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守城,OLED偷塔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在《科技创新的9个面孔》中提出了“三浪叠加”原理:通常第一波技术驱动产生的影响正在势头上,第二波大的浪潮已经起来,有时甚至第三波浪潮也在积蓄力量。

用“三浪叠加”的原理来解释电视行业的演化,可谓入木三分。

自从CRT技术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后,LCD几乎成了十几年中的唯一霸主,可当技术创新的浪潮再度向前翻滚,OLED、量子点等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LCD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被拍在沙滩上”的命运。

而在所有的“后浪”中,OLED成了最具杀伤力的挑战者。

LCD的致命伤

“LCD教永不为奴!”倔强的口号背后,可以看到LCD曾经的辉煌,却也暴露了当下所处的尴尬境地。

就技术原理上来看,LCD的构造谈不上特别复杂,两片玻璃基板中间夹了一块“液晶层”,下基板放置了“薄膜晶体管”,上基板放置了“彩色滤光层”,中间的“液晶层”在电压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光特征,这些光特征投射到屏幕外面时,会经过上面的“彩色滤光层”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



需要注明的是,LCD的液晶层是不能发光的,必须在下基板下进行光源投射。

这一“致命伤”的存在,逐渐演变出了LCD面板的两大缺陷:

一是在对比度方面,LCD不能针对每个像素控制,显示黑色时主要依靠液晶分子的偏转来遮蔽背光,所以液晶面板显示黑色画面时多少会有一些光线泄露,无法得到极致的黑场。同时液晶分子从接受驱动指令到改变状态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产生了无法根除的“残影”,即便响应时间已经低至2ms左右。

二是在屏占比方面,比如智能手机上流行着COP、COF、COG三种封装工艺,COG是LCD早期的封装工艺,即使上下边框可以做的很窄,照旧会出现“大下巴”;COB是一种比较新的封装技术,核心元器件无须单独封装,而是直接粘贴在基板上用细金属线与基板焊盘紧密焊合,以满足90%以上的屏占比需求。

然而消费者对视觉效果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手机厂商们对屏占比的追逐也近乎疯狂。

随之出现的结果就是:索尼、海信、创维等纷纷在高端产品上选择了OLED面板,智能手机厂商也开始用脚投票,旗舰机几乎是清一色的OLED屏,只有在为了性价比压缩成本的千元机上,才被迫继续使用LCD面板。

OLED,真香

有位朋友是LCD的忠实粉丝,曾经为了LCD屏抛弃iPhoneX倒向 iPhone8 Plus,同样采用LCD屏的iPhoneXR推出后,又在第一时间抢购了一台。甚至立下了这样一个Flag:“我就是没有手机用,也不会用你们 OLED 手机!”

但在杭州的“OLEDBig Bang燎原之旅活动”上,这位朋友看到了被遮盖住logo的两面电视,当我问起哪款显示效果更出色时,听到的答案是:“右面这个不错,色彩纯正、画面真实,并且看起来更舒服。”

当主持人揭开黑色封条的时候,朋友一时间傻了眼,刚刚夸了半天的电视居然是OLED屏幕的,“唉,真香。”



相比于LCD,OLED的构造更为简单,就是一层非常薄的材料图层,当电流从上面经过时,会发出相应颜色的光。恰恰是由于屏幕自发光的特性,OLED技术可以关闭独立的像素,黑场下不会出现漏光现象,进而提高了对比度和画质表现。同时OLED可以让色彩原生显示,画面的层次感、色彩的通透度、细节呈现等都是LCD无法比拟的。

当然,OLED受宠的原因不止如此。

现在的小孩子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代价却是年龄逐渐降低的高近视率。从一出生开始就接触这样或那样的屏幕,特别是电视尺寸越来越大,电视厂商们为了提升画质清晰度,往往会大幅提高屏幕亮度,大量的蓝光也被送进观众的眼睛,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OLED电视却可以将蓝光放射量减少至传统电视的三分之一,从而降低对人眼的刺激,尤其是青少年视力的保护。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OLED在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占比达到44%,在2018年还只有36%。同时在LGDisplay在广州的OLED工厂投产后,中国市场OLED面板供应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缓解。市场调研机构IHS也给出了预测:2019年中国OLED电视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较2018年增长88.7%。

“赌”一个未来

LCD逐渐失去江湖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电商厂商们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比如OLED和量子点之争。

在三星、TCL等厂商的造势下,外界对量子点显示几乎可能并不陌生,以至于可以随后说出量子点技术的优势:诸如全色域显示、色彩纯度高、节能省电等等。就如同CRT如日当空的时候,液晶和等离子技术的相爱相杀,总要到最后才知道答案。

简单来说,“量子点”就是一种纳米级材料,由锌、镉、硒和硫原子组成,受到光电刺激后会根据直径大小发出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本质上还是“白色背光源+液晶”结构,并没有真正实现“电致发光”,但在显示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诚然,在量子点和OLED上如何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电视厂商的前瞻性,或许前两年还有些“纠结”,如今的格局已经逐渐明朗。原因在于,柔性屏的大行其道。



不管是小屏还是大屏,柔性屏都成了即将发生的未来形态。比如三星和华为相继推出了可折叠的手机,中兴推出了曲面屏的智能手表,LG发布了可卷曲OLED电视……无法实现柔性的LCD注定成了被淘汰者,想要实现柔性显示、全息技术等技术上的突破,“扶正”OLED只剩下时间问题。

有趣的是,在量子点阵营的话术中,早已习惯于将“电致发光”作为量子点电视的特征之一,偏偏是OLED最显著的技术特性。毕竟技术的迭代总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如果量子点电视无法突破“电致发光”这个壁垒,很大程度上将失去柔性屏竞争的资格,这也将是电视厂商们的难以承受之重。

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即量子点阵营的“临阵倒戈”:同样自主发光,同样柔性显示,同样印刷制造,所不同的只是概念而已。

所有的革命性创新,都是一个打破旧时代迎接新时代的过程,也势必会出现不同的路线:有人选择在废墟上筑新墙,也有人在空地上打地基起高楼。

电视行业无疑正经历这也一个过程,OLED扮演的正是另起高楼的角色,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客服基础难题、进行市场教育,一旦地基打好之后,便可以“平地起高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6-07
LCD守城,OLED偷塔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在《科技创新的9个面孔》中提出了“三浪叠加”原理。通常第一波技术驱动产生的影响正在势头上,第二波大的浪潮已经起来,有时甚至第三波浪潮也在积蓄力量。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