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会不会永远只在股市卖?

原标题:人造肉,会不会永远只在股市卖?

今年五一期间,伴随着“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挂牌当日暴涨163%的一声惊雷,人造肉概念股一炮而红。更令人兴奋的是,beyond meat并没有止于一日之“疯”,接下里的几天依然逆市上扬,成为低迷股市中那只最亮的崽。截至发稿,其股价相较25美元的发行价,已经上涨了接近516%。

紧接着,这支美股的风暴迅速来到了A股,并搅动了巨大的旋涡。最疯狂的6月11日,32只人造肉概念股有多只出现涨停,下跌的仅有一只。甚至很多大豆板块的公司也占了一把人造肉概念的光,跟着涨了一波,害的公司老总们赶紧发通告:我们是正经的豆制品公司,不做人造肉……

截至今天,热度依然持续,A股人造肉板块龙头股已经有四只逼近涨停。

从五一到现在已经接近两个月,再看beyond meat背后的投资者比尔盖茨、小李子还有美国泰森食品、可口可乐CFO、TwitterCFO,以及beyond meat的对手Impossible Foods的投资者李嘉诚等,也就不难理解投资者们为何对人造肉概念股趋之若鹜。

那么,大佬纷纷跟进、股票上扬,人造肉是否会就此跑步进入市场?又是否意味着人造肉产业即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呢?

我们认为,人造肉从股市到餐桌的距离,中间可能还差一万个beyond meat。

把大豆做成肉,我们的地可能不太够

可能提到人造肉,很多人都像笔者一样立刻就陷入了对儿时简单美味的回味:每到秋天,家里人就会带着收获的大豆,去固定的人造肉加工作坊轧人造肉,有长条状、有鸡翅装,可炒可拌、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其实,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人造肉,也即我们中国人吃的“素肉”,是用大豆或者豌豆蛋白质制造的。虽然有一点点肉的形状,但与真肉的最大区别就是纤维密度低、口感比较松软,不似真肉那般纤维细密、耐嚼,本质上仍然是豆制品。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人造肉只是我们的一种心理认可。在餐桌上,它终究无法改变自己“素菜”的地位。

那么,是不是只要把密度控制好,就可以做出更逼真的豆制品蛋白人造肉呢?从理论上来说,这似乎说得通,并且也有一些往这个方向进行探索的公司和研究机构。但其面临的一个直接问题:需要消耗大量豆制品才能换来少量高密度人造肉。

随之而产生的,就是两个新问题。

第一,生产豆制品人造肉的成本真的比饲养动物低吗?

把一只幼崽养到250斤的成年猪的成本大概在2000元左右(包括防疫、饲料、人工等),按目前9元的出栏价,每头可赚250元左右;而一亩地大概产出200公斤黄豆,大概总收入800元左右,成本接近300元(种子、化肥、农药等)……等等,我为什么要种大豆不养猪?

其实从种大豆和养猪的经济效益比上来说,种黄豆就已经输了。更何况还要对大豆进行压榨、再进行加工压缩,到最后的成品,其中还要加上工时费等相关费用。想要吃到豆制品人造肉,成本也不会低;如果想要像猪肉那样大量供应甚至取代猪肉……对不起,先看看我国18亿亩地上的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红薯、芝麻……它们答不答应吧。

所以,无论是从单位产出的收益上,还是我国面临的客观耕地的现实上,生产豆制品人造肉相较直接养猪而言,是一个极为缺乏性价比的事情。

第二,技术解决方案在短期内会出现吗?

第一个问题如果想要得到妥善解决,很明显就需要依靠技术手段,在黄豆加工环节做点文章。即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既不增加大豆用量,又能实现人造的肉的“紧致”口感。很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更多的是在人造肉的色、形、味等方面做文章,能够打破这种类似于“能量守恒”的公司和技术手段,至少短期内恐怕有点悬。

从这个角度来说,想彻底改造“素肉”以令其达到“真肉”的口感,似乎有点遥远。

那么,另一种“人造肉”方案又如何呢?

