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知乎6.0正式上线。
公开资料显示,知乎线上系统自2010 年 12 月 20 日凌晨 3 点 19 分 20 秒开始运转。大多数App的更新频率是一年一个大版本,但知乎上线8年多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对克制的迭代,6.0现在才来。知乎显得有些“懒惰”的产品更新节奏,让其身上的“慢公司”风格更加明显,也体现出其产品团队的谨慎。既然是这样,6.0这一大版本就更值得一说。
“想法”消失的知乎6.0
相对于旧版而言,知乎6.0最大改变是首页信息组织的形式:想法进入了主场。
“想法”在主页底部的一级菜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菜单,整合了提问、回答、文章、想法的发布入口,“想法”不再有单独的信息流,而是与首页的关注Feed融合。在信息组织形式改版外,知乎推出了新产品“众裁”,旨在让社区用户一起参与社区争议解决,共同推进社区规范的演进。
最让我感兴趣的更新是“想法”的“消失”。大约两年前,知乎想法上线时我曾进行深度解读。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一功能是知乎“微博化”或者“朋友圈化”的举措,而我的看法是,知乎不想做第三个微博(第二个是微头条),也不是做第二个朋友圈,“对短内容创作更友好、鼓励非问答形式分享,才是知乎想法的真实想法”,我做了一个比喻:微博、微头条就像是一个人头攒动的广场,朋友圈是一个像家一样的小房间,知乎想法则是一个讨论特定内容的会议室。
知乎想法产品经理孙妍当时也明确表示了知乎对想法的定位:
“对知乎来说,短内容也是创作的一种方式,一样可以产生有价值的讨论氛围,尝试短内容并不意味着自己变得更重视社交。”
知乎“想法”的初心就是做短内容创作和讨论,以降低知识内容的生产和消费门槛,最终帮助知乎获取更多注意力、获取更多碎片化内容和形成更好讨论氛围。
过去两年发生的一切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知乎想法没有成为知乎版微博或者知乎内朋友圈,用户在上面没有分享碎碎念“我在干什么、我吃了什么,我去了哪里”,知乎想法事实上成了一个碎片化的信息流平台,一个短平快的话题讨论平台,一个轻量级的知识分享平台。
知乎想法的上线曾被视作是一步险棋。在想法之前知乎上线了“分享”功能,用户可以把看到的答案、文章等等分享到首页,进而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这个功能遭到部分知乎用户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的首页信息流被打乱了,想法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内容形式,跟原先的问答、live、专栏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对知乎社区氛围和内容调性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想法上线后的第一时间,周源在朋友圈明确,“想法的内容流不会进入首页feed”,这一言论被视作是安抚知友。
然而两年后的今天,对于“想法”,知乎还是有了新的想法。
知乎全面接纳“想法”
对于知乎将两类内容(问答、想法)明显分开的做法,我当时的看法是,各有利弊:好处是用户消费内容更清晰、更有效;弊端则是最重要的首页没有想法内容,不利于想法被发现。
当初知乎给想法独立菜单,看似是对想法的重视,实际上却是知乎团队平衡的结果:一边探索碎片化的短内容创作分享场景,一边兼顾原先的社区氛围,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知乎对想法,“有条件接受”。
知乎6.0对想法的处理表明知乎社区最终全面地接纳了想法。
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入口快速发表想法。原先的路径则要点击“想法”菜单再点发布按钮,新版本想法创作路径更短,更重要的是,想法跟提问、回答和文章被视作同一类内容,不再被区别对待。
另一方面,用户首页的关注信息流中融合了想法内容,用户不需要再到一个专门地方看关注对象的想法,不同内容不再割裂,而是被算法和社交融合在一起,用户不再困惑,消费更方便,想法内容也将得到更多曝光。
不论是创作还是消费,想法都跟知乎传统长内容融为一体,知乎社区实现了长短合一。移动时代,碎片化的创作和消费是内容平台不能忽视的场景——长视频都在做短视频,信息流都在做短动态,当初微博诞生也是博客要做短内容。由长及短、长短融合,是内容平台都要走的路。
