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创业机会盘点 | 李志刚聊创投

最近,我接连拜访了多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医疗一直是我关注的领域,这几年也有大量资金涌入。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18年医疗领域投资事件为755起,是VC投资第二多的行业,其中282家公司在一年内完成两轮融资。

尽管大家知道医疗市场巨大、前景光明,但是据我观察,大多数医疗领域创业者还处在迷茫摸索的状态,没有找到快速规模化的突破口。不像零售、教育等行业通过撬动C端消费者的需求,倒逼产业链快速改造、升级,医疗行业自身的演进是缓慢的,站在互联网从业者角度来看,这是最为顽固的堡垒,没有之一。

国内专门做生物医药和制药的创业公司很少,虽然近年中国的新药研发在需求、政策、投资、人才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但高研发投入和长研发周期依然是制药行业的普遍特性。根据Pharma | Evaluate的数据,2017年全球新药研发费用高达1650亿美元,全球研发支出排名前10的药企合计研发支出594亿美元,而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耗时10-15年,又烧钱又烧时间。这不是一般创业者能玩得起的。

麦肯锡2017年的报告显示,药物研发投资回报率(ROI)的波动较大。另外新药投放市场后的实际收入被高估了40%以上,也是美国和中国近几年新药公司不多的因素之一。

所以,药品研发不是我关注的医疗重点领域。我关注的是,现有的医疗体系,能否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使其运转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否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均、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普惠于中国,且获得好的回报?

当然,从2010年到2018年,至少有5000多家「互联网+」的医疗创业公司,也是这么想的。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快10年了,却尚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跑出来。

为什么?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行业非常封闭,外界撬动非常难。

其次,消费者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治好病」效果。过去解决看病里某个环节问题的轻平台模式是不可行的。

举个例子,从医生角度切入的问诊平台和医生社区,这类创业公司都存在无法落地和变现难的问题。患者看病,最终还是要到线下医院看病,线上交流信息浅显,医患之间无法建立信任感,线上诊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另外,医生工作繁忙、每天问诊量大,根本不会专注打理线上医生社区,也不会为平台买单。

因而,医疗必须做「重」。如果做重,那又回到第一个问题,这个行业封闭,要花费精力和时间来撬动资源。

在医疗行业了解了一圈之后,我们可以来盘点一下目前的创业机会。

诊所

好医生无法规模化复制,所以除了线上平台,真正愿意做好患者服务的线下诊所或连锁医院也无法规模化扩张。医院和诊所的核心是医生,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本质上是对医生医术的信任。开一两家诊所,好医生能找到,但是开10家有难度,开30家就更难了。除了医生,平价诊所还面临连锁物业的成本压力,所以说做平价医疗,规模小时可能运转还不错,但多开几家,开二三年,很可能出问题。

有创业者会说普通诊所做不了,就往中高档发展。中高档诊所客单价太高了,患者更少。有一次因为感冒,我去了北京一个中高档诊所,挂号要600块,太贵了,最终去附近医院买的药。高客单价注定中高端诊所永远是小众的,规模化扩张难。

这些年还出现了很多做医疗SaaS系统的公司。基于高客单价、大数据量、业务稳定等商业原因,SaaS系统服务商更愿意为大医院提供服务,相对忽视了基层医院和小型诊所(当然,也有专做基层诊所的公司)。全国的三甲医院只有2000多家,给三甲医院做To B,医院虽然有钱,但是不会把钱给你。大医院付费意愿低,对产品要求又高,盲目押注大医院导致SaaS类企业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

大医院确实很难啃,我认为基层医院和小型诊所未来仍有机会。从卫计委公布的数据看,中国目前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过9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超过1.8万个。围绕基层医院和诊所做服务——包括医生培训、医疗系统,甚至十年后常规病的机器诊断、辅助诊断,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趋势。

拿辅助诊断来说,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对普通的、常见的疾病诊断,机器做出的结果可能比普通医生更为准确。

中国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少高水平医生。而高水平医生是稀缺资源,难以快速规模化培养,让这些医生去乡镇、县城长期坐诊也不现实。但是,乡镇、县城的居民也要看病,怎么办?

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将医生的能力从较低水平提升到较高水平,是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均的一条路径,也是创业公司和基层医院、诊所深度合作的机会。

药品零售

除了很多做医疗SaaS的企业服务公司以外,做药材B2B、药企B2B的公司也不少,但当下也没有规模特别大的公司。为什么呢?因为受制于「医保定点资格」「医保基金限额」「处方承接资格」等医药政策的诸多限制,药店发展受限。

药店自己做不好,那创业者无论从药品交易信息撮合切入,还是从SaaS切入,进而做供应链交易管理的想法,就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不过,2018年9月出台的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三份管理办法可能会带给这些B2B公司发展的新机会。

从长远来看,医疗互联网化会改变药品的销售渠道。药品从生产到进入销售终端,会涉及药品生产商(制药企业)、医药代理公司、政府以及医药终端。药品依次形成出厂价、总代价、中标价、医院端零售价和药店零售价,其中代理公司和渠道商对药品中标价虚高负有直接责任。一些药企在上报药品零售价时,不仅已经将专利、独家研发等成本囊括进去,甚至还包括了二次议价、医院医生收取回扣的成本。国家现在已经禁止回扣,中间渠道未来会慢慢变得透明。医药电商会缩短药品的流通环节,减少药厂营销费用,让产业链变得扁平化。

健康管理+商业保险

还有一个机会是健康管理+商业保险。现阶段医疗保险在国内发展的一大问题是保险公司无法精准评估用户身体状况。在无法掌握用户身体状况变化的情况下,开发既能保证医疗质量、又能控制赔偿费用的产品的难度增加,导致医疗保险在国内发展缓慢。

健康中国2030倡导国人的健康观念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随着国民储蓄率的下降,未来居民的疾病、健康和医疗估计都要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商业保险的营销、获客,和健康管理、智能医疗硬件的结合等,会有比较大的机会。另外慢性病的处方是比较固定的,治疗慢性病的药企通过互联网工具跟患者直接建立关系,对健康管理软件和线上医生社区也是一个好的机会。

简单画个关系图的话,医疗领域涉及的相关利益方有政府、医院、医生、药企、保险公司、消费者。和政府做生意很难;医生是稀缺资源,想让他们花钱也很难,相反的,创业公司还得给他们钱;要让三甲医院花钱难,不过如果能解决基层医院、诊所的痛点,他们也是愿意花钱。总的来说,未来,药企、保险公司、消费者,会是为医疗服务买单的大头。

我认为,围绕医疗创业的核心就是读懂谁来买单。只有充分了解这个关系,才能开发出医疗领域的好产品和好服务。

(封面来源:海洛创意)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6-13
医疗领域创业机会盘点 | 李志刚聊创投
最近,我接连拜访了多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医疗一直是我关注的领域,这几年也有大量资金涌入。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