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9天突破100万用户,韩国5G为何如此生猛?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大运营商发放了5G牌照。目前,正式面向消费者的5G商用还没正式推出。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邻韩国的情况,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4月3日晚11点,韩国SKT、KT、LG U+三大运营商率先开始面向消费者的5G商用,这也使得韩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开通5G商用的国家。要知道,仅仅两个小时之后,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也宣布开启5G商用。
不过,美国Verizon、AT&T两大运营商只拿到了5G毫米波频段,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有限,需要大量的投资。由此,美国运营商初期只是在热点地区部署5G客户端设备和家庭路由器,与韩国的大干快上比起来显得弱爆了。
而韩国的5G则是如火如荼。截止到6月10日,在短短69天的时间里,韩国5G用户已经突破了100万;要知道,韩国只有5164万人口,也就是说5G渗透率已经接近2%。
这比4G普及的速度要快:当年韩国启动4G之后,花了整整80天时间,5G用户数才突破了100万大关。这也充分说明,韩国消费者对于5G的接受度相当高。
韩国5G的普及速度为什么这么快?综合分析有这么四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网络建设速度快。截止到6月10日,韩国三大运营商已经建成5G基站61246个,收发器14.3万个。由于韩国人口高度集中在首尔、釜山等城市,使得运营商只需要在几大重点城市集中建设基站,就能够覆盖全国一大半的人口。根据计划,韩国三大运营商在2019年内将在韩国85个城市建设23万个5G基站,覆盖韩国93%的人口。当然,韩国5G网络建得快,也与三星、LG等本土供应商在电信设备、终端上的良好布局不无关系。
第二个原因是手机高额补贴。大家都知道,消费者要享受5G网络,就得换5G手机。在这个方面,运营商可谓下了血本。以LG V50 ThinQ 5G这款5G手机为例,本来售价是120万韩元,结果运营商补贴了一半,附赠流量和额外补贴,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门槛。
第三个原因是资费不算高。从韩国三大运营商的5G资费来看,基本上都是分成3-4档,其中最低档只需要5.5万韩元(大约合320元人民币),不过每个月只有8GB左右的高速流量,用超了就会限速。不过,第二档的基础流量就高达150GB,对于一般消费者也够用了。此外,KT还推出了不限量资费套餐,月租费比起4G不限量资费套餐还要便宜一点,这就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转向5G资费套餐。
第四个原因是丰富的内容。有了高速的5G网络,也得有可看的内容。为此,韩国三大运营商专门针对AR、VR、游戏推出基于5G的内容和平台活动,例如SKT为早期5G用户提供免费VR、4K视频及手游,6月底前没有流量上限。
正是由于以上四大原因,韩国消费者5G用嗨了:今年4月也就是韩国5G商用首月,韩国5G用户的DOU(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达到了22.4GB。以LG U+为例,其5G用户日均流量为1.3GB,是4G用户的3倍。也正如运营商所料,其中有20%以上的流量,都是被VR/AR消耗掉的。
由于文化更为相近,消费习惯也更为相似,相信韩国5G的头彩,应该能够带给中国运营商一些有益的启示。
当然,韩国人也并不止步于此,他们已经制订了雄心勃勃的5G+战略,要充分挖掘5G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沉浸式内容、智慧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城市、数字健康这五项核心服务。例如,SKT正在与韩国延世大学医疗系统合作,在医院利用5G网络实现隔离病房里的患者查看家属的全息图等应用。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5G将大有可为。中国运营商虽然起步稍晚,但是凭借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只要策略得当,未必不能后来居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