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5G时代的强者,华为的一举一动总是牵引着国人的目光。近日的华为年度开发者大会,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都进行了直播报道,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此次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开源操作系统,掀起的全球关注度,丝毫不亚于苹果的WWDC和谷歌开发者大会。
种种技术里程碑的背后,其实是华为周密复杂的IoT战略,以及成为IoT生态缔造者的雄心。“Hilink + LiteOS +芯片”的解决方案,助力华为IoT生态加速,在5G时代打开星辰大海般的想象空间。
亲赴现场后,皓哥近距离收获了满满干货,在此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华为的雄心背后,蕴藏了三大启示。
一、抓住即将来袭的IoT增长红利
从当前趋势来看,IoT无疑将迎来一波巨大的增长红利,设备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未来会从十亿量级升级成为万亿量级的市场。
随着全球可连接设备数和人均设备数的快速增加,IoT的连接技术也已准备就绪,各类无线、有线、窄带、宽带的发展,让万亿级设备连接成为可能。按照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在大会上所说,下一代智能手机将会融合车、家、办公等场景。任何一家乘上了这波红利“火箭”的公司,未来的想象空间都是巨大的。
邵洋认为,IoT高速发展的趋势,使传统产业不断寻求升级突破,但目前的商业表现却低于预期,主要是因为还存在制约IoT发展的四大因素。一是当前IoT生态平台众多,标准不一,差异较大,多品牌、多品类产品之间联动困难;二是消费者的IoT设备连接体验较差;三是智能单品操控体验差;四是,厂商智能化的硬件成本、研发成本、运营成本高,商业价值不凸显。
为了抓住IoT的增长红利,突破制约因素,华为针对性地提出了全场景智能家居业务战略和开放生态的商业模式升级。
在8月10日华为开发者大会的智能家居分论坛上,华为消费者业务IoT产品线的11位智能家居领域专家,分享了包括HiLink开放平台、LiteOS端侧智能系统、IoT专用芯片在内的“使能三件套”,让IoT升级、产品开发更加简单高效。
其中,HiLink平台经过三年多发展,已经积累了过硬的全品类、全连接协议的开放SDK。它就像个统一各个品类硬件的“中间件”接口,让用户可以跨品类地连接和控制设备,优化体验。
LiteOS则是华为的物联网专用操作系统,内核是开源的,让开发者可以非常低门槛地开发应用,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生态。
另外,华为海思半导体还针对IoT行业演进的趋势,全面布局了无线、有线的窄带系列化芯片,定制化芯片在覆盖距离、省电、低成本维度上都有质的飞越。
二、生态协同强壁垒,华为想成为IoT时代的“水电煤”
当然,要想完全抓住红利,突破IoT的制约因素,华为今后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但由于开放生态的运营杠杆高、竞争壁垒强,其相比于封闭模式,更容易在这波IoT红利中受益。
一方面,相比起封闭自营的Apple模式,华为采取了一条更开放的生态思路,运营杠杆更高,以自身技术为支点,撬动更多资源。
在智能手机刚刚普及时,封闭的苹果iOS也曾一时风头正劲,但如今随着智能设备数的快速增长和开放的安卓系统的网络效应显现,苹果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跌至20%
如果把IoT红利比作“天上掉馅饼”,自营和封闭模式就好比独自用一双手去接“馅饼”,而开放生态则是号召更多合作伙伴来共同织一张“网”,接到的“馅饼”自然更多。
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真正较为完整的物联网生态面世,就连谷歌Fushia系统也尚未揭开神秘面纱。此次华为率先在IoT统一系统和平台上给出了一个答案:华为未来5-10 年的战略——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
其中,1是手机作为主入口;8是4个屏幕入口:PC、平板、智慧大屏、车机,以及非屏幕入口的耳机、音箱、手表,眼镜;N则是泛 IoT 硬件构成的华为HiLink 生态。开源和赋能,华为同合作伙伴共建IoT生态。
另一方面,华为采取的赋能生态可产生强协同效应。
曾鸣教授曾谈过这样的观点:工业时代推崇的是规模经济,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产生低成本;互联网时代的前二十年,追求的是网络效应。但在智能商业的时代,真正的竞争将聚焦在能够创造最大协同效应的企业。而协同其实就是赋能生态网络。
换句话说,在物联网时代,生态的协同效应产生的商业价值要远大于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因此华为正在构建的协同网络是最强的一种。
