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俊宇
实在是没有备稿了,于是今天强行推送一篇——只怪我临行前的拖延症发作,导致一个B站的稿子没写。
这篇文章纯属意识流,逻辑就不要在意了。
连轴转三个月之后,明天即将开始一段港台之旅。
为了这次出行,我备上了两本书。一本是《游荡者的权力》,另一本是《在经验与超验之间》。
凭借着日常简单翻阅和一些语句的咂摸,我都能预期这两本书可能会给旅程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启发。
“游荡者”这词来源于本雅明。
在很多文章中,本雅明借助了"游荡者"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利用游荡者在城市的经历来表征历史、介入现实。
上官燕在《理解本雅明》形容巴黎时有段话很美:
这是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也是爱伦·坡、雨果、巴尔扎克、恩格斯笔下的巴黎。第二帝国的巴黎,人群、橱窗、赌场,一切在跳动而混乱的煤气灯下,被绘出点彩派般光怪陆离的平面效果;错综的身份和标签,不同文本间的相互交错和撞击,拼贴出一个立体的、超现实主义的、奇特而又矛盾的巴黎。
这段话是我今年4月一天吃火锅等人时看到的,当时在昏黄火锅店灯光下,这段话我都忍不住读了出来,因为前面“这是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也是爱伦·坡、雨果、巴尔扎克、恩格斯笔下的巴黎”似乎很有韵律感。
我甚至都觉得,哪天我在写北京的时候,可以套用成“这是老舍笔下的北京,这是姜文笔下的北京,这是许知远笔下的北京……”
虽然这三个名字放在一起真的违和感太强。
说回巴黎,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脑海中总会浮想起一个画面——本雅明在巴黎街头无所事事地飘着,注视着一切,以一个超然的旁观者角色看着城市里发生的那些故事。
这段话美到我觉得它能套用在任何诸如北京、香港等任何一个大城市身上。
然而北京这种工作生活的深度参与让人疏离开来,有游荡的感受,或许香港可以。
都市中的“游荡者”一定是个足够美的角色,因为不需要任何参与,你可以以相对游离的身份去审视各式各样的人群。
然而,在台北可能很难成为这样的游荡者,毕竟我对于台湾的熟悉感,要远高于香港。甚至类似大巨蛋、国父纪念馆这些地方,我可能会成为参与者。
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在不断观看台湾蓝绿吵架节目。两个阵营的撕裂和争执一开始看起来很有意思,最后却发现令人作呕。
这种作呕并非说到底有多不道德,而是整日叽叽喳喳的争吵几乎毫无意义。毫无信息量的信息在每天洗澡时塞进大脑,正如洗澡水顺着耳朵给堵了脑子。
看着台湾这些节目,我深刻认同一个观点:
人们的思想中经常同时存在着思想、愿望、评判、期望和目的之间的相互矛盾,但他们却对自己身上的这种不一致性毫无察觉。
或者说,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不一致性,却假装不知道。
蓝绿的争吵,其实就是这种逻辑。这种假装充斥在各个地方,甚至是我们每个人所在的企业以及社会。
我一直都深刻认同《金与铁》里那段话:
我们无法靠真正的清点证明,某个时代现实生活中的恶人比另一个时代更多。但我们可以说,在某个时代,不怀好意的的伪装的确更有理由和实用价值……一个自以为是的的虚伪个体行为变得如此司空见惯……以至于暗示这些行为模式已经上升为支配体系……虚伪变成自欺……在共同努力和相互关系中对世界产生可怕的影响……
现在回头看,我一直觉得当下蓝营热门政客韩国瑜身上藏着大量不怀好意的的伪装、司空见惯虚伪。
去年所谓“不攻击”,不过是因为自己身上软肋太多,只能用这种看似无招胜有招的策略去展开选战。
然而今年年初我并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一度是有些着迷韩国瑜的。
这个光头说话很有趣,很扁平,“货出的去、人进的来,发大财”这样的政治口号式话术一度对我影响很大。
以至于我今年标题文风大改,决定采用扁平化的论述手法。也不断和朋友安利,“扁平化的论述”才是最直接的论述——所以我很着迷王慧文那个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是“坦克撞火车”。
但在4月的一天,每天看着韩国瑜的新闻,突然产生厌倦感。虽然一开始也期望出现最理想的那个画面,后来越来越觉得短时间内捧得越高往往容易摔的越惨。
那种狂热的气氛甚至让人不得不心生警惕。
我当时说,猴子的屁股红不是爬杆子到高处才有的,只不过是在高处更容易被人看到而已。韩的屁股大概率也是红的。
的确如此,现在看来,韩尚未爬到高点,红屁股已经露了出来。
韩国瑜现象让人最感慨的是,冲上顶峰容易,持盈保泰太难。增长抛物线的前半段往往是最诱人的,后半段却让人不忍卒读。往往登顶就意味着接下来要面临滑坡。
朋友介绍说九份是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查阅之后,我发现这是在新北市的一个小城,我在百度图库里找到图片,瞬间想起了《塞尔达传说》里的小镇。
据说这是《千与千寻》的取景处——看完图片后,我直接有了取消垦丁行程的冲动——之前有个朋友说垦丁是文艺女青年的必去之处,作为一个对文艺女青年有偏见的人,我自然一开始就对这个景点好感不多。
另一个因素在于,像我这种死宅,是绝对不愿意6月的盛夏骑着小摩托在野外飞奔的,在咖啡厅里听歌、看海、看书才符合我的个性。
最后,希望10天的行程可以把2本书看完,更能带来10天真正意义的放松。
--------------------------------------------
作者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微信号852405518
关注科技公司、互联网现象的解读
曾获钛媒体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