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曾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成功者是成长型思维,失败者是固定型思维。前者更关注自己是否处于发展状态而非结果,认为能力可于挑战中获得提高;后者则习惯把思维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因此错失很多机会。”
个人成长是如此,公司发展亦是如此。那么,不断以创造力刷新用户体验的vivo,同样也能在自我挑战中寻找新的高度。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机”不同
作为亚洲顶级的通信展会,MWC上海每年都会聚集各大运营商、设备商展示业内的新成就。而回顾vivo近几年的参展表现,其每次都能展出新技术,也能为行业提供跳脱既有框架的升级思路。
MWC2017上海展会,vivo向外界公布了首款屏幕指纹识别手机,兼具屏幕的一体性以及解锁的便利性,而后更是开创了此项技术的商用先河。
在各大厂商对屏占比的极致追求下,解锁方案被推向变革的路口:放置于屏幕底部的方式不再适用,转战后置指纹则又破坏了背面统一性且要培养新的使用习惯。由此,屏幕指纹似乎成了最优解。而当各大厂商还在踟蹰不前时,vivo已于MWC2017上海展会发布了首款屏幕指纹手机,不仅可以穿透1.2mm厚的OLE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且在防水、防环境光干扰上也颇具优势。此后,其于屏幕指纹技术的探索更是如箭在弦,陆续以半屏幕、全屏幕指纹技术打破解锁区间局限,引领行业风向。
vivo首款屏幕指纹手机
而次年MWC上海,vivo再放大招,推出TOF 3D超感应技术,颠覆了传统的面部识别体验,再度点燃行业变革的导火索。
据了解,TOF 3D超感应技术能够利用传感器测量目标物距离和轮廓,实现手机对高精度3D信息的采集和运算,相较以往的3D结构光技术,不仅可感应10倍于前者的有效深度信息点,工作距离也是其三倍之多,有望应用于3D人脸识别和解锁、安全支付、AI美颜等多种场景,为用户带来兼具新颖与安全的智能体验。由此看来,无论是技术维度还是应用维度,vivo似乎都于无形中抬高了整个行业的研发标准,驱动赛道玩家不断推陈出新。
TOF 3D超感应技术
近期的MWC2019上海展会,vivo同样保持了一贯的创新节奏,并携iQOO 5G手机、120W超快闪充、AR眼镜等诸多成就参展,描绘了一幅关于5G商用后的宏伟蓝图。
今年展会以“智联万物”为主题,恰逢中国5G启动商用,5G相关产品毫无疑问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作为前沿科技的弄潮儿,vivo也向行业展示了5G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其中iQOO 5G手机更是以终端连接设备的核心位置搅动了一池春水,不仅带来了3D复式硬件堆叠方案设计,信号也经优化,便于用户畅享5G高速网络。
与此同时,iQOO 5G手机还带来伴生的应用,5G云游戏、5G无线投屏、5G互传等正成为可能。vivo AR眼镜首次亮相也引来汹涌人潮,其能支持双屏异显和6DOF技术,可以显示多个可交互应用图标、时间和天气,而在连接手机后还将支持AR游戏、移动办公、AR影院、面部识别、物体识别五大场景应用,其中,游戏、办公两大典型场景更是深受用户喜爱,可以切实感知5G时代下的沉浸式新体验,满足对未来科技电影中的AR畅想
正如此前北邮学生何同学在实测5G速度后,提出“速度其实是5G最无聊的应用”设想一样,5G这片沃土所孕育的巨大生机也将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或许vivo也会陆续打开新的视角,不断完善5G时代的智慧生活服务体系。
二、光鲜背后,底层布局的长跑
如果说,用户感知的产品体验是冰山之上的外显部分,那么冰山之下便是涵盖技术研发创新、前瞻性布局的系统性工程。vivo之所以能持续狂奔,同样要归功于背后的科研积累,iQOO 5G手机等新品的面世,更是印证了其于5G领域的默默耕耘与长期主义。
嗅到5G风向,vivo率先扎入5G赛道,而基于专业的研发团队,其也陆续获得了堆叠技术、射频技术、天线技术以及散热技术维度的突破,快速推动5G时代产品商用进程。
早在2016年,vivo便以北京为大本营,成立5G研发中心,团队不仅囊括了业界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更是不乏具备多年实战经验的通信领域资深专家。此后,深圳、东莞等地的研发中心也相继落成,形成技术层面的坚实后盾,进一步保障了5G研发工作的高效开展。
而基于如此强大的人才储备,其于5G核心技术应用上获得了诸多突破。其一,为解决5G模块占用面积过大的问题,推出3D复式硬件堆叠方案释放更多机身内部空间;其二,通过合并不同制式的射频通路及射频器件,减少手机内部射频天线器件总数,并降低射频及新架构对性能的影响;其三,克服从天线布局到设计的诸多难题,全面达成无线性能需求;其四,为解决5G功耗提升带来的散热问题,提出极具革命性的散热方案——零感散热-液冷均热技术,使得散热效率呈倍数提升。这些保证了5G产品轻薄和流畅,加速走向大众市场。