干细胞人造肉才是幕后推手

其实,引起这次人造肉概念股飙升的主要推动力量,极有可能和“干细胞人造肉”有关。

干细胞人造肉是这样的一种肉:利用动物的干细胞,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来喂养干细胞,让其不断长大,最终形成“细胞肉”。理论上,这种肉完全可以摆脱饲养和屠宰动物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没有血的肉类规模化生产。

2011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波斯特宣布在实验室成功制作了每条长2.5厘米、宽1厘米的肉条。这似乎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大门:既然材质和我们平时所吃的肉都一样,那它应该就算是正儿八经的肉了吧?

但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2011年距今已经8年了,为什么这种人造肉却还遥遥无期?

第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它太贵了。

为了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过程十分严格,温度、控菌、营养等等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可能导致培养细胞的坏死。据了解,这种肉每公斤的实验室成本高达一万美元。在2013年,由这种方法培养的牛肉被做成了汉堡,每个汉堡的造价为32.5万美元。

可能我这辈子都吃不起这么“优秀”的汉堡吧。并且时至今日,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技术方法能将培养的成本降低。也就是说,干细胞人造肉,噱头成分仍然十足。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其所面临的复杂伦理问题。

既然是干细胞人造肉,那么也就不涉及杀生的问题。除了我们日常所常食用的肉类品种外,人类禁止规定补杀的物种细胞是否可以培养?这其中又如何鉴定是真的为人所造?甚至而言,如果出现用人类的干细胞去合成,又该如何去看待?

这些问题,早已被一些具有远见的社会学家所明确指出了。

那么,在道德伦理规范和法律规范尚未完善之前,如果贸然地把干细胞人造肉推向一个广泛的市场,其引起的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所以,技术沉淀不够、社会伦理问题滞后,这些干细胞人造肉批量走入市场的条件未成熟的情况下,其想要流入市场的日子,注定遥遥无期。

人造肉概念股被炒热,不过是一场应激反应

那么,大规模的大豆制品人造肉被证明没有引领市场的潜力,而最新的干细胞人造肉技术进入市场又遥遥无期,为什么人造肉概念股却能在一个春夏之交变成一场投资者的狂欢呢?

或许其更多的是股市对低迷市场的一种应激反应罢了。

以中国股市而言,2018年可谓是中国股民和机构投资损失较为惨重的一年,沪深两市截至2018年底市值缩水达到了接近15万亿,股民平均亏损近10万。而进入2019年,A股虽然在在春天持续了一段小幅回暖,但幅度不大,而且4月5月整体都是跌幅。这时候,股市需要一股新鲜的力量来提振信心。而beyond meat的上市为这个股市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加上其背后资方的特殊光环,股民纷纷跟投类似板块也就成为了一种解渴之举。

但问题在于,股民一时的头脑发热并不能改变人造肉市场的冷酷现实。无论是人造肉制造的现状,还是国人对人造肉饮食的习惯而言,都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从产品研发的源头到产品制作的过程到产品消费的终端,人造肉并没有证明自己拥有了一条完整产业链的能力,所以也就无法站稳脚跟。等到人们认清这一现实之后,关于人造肉概念股的热潮,或许也就会慢慢散去。而实际上,尽管beyondmeat股价一路看涨,但其也曾发生过剧烈的震荡。两个月的时间不足以盖棺定论,其长期表现如何,以及人造肉概念股能否长期稳定持续在高位,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今天,“人造肉”也只能算是货真价实的“股市人造肉”而已。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6-27
人造肉,会不会永远只在股市卖?
甚至很多大豆板块的公司也占了一把人造肉概念的光,跟着涨了一波,害的公司老总们赶紧发通告:我们是正经的豆制品公司,不做人造肉…… 把一只幼崽养到250斤的成年猪的成本大概在2000元左右(包括防疫、饲料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