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5G与AI人工智能方兴未艾,这些蓬勃发展的新兴技术,将为大众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之下,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2019年6月6日,中国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中智行成立一周年之际,中智行联合发起人、总经理陈章宁携手联合发起人古培坚、技术副总裁张振林和技术副总裁陈胤子,正式宣布中智行“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即通过5G和AI深度融合实现新一代、更安全无人驾驶;通过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促进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和交通出行行业的融合;通过5GAI占据全球无人驾驶行业的制高点,实现无人驾驶的“中国标准”即“中国式无人驾驶”,力助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实现换道超车。
中智行联合发起人、总经理陈章宁
5GAI将让无人驾驶更安全、更快落地
什么是“5GAI”?中智行把握中国5G技术全球领先的优势机会,成为全球第一个采用从底层技术上深刻融合5G和AI(即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路线的公司。当前无人驾驶技术绝大多数都以AI为主要的技术基础,而中智行则将5GAI渗透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感知、智能规划、云地精图、边缘车控、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从而极大提升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算法、算量和算力。
5GAI能确保更安全的无人驾驶:当前主流的无人驾驶技术依赖于AI和单车智能,但遇特殊情况如特殊天气,由于传感器性能的局限,车的识别就会受限,这些局限性也给车的“眼睛”带来了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5GAI实现了车与路、人、车等万物互联,就如给车安上了一副全天候、全场景360度的“透视眼”,让每辆车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转发者和处理者,从而大大提升无人驾驶车辆出行的安全性。
5GAI能更快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目前全球范围内绝大部分的无人驾驶公司,都纯粹地依赖于人工智能。全球最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在路测里程数、数据采集量和算法成熟度方面已大幅领先于中国公司。“如果走纯人工智能的道路,我们追赶起来非常难。但是基于5GAI,中国将具有后发优势。”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谈到,中国在5G技术上已遥遥领先,5GAI将能感知覆盖更多场景、弥补路测数据的不足,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提高一个数量级,从而可以更快实现无人驾驶的普及,让中国无人驾驶更快落地。目前,中智行已完成5GAI无人驾驶红旗车队的组建,并且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为大众进行了动态演示,另在南京、海南、长春三地也开展5GAI无人驾驶的路测。
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
中智行“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
目前中国无人驾驶行业正逐渐进入到一个理性发展阶段,值此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中智行顺势而为宣布和明确了其“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
第一,从技术层面,中智行将通过5G与AI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安全无人驾驶在中国的落地,同时反向推动中国5G和AI产业的发展;
第二,借助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推动中国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运营、交通出行四大行业的深度融合;
第三,通过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占据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和普及的制高点,从而确立无人驾驶的“中国标准”,让“中国式无人驾驶”成为世界更安全、更先进的无人驾驶行业标准。
中智行认为,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或可在两年内实现技术突破,第三年内实现商用和落地的尝试,第四年以后实现大规模的应用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新一代无人驾驶在中国的落地。
中智行高管接受媒体采访
5GAI+产业协同+中国速度=中国无人驾驶换道超车
如今,国外的无人驾驶主要是通过企业来推动产业,相比之下,中国正在布局全方位、全产业链,共同推进无人驾驶,这让中国无人驾驶在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构建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目前,中智行已与中国联通的5G云计算平台达成产业协同;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启产学研一体的联合技术研发和博士硕士培养计划。
陈章宁认为,放眼全球范围,目前中国在5G领域排第一、AI领域排第二,借助产业共融,即通过“5G第一+AI第二+中国速度”应可更快实现“中国式无人驾驶”的落地,让中国无人驾驶后来者居上实现换道超车。
陈章宁强调,中智行成立之初便将“打造更安全的无人驾驶,让人类出行更安全、高效、经济、舒适”作为企业使命,探索以新的技术来确保更安全的无人驾驶,中智行“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正是企业初心的呈现,也是对出行安全这个大的社会课题的回应。他表示“结果导向、正直诚实、简单直接、充满激情”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将是中智行帮助实现“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的底气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