而为了满足5G时代下人们对于智慧生活的更高期盼,vivo以5G智慧手机为核心打造一主三辅战略规划,借由多元业务矩阵构筑5G应用生态,逐渐释放技术层面的复利效应。
5G的一大特征就是万物互联,而vivo的一主三辅战略规划,拉起了多线并进全面进军5G时代的大旗。一方面,其以5G智慧手机为核心,借由相关智慧生活场景应用让5G概念有鼻子有脸,形成具象化的用户认知,在抢占心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其智能手机行业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其以AR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多品类终端为侧翼,通过进军可穿戴设备,走向更广阔的数字未来。此外,在融合AI、IoT后,Jovi 2.0也带来了新的惊喜,依托物联APP与手机的深度整合,用户可对各种家庭设备与硬件设备进行连接与控制,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
不难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vivo于5G领域的竞争壁垒也将愈发明显。从技术出发,5G商用尚在起步阶段,因其率先入局且已有成效,并在技术积累上先人一步开启更高阶的研发,逐渐拉开赛道差距;而从生态来看,底层扎实的技术基础也赋予了产品快速落地及迭代的可能,成为产品创新工厂,有望在一主三辅的战略规划下丰满整个智慧生活服务体系,凭借业务间的强协同作用夯实流量池。
三、科技基因+用户洞察,创造力的灵感源头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曾说:“绝大多数企业,破坏性创新只是一次性的偶发事件。只有把过去的成功抽象为方法论、工具、理论,下次才能主动应用。”而根据vivo的进化史来看,其之所以有不断推陈出新的创造力,要归功于科技驱动与用户洞察的双重耦合。
得益于技术维度的厚积薄发,vivo不断带来刷屏之作堪称情理之中。而在如此创造力下,其以科技公司的标签重新自我定位,似乎也是必然之选。
可以说,一主三辅的战略规划间接彰显了vivo的野望,即从终端设备、服务提供商进化为内涵、外延都更为广泛多元的科技公司,于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分食更大市场份额。而无论是研发团队的组建,还是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商用,这种“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式的创新,都印证了vivo定位科技公司的成功升级。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随着科技公司的形象建立,vivo也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方面,其需以极致产品为驱动,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为核心,凭借技术变革不断拥抱新的时代红利,由此保持企业的长久生命力;另一方面,其也需面向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增量,在提供优质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身品牌影响力。
如果说技术意味着理性,那么对消费需求的敏锐感知则补足了产品设计时的感性,通过洞悉用户痛点挖掘新的迭代空间。
用户痛点是第一生产力,往往能够倒逼企业反向优化供给。而vivo想用户所想,实现了精准研发,快速探索设备与服务的高阶形态,由此打造更为完整、更具未来感的科技生活新体验。120W超快闪充的诞生便是如此,考虑到5G手机更高的耗电情况,vivo采用20V/6A的充电方案实现超高充电功率,4000mAh的电池容量,5分钟即可从0充到50%,13分钟便能充满,间接保证续航能力。
在vivo首届创新日活动上,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也提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边界正在快速消逝,它们正在以令人兴奋的全新方式进行融合,未来世界将是更多的真实世界被数字化的过程。”而能敏锐感知此中趋势以及用户偏好的vivo,无疑也将通过创新科技,贯通数字世界的“天马行空”与物理世界的“星辰大海”,满足用户于两个世界自由穿梭的美好祈愿。
四、结语
正如3G时代无法预测4G带来的流畅体验一样,5G对于当下而言同样是个未知数。
然而看似挑战之下,却也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技术创新与洞察用户需求的双驱动下,可待vivo续写行业新传奇。
作者:钱皓、平梦菲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