速布局,成功落地了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壹钱包等多个金融创新平台。
从平安投入成果来看,上半年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5,779项,累计达18,050项,覆盖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并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959项。截至6月30日,平安拥有10.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3.2万名研发人员,实力持续增强。
二、内核B面:科技赋能战略
硬核财报成绩下,皓哥发现,平安对科技投入极其重视。从其近年的动作来看,不论是战略还是组织架构层面,均在加注。
从战略层面看,平安经历了从1.0科技赋能金融到2.0科技赋能生态,再到3.0生态反哺金融的三个阶段,而科技已成为集团战略的核心驱动。
2019年1月1日,平安集团将其logo底部的“保险 · 银行 · 投资”更换为“金融 ·科技”,此举的战略寓意显而易见,本质上却是平安的科技战略在逐层递进。2008年,平安设立子公司平安科技,在资本驱动型公司植入新的基因。
而后随着对科技理解的不断深入,平安先后提出“科技引领金融”,“智能科技的时代正在来临,赢科技者赢未来”,以“金融+科技”驱动“金融+生态”的战略终于浮出水面,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也在2017年中报致辞提出“平安将成为科技驱动型公司”,科技已经成为这家金融巨轮的主引擎。相比其他金融公司和保险机构近年的发力,平安的战略意识可谓前瞻。
然而,唯有组织结构强健,才能支持起足够宏伟的蓝图。平安也构建了五大生态圈,在研发技术人才上持续加码,布局科技中台,与阿里、腾讯、华为相比,实力不落下风。
阿里B2B前CEO卫哲认为,建立企业架构最为重要的是组织出一支强大的中台队伍。今日头条就是因强中台而崛起的典型案例,通过自己的中台,诞生出今日头条、抖音等顶级APP,阿里也通过双中台的组建不仅为淘宝、天猫赋能,而且为盒马等创新业务提供支撑。可见中台意识逐渐深化为互联网公司的共识,也是集成强大战斗力的基础。
尽管中台理念已经在互联网企业流行,而传统企业主动拥抱则少之又少。提出科技战略的平安则不同,其以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云平台五大核心技术为基础,以每年营收1%的投入,自建研究院,扩编科技人才,初步打造科技中台。如此一来,其能够有效向渠道、产品、运营、风控以及不同的业务板块输出底层技术,提升自身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惠及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平安医保科技就是其科技中台赋能的典型。组织架构的优化,极大地强化了平安的科技实力。
三、战略因何而起?
任何企业转型都会遇到阻力,手机霸主诺基亚便是如此。而在平安的转型中,除了趋势下的义无反顾,更明显的是甘之若饴,个中缘由同样值得探讨。
市场千变莫测,当年乘着人口红利一路腾飞的“猪”开始愈显乏力,不得不再次接受市场的拷问,科技成了突破经济承压的关键。
将时间维度拉至三十年的尺度上,平安享受了人口及城镇化红利和互联网红利,实现了两度腾飞。作为亚洲唯一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机构,平安加速度的背后是其科技布局的十年。《国际金融报》数据显示,平安近7年时间里,净利润增长451.47% ,于2014年起与其他几大保险公司逐渐拉开差距。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行业迭代演变下逐渐拉平了战线,从根本上而言商业模式开始逐渐趋同,平安作为重资产运营公司也需要寻求突围之道,而尝到互联网业务的甜头后,科技成了其突破生产效率、创新商业模式的关键。其加速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发挥已有的金融资产和用户数据深度优势,从依赖渠道、人力的重模式向对外输出技术、服务的轻资产转型。
2017年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板块开始贡献实质性收入,乃至2018年以五倍以上的利润水平独领风骚,可谓一骑绝尘。而这增长的七年时间里,正是平安科技布局愈显成效的七年。正因感受到科技投入所带来的长期增长效益,平安更为坚定科技创新才是其根本出路。
不仅如此,纵观PATH战略布局,在浮躁逐利的快节奏市场迭代下,均得益于转型关口对科技赋能的重视,也再次说明科研投入值得企业长线布局。
以技术立身的华为在研发投入上豪掷千亿,是阿里的近三倍,获得了同样高于阿里近三倍的营收。而各大巨头均在持续加码科技投入,华为2018年总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18亿,阿里更甚增投138亿,腾讯则增投38亿。而平安在过去10年投入了500亿到金融科技中,未来10年将会投入1000亿。重金之下,可见平安已将科技布局视为未来三十年的增长核心。
四、科技赋能的增量价值
资本寻觅投资契机,唯有确定性回报时,才会不惜重金加注。而平安不断拓宽科技布局纵深,不仅能取得业绩新高,而且长期来看也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增量。
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前端用户体验,更优化了后端的经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成为整个平安生态帝国的底层基础设施。
其中以金融科技领域中的“智能闪赔”为例,传统的车险理赔痛点显著,一个是理赔周期长,一个是理赔确认流程复杂,再加之占用交通干道常引发拥堵事件。平安深谙其痛点,以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做到无需人工鉴别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全流程赔付,极大地缩短了整个赔付流程,提升了用户体验。据中报发布会现场陈心颖透露,目前平安智能闪赔完成全流程赔付仅需168秒。不仅如此,前端数据纯线上处理化,也极大地增强了后端的运营效率,减少了繁琐的人事流程,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
而这仅仅是平安科技赋能在车险领域的应用,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层面同样提效显著。比如加强队伍管理的“AI面试”、为销售板块提效的AskBob机器人、增强风险管控的“智能风控模型”及“BMI图像检测模型”、提升客户经营管理的“智慧客服”等等,均是其以“科技+”赋能各大业务的典型案例。可以说,科技赋能成为平安AI生态中强悍的“中流砥柱”,并实现了五大生态之间的业务联合,成为平安未来持续增长的“水电煤”。
当平安的科技与金融交融,不仅将强化自身竞争力,而且所产生的用户价值逐渐倒逼行业提速,对整个行业带来强引领效用。
前面也有提及,当整个行业竞争加剧,各家之间的商业模式开始趋同,竞争突破点转移至了科技。而因科技应用在前端体验上的不断优化也更进一步改变用户习惯,用户就更难忍受低效和繁琐的理赔流程,再加之持续深耕科技领域,使得平安较传统金融机构资产运营效率更高,净利润水平也能持续走高,引来更多机构效仿,由此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科技转型,引领社会效益释放,也最终惠及广泛的消费者。
五、结语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内篇》
凡事均有双面性,独观A面难免失了立体,唯有多面性的看事物,自A面穿透至B面窥其本质,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领会其埋藏。
作者:钱皓、陈艳婷
编辑: 陈国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