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宁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的消息引发热议。作为传统零售业的代表品牌,家乐福中国被收购意味着传统大卖场时代正走向终结,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特征的零售新时代已经到来。
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到2019年被苏宁收购,家乐福经略中国市场的24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风光无两的高光时代,此时中国零售处于线下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是受到电商冲击的沉默时代,以阿里为代表的线上模式发力,使家乐福业务承受重压;现在家乐福中国进入苏宁时代,全场景、全品类的新业态布局将使其迎来新生。可以说家乐福的浮沉展现出零售模式的演变趋势,更折射出中国零售的时代变迁。
高光时代:大卖场时代难逢敌手的领跑者
199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正式允许外资企业通过合资的形式进入特定地区的零售业;到了1995年,开放范围从服装、百货等领域扩展至食品及连锁经营领域,从此国内市场向国外零售品牌敞开大门。也就是这一年,家乐福在北京开设中国首个规模最大的超级购物广场——北京创益佳店,将中国零售带入大卖场时代。
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拥有一堆闪耀的头衔:“大卖场的鼻祖”“零售业的黄埔军校”“零售之王”等等。作为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家乐福率先进驻中国市场为其赢得了先发优势。凭借成熟的商业模式、雄厚的资本以及丰富的商超经验,家乐福在这段时期充分享受到了市场红利。
家乐福以难逢敌手的姿态批量开店,使自身业务迅速走向全国。尤其是2003—2006年的3年间,家乐福门店数以每年10余家的速度递增。数据显示,2004年家乐福以56家门店,位居外资超市开店数量榜首;2004年至2010年间,家乐福新增门店数更是达141家。相应的,其业绩也从2003年的58.5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420.0亿元,达到巅峰时刻。
沉默时代:受电商冲击每况愈下
2010年之后,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线上零售模式初露峥嵘,并迅速做大做强,几乎所有的传统零售品牌都受到电商的冲击。面对时代变化、模式转型,家乐福因为多种因素行动迟缓,错过了拥抱电商的最佳时刻,这也使其进入到一度失语的沉默时代。
从2011年开始,家乐福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从15%骤减至8%,从此销售额几乎止步不前。2012年后,家乐福中国业绩和利润开始进入双下滑的通道。数据显示,在线上电商的冲击下,家乐福中国2017年营业收入为324.47亿元,净利润亏损10.99亿元;2018年,家乐福营业收入为299.58亿元,净利润亏损5.78亿元。
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看,家乐福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一路下滑至第五名。截至2019年一季度,家乐福以2.8%市场份额排在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虽然家乐福也曾试图联手腾讯、国美开展尝试线上销售模式,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在线上电商平台的冲击下,家乐福的沉默代表了外资商超和传统零售普遍低迷的状态,大而全的大卖场模式已经落后了。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线下起家的零售巨头苏宁从2009年开始互联网转型。当年,苏宁电器网上商城全新改版升级并更名为苏宁易购。十年蜕变,苏宁则转身收购了家乐福中国,这应该是中国零售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成功案例。
财报数据显示,苏宁易购2018年营业收入达2453.11亿元,同比增长30.53%。截至2018年年底,苏宁线上业务销售规模占比达到61.80%。业内专家表示,苏宁线上业务超过线下业务,预示着苏宁成为第一家完成线上线下均衡发展的企业,也是苏宁结构性转型的成功。
未来零售:线上线下将走向深度融合
在连锁时代,苏宁与家乐福是各自领域的霸主,前者专注于家电3C,后者深耕大快消市场。在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不同的选择让它们有了完全不同的际遇。
如今两家机缘巧合“在一起”,家乐福中国正式进入苏宁时代,这预示了未来零售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全球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家乐福可以说是很多中国零售企业的“老师”,其强大的商超底蕴可以为苏宁补齐多处短板。家乐福对复杂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跨区域的门店销售能力以及丰富的商超管理经验正是苏宁急需的技能,其完善的培训体系已经培养出大量的人才资源,他们可以充当苏宁快速拓展快消领域的先锋部队。
而苏宁拥有“两大一小多专”丰富线下业态和苏宁易购这样强大的电商平台,这些都与家乐福中国的大卖场业态有极强的互补性。苏宁家电家居、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宁金融、苏鲜生生鲜超市以及苏宁小店即时配送等丰富业务,都可以与家乐福的商超业态进行模块化对接,此外,苏宁零售体系4亿会员及家乐福中国3000万忠实会员也将形成有效互补,丰富苏宁现有的会员生态,从而提升用户价值。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收购家乐福中国是苏宁智慧零售布局的关键一步,此举让苏宁的全品类营销战略在快消类目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补足了苏宁大快消的短板,将真正实现全产品全场景运营。
分析人士表示,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浮沉,生动地展现出中国零售从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再向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里程碑式转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