知乎跟很多问答平台的一大不同是,不只做狭义的知识分享,而是一直强调欢迎所有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知识分享不一定要长篇大论,“见解”很多时候完全不需要很长的文字。知乎对想法内容不设限,有碎片的知识、突发的灵感、偶然的创意、主观的见解、讨论的话题甚至一个新鲜事儿,这些都属于广义上的知识。
知乎两年前刚上线就不应该将想法“差别对待”,然而当时AI算法不成熟,用户习惯未养成,知乎社区正处于从狭义知识分享向广义知识平台升级的关键时期。知乎将想法与首页Feed流分开,正是因为害怕碎片化内容干扰或者说打乱传统知识内容体系架构,影响用户知识内容的消费体验。
经过两年的摸索,不论是用户习惯、社区氛围还是智能技术,都已ready。用户习惯分享和查看不同知识内容,包括关注对象的想法;AI技术可以洞察用户对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千人千面的知识流。知乎想法全面进入主场的时机已经成熟,自此,碎片化内容正式成为知乎内容体系的一部分。
知乎想法出现的初衷是“方便用户捕捉一瞬间的灵感,记录某一刻的观点,分享当下的思考。”现在被整合到首页Feed流,定位依然不变。
知乎做了一次减法
知乎6.0做了一次减法。
在想法被并入首页Feed后,知乎6.0首页变得更加简洁,内容组织逻辑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首页、会员、“+”、信息和我的五个菜单不是内容的割裂,而是对应到知乎的基础核心功能。
会员放在仅次于首页的位置表明会员业务渐入佳境。2017年知乎开始探索商业化,一边是商业广告,另一边则是基于知识经济的会员服务,今年3月,知乎推出全新会员服务体系“盐选会员”。周源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透露,知乎会员发展迅速,“盐选会员”推出之后,知乎会员规模和付费收入总量都在快速上升, 6.0新版表明知乎会继续加强会员探索。
知乎“首页”是用户进行知识内容消费的核心场景,新版拥有三个tab:关注、推荐和热榜。
- 关注对应Follow信息流,让用户看到关注对象的各种动态,如问题、回答、文章、想法,强化整个平台的社交属性;
- 推荐则是基于AI算法帮助用户发现更多内容的信息流,一方面帮助用户发现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内容背后的知友,另一方面帮助不同内容得到更多曝光;
- 热榜则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榜单,跟旧版比,新版推出了「科学」「数码」「体育」「时尚」「影视」子榜单,让用户关注更感兴趣的榜单。
知乎新首页三个TAB是内容平台的经典架构,关注、推荐和热榜分别对应到社交、算法和运营,这三个在信息流中都不可或缺。
信息流平台不能依赖任何一种推荐机制,如果依赖算法就会出现“信息茧房”问题,即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窄;如果依赖榜单就会只关注到大家都在关注的热门内容,难以发现长尾内容,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如果依赖社交就会出现圈层狭窄视角,以为自己关注的人关注的内容就是全世界。
如何解决依赖单一推荐机制的矛盾?越来越多信息流平台的选择是算法、社交与运营结合,大多数的做法是将不同机制的推荐混合到一个信息流中。知乎首页不多不少,刚好三个TAB正好对应到三种不同推荐机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下内容获取的需求,这体现出知乎不希望成为Time Killer,不希望用户在平台刷个不停,而是要“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这是知乎的初心。
整体而言,知乎6.0将“想法”并入到首页Feed,通过“+”将不同内容创作入口整合起来,通过做减法变得更加简洁,但正如乔布斯“少即是多”的理念,知乎承载的内容价值正在增加。
知乎是什么?很多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却发现答案难以全对,因为知乎一直在探寻自己的边界,一直在回答和推翻这个问题的答案,它从问答起家,却开拓了LIVE等不同知识产品;它不认为自己要做的是狭义知识分享,而是引入电子书、专栏和想法等多元化的广义知识内容;它不认为自己一定就是一个社区,而是在知识市场、社交媒体、会员经济等维度进行探索。
知乎的第一支广告片主题是《发现更大的世界》,在帮助用户“发现更大的世界”的同时,知乎正在身体力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