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兴亮 | 谷歌瘦身
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时间)
↡
01
人到中年,腰围渐粗,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开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减肥。
曾以为男人有两件事是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一件是戒烟,一件是减肥。但一路观察下来,戒烟的基本都失败了,但是瘦身的人还真不少。瘦身的过程是非常残忍的,但为了自己的健康,再残忍的事,也得忍着干了。
有个出生于1998年的典型「九零后」,却也体态臃肿,一身赘肉。这个九零后是谷歌。
人人熟知谷歌的搜索,一些人以为谷歌就只做搜索。再加上谷歌的很多产品国内无法使用,其长长的产品清单就不为国人所熟知。
结果是:那些曾经美丽的产品,我们还没来得及一睹芳容,就已经消失在茫茫大海。
这其实是蛮遗憾的。谷歌的产品,不谈其成功与否,它的价值就在那里,充满创意,设计简洁清新,充满美感。
据不完全统计,谷歌干掉了160个左右的自家产品,包括12个硬件,12个软件和100多个服务。这是什么概念?按照谷歌的21岁的年龄,平均每年干掉了将近8个产品。
一方面,惊叹于谷歌的产品创造能力;一方面,感受到了一种残忍!
然而,这就是谷歌。
02
这两天,又一款谷歌的产品说Goodbye了。
这次是Google Trips。谷歌的一款在线旅游产品。又一个谷歌产品即将消失在世界中。
《说不出再见》,是谭校长的歌。如果我是谷歌的工程师,我会将上面的英文改成「hard to say goodbye」。
03
盘点一下谷歌那些远去了但值得纪念的产品。
▍Google Reader
这是一款基于RSS订阅的产品。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用户越来越需要一款只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于是,就出现了RSS订阅。
通过Google Reader,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RSS库,往里面放网页的RSS的「种子」。比如说,我的新浪博客就会有一个RSS的「种子」,如果你订阅了,那么通过Google Reader就会更新我的博客,不需要到新浪网上去看。
只看一个订阅显示不出它的好处,随着你订阅得越来越多,这种内容聚合的工具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产力。它最大的特点是效率高,你喜欢的内容更新了,就会同步更新。它是帮人省时间的一个工具。
▍Google+
这是一款类似于Facebook的社交工具。因为有Facebook,所以很多人并不熟悉谷歌的这款社交产品。
Google+可以说是Google的一款跟随产品,虽然产品本身很不错,用户也借助于Google的邮箱导入了很多用户,但是,最终是失败了。
它的失败让我想到了腾讯微博的失败。社交产品的残酷性在于,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只有一个幸存者,而这个幸存者往往就是先做大的那个,社交的裂变属性和朋友圈的效仿特质,决定了替换社交工具的巨大的隐形成本。
所以,Google+从它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它夭折的命运。
▍Google眼镜
Google眼镜是一款可穿戴产品,它其实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只要眨眨眼就能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
用户无需动手便可上网冲浪或者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同时,戴上这款「拓展现实」眼镜,用户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
镜片上配备了一个头戴式微型显示屏,它可以将数据投射到用户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显示效果如同 2.4 米外的 25 英寸高清屏幕。它真正的解放了人的手,通过眼镜和语音来控制设备。
还记得当时风靡一时的宣传视频里,展示了它的潜在用途。在这段视频中,一位男性在纽约市的街道上散步,与朋友聊天,看地图查信息,还可以拍照。在视频的结尾处,该名男子还在日落时与一位女性朋友进行了视频聊天。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眼镜进行的。
Google眼镜虽然最后被放弃,但是它必定对于将来可穿戴设备和增强现实的研发产生巨大的价值。而且我相信,它还有再回来的那一天。
▍Google Inbox
Inbox会在收件箱界面中展示单独邮件的相关内容和信息,这样用户就无需一一打开每一封邮件就能知道邮件内容。Inbox会将同类信息集合在一起,这样邮箱就不会显得凌乱,让用户可以更加快速的找到重要内容。
此外,还可以结合Google Now添加提醒事项。Google Inbox突破了传统邮箱的邮箱功能,突出了内容功能,自动的实现了邮件中的内容整合,方便用户的快速查看。虽然深得一些用户的喜爱,但是最终被放弃,一些功能被整合进G-Mail中。
有人把谷歌砍掉的产品画了一个时间线,看下来触目惊心。好惨!