正如曾鸣所言,生态是未来最有价值的一种生存方式,平台是生态中最有价值的一个组织。在开放的IoT生态中,华为给自己的定位是平台,是技术基础设施的提供方,相当于输送“水电煤”;传统厂商则发挥长期积累的供应链、渠道、品牌等优势。平台与参与方彼此分工明确,术业有专攻。
比如在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还跨界与房地产行业领军企业中海地产达成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与欧派家居集团达成在智能家装领域的战略签约,联合欧普、A.O.史密斯、博联、博西等家居家装领域合作伙伴,共同为消费者打造智能家居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其中,华为将从智能化和产业链核心技术创新上赋能合作伙伴,降低他们在IoT领域的技术准入门槛,让开发更高效,推进传统家居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这也显示出了华为打造智能家居和房产行业标杆案例的决心,从而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生态。
三、技术积累与终端优势,华为更有望成为IoT生态的强者
既然开放生态相比封闭路线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又能吃下更多IoT红利,国内外市场中,有开放生态雄心的竞争者当然不止华为一家。
未来的IoT宝座鹿死谁手,还取决于谁的赋能更深度、更核心,才能吸引B端与S端协同,达成更深度的绑定,共同为消费者创造更佳的用户体验。
而华为的开放赋能分为HiLink入口、连接、生态三大维度,其中的技术核心程度和赋能深度,实属业界罕见。
首先是入口赋能,提供融合多模态交互,帮助开发者快速触达亿级用户。
目前华为HiLink平台已经拥有超过3000万注册用户、600家加盟生态伙伴、超过1000款认证产品,覆盖100多个生活品类,用户入口优势明显。
其次是连接赋能,HiLink提供多样化连接技术,构建快速、稳定、安全的万物互联智慧体验。
华为的SDK对接方式已经从wifi扩展到zigbee、蓝牙等通用网关;LiteOS标准模组预集成HiLink SDK,完善能力共享库;通过云云互联盘活存量设备;并且为合作伙伴提供链接安全的防护能力和保障。
最后是生态赋能。HiLink开发者平台,高效助力伙伴快速接入。华为HiLink为伙伴提供高效的赋能平台,整合四大能力中心:产品设计ID能力中心、IDH(IndependentDesign House)赋能中心、品质/认证能力中心和产品营销能力中心,就像一个全流程“保姆”一样,为开发者提供从产品的概念定义阶段到产品上市的全方位赋能,帮助他们加速智能化升级进程。
此外,华为还设立了全球最大的IoT开放实验室“方舟实验室”,通过技术认证、产品孵化、场景创新与营销展示,为合作伙伴、消费者提供可参与的全方位体验式服务。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消费领域软硬件和服务融合创新载体。
从华为的三大赋能维度以及方舟实验室的“全球之最”,不难看出华为在IoT领域的投入和开放心态,已经走在了业界的最前沿。
皓哥在大会现场的最强烈感受就是,华为对合作伙伴的扶持力度不会只是一朝一夕,它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把盈利点纳入合作的考虑范围。这样的诚意和格局是同行里非常稀缺的,这或许也就是华为生态的增速显著高于同行的原因。
另外,横向对比其他竞争者,华为的最核心战斗力集中在技术与终端两大优势上。
优势一:深厚技术积累
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利用自己的强渠道优势,也在尝试推出自己的OS。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核心技术需要长期的综合积累,包括通信标准、操作系统、AI、硬件和芯片等多个领域,而这也正是华为的强项。未来OS在物联网时代的地位,将有望和PC时代的Windows、移动时代的Android媲美。
优势二:丰富终端覆盖
华为预计,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人均拥有1000个智能设备供连接,在10亿级消费者市场中,这意味着将有1万亿个智能设备终端。而IoT的本质就是依赖于这些产品间的连接和唤醒,为用户提供“无缝衔接”的优质体验。
华为 “1+8+N” 的控制端自有产品和合作的生态产品,矩阵覆盖丰富,出货量大,给到B端生态合作伙伴和C端用户的选择就更丰富多样。因此,华为的强终端能力也将为IoT生态赋能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2019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注定是一个值得载入现代科技史册的里程碑。在即将兴起的IoT红利中抓住机遇,以开放心态赋能生态伙伴,华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商业启示和思考,更是广大消费者迈向全场景智慧生活的一针强心剂。
作者:钱皓、王雨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