04
这几年,谷歌颇为不顺。
虽然搜索一直独霸江湖,但是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日渐式微,流量优势已经风光不再;而它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地位,短期内也不容易带来财务上的收益;曾经仅次于亚马逊的云计算第二把交椅被微软所夺。手机方面的安卓系统虽然用户众多,但是带来的收入却不甚可观,倒是让一些手机制造商占了便宜。
谷歌依然是那个让人敬佩的公司,它倡导的互联网创新,开放,共享,不作恶的精神,一直是行业的标杆。但是,毕竟它是一家商业公司,不是一个公益组织。它需要对股东负责,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
所以,在短期利益的压力之下,主动砍掉一些产品,有的是大势所趋,有的是情非得已。
还在十年之前,谷歌研发员工每天会有两小时的时间是自由时间,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个对于许多有创意想法的优秀的人才非常有吸引力,因此,也吸引力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这,也许是谷歌这家充满创新基因的公司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因为这种基因,才诞生了这么多被砍掉的产品。
这些被砍掉的产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创新是活跃的,越是鼓励创新,越是会有许多的产品会创造出来。另一个方面,创新也是盲目的,创新的时候,觉得它是一个好的idea,就去创造了它,并没有考虑它的商业价值,以及和时代的吻合,所以会产生一种错位,可能是好的产品,但是不能赚钱,也可能是好的产品,但是现在还为时尚早,没有大量的用户,还没有形成市场,所谓「前浪死在沙滩上」。
因此,我们也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待谷歌的创新。
站在世界的角度,谷歌为人类贡献了很多的产品,很多的idea,甚至包括安卓系统,深度学习的算法和工具这些东西,它都共享出来,让全世界的人使用,人们获得了便利,缩短了工程师们开发新产品的时间,我们应该对它报以感谢和敬佩。
而站在公司的角度,它如此不惜成本的创新,甚至有些盲目的创新,也会导致一些浪费,不利于公司的财务状况,会对于公司的成长造成短期的不利影响。事实上,长期以来,谷歌还是依赖于搜索带来的广告收入,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红利,社交红利,电商红利,甚至手机终端的红利,它都没有分到什么羹,有些可惜。
05
从这个角度看,谷歌给外界亮了三点启示:
- 左一点,一家最具创新活力的公司,未必能创造最多的收入。
比如说,排名第一的苹果,其创新能力显然不如谷歌,但是它在现金流和市值长期霸占第一名。
- 右一点,创新要和时代契合,才能最大化的获得创新的价值。
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像谷歌那么财大气粗,相反的,世界上从事着创新和微创新的更多的是一些中小型的公司。他们任何一个失败的项目都会关系到公司的现金流,关乎生死,所以他们需要谨慎。
一个创新项目的立项,除了考虑技术上的领先,还需要考虑商业上的价值评估,太过于超前是不行的。
- 下一点,无论是多么NB的公司,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惜断臂求生,及时止损。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公司是需要盈利的,价值不高的产品,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拖累公司的发展,不砍不行,要有勇气痛下杀手。
美国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如果那个项目无法做到行业前三,他将会被砍掉」。这种做法虽然有点极端,但是从公司的财务来看,确实有可借鉴之处。
其实在互联网这个领域,竞争更残酷,分化更厉害,即使是第三名,也生存不易。看看中国的社交,电商,搜索,生活服务……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我所说的。
06
Google的某程序员给我讲了个很有意思的Google文化,他也是上文提到的某个被毙掉产品的程序员。
Google 的这个文化就是:不管是谁把一个产品毙掉,是会被奖励的,因为及时为公司止损。
对于Google来讲,毙掉一个产品非常开心的,是值得被鼓励的事情。
就如同中年人的减肥,谷歌的及时终止产品是为了长期健康发展。
虽然一个个优秀的产品消失了,但是只要谷歌这家公司一直健康的存在于互联网世界,它的创新力就会一直都在。因为它是一家最具有创新基因的公司,吸引了世界上最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它一定会继续源源不断的给世界贡献创新型的技术和服务,这个无容置疑。
遗憾之后,更多的是期待。
▴注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后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