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深入浅出”




文|吴俊宇

美国软件技术专家艾德·伯内特有过这样一个幽默的论述:

现在天上有三十一颗卫星在地球上空环绕,不为别的,就为了告诉你便利店怎么走。

这个论述拿来形容今天的云计算产业也很恰当——云计算企业在存储、带宽、算力、算法上不断投入重金,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

腾讯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懂得消费互联网的巨头之一,它在涉足产业互联网的时候同样在想着如何回到日常生活消费。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5月21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提到了这样一段话:

腾讯将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继续精耕细作,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与合作伙伴一起拓荒。

是的,产业互联网概念的强化并不意味着忽视消费互联网。我想腾讯云在今年年初的这段表述可能非常准确:

联动包括微信在内的腾讯C端优势生态资源,以独特的C2B模式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自我看来,腾讯云在产业互联网的一面服务B端伙伴,一面回到C端用户。腾讯产业互联网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后,在消费互联网的产品上重新得到了释放。

在这套C2B的逻辑中,B端的服务能力能够通过C端产品重新包装、整合,“云”变得“深入浅出”了。

一体两面

就产业互联网做产业互联网,往往会陷入单一路径的困扰。

我们看到太多的云计算企业在做政企服务时,技术、服务抛的出去,但体验回不来。它们在进入政企市场后,缺乏C端的感知力。

这就像是一个满腹才华的“哑巴”,虽然技术很强,但能力展现不出来,用户感知不到。

云计算因此在很多人眼中成了一个抽象的事物,它想不到、看不见、摸不着。

产业互联网在这种单一路径之中可能无法突破圈层,很难被用户感知,最终只是为政企客户提供了技术和服务,却不一定真正能带来社会效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并不是割裂的,两者正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很多耕耘产业互联网的云计算企业技术实力很强,但是不理解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更缺乏消费互联网的“国民级产品”,更没办法把“两个面”串联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马化腾在去年9月宣布进军产业互联网后提到:

数字经济的潜力,就在于打通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C2B是腾讯进入产业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腾讯对自身进入产业互联网的优势有着清晰认知。

我绘制了一份表格,这份表格或许可以阐释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消费互联网位于表层,它面向ToC用户,需要强大的“国民级产品”作为支撑,它浅显易懂,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感知到;

产业互联网位于底层,它面向ToB伙伴,需要联合合作伙伴给出强大的解决方案。这需要腾讯具备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帮助合作伙伴一起把技术、服务做出“深度”;

云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中间正如一个连接器。

云一方面需要让产业互联网的合作伙伴能够基于云给出更多更广泛的解决方案,打开更多扇“门”,给用户多元化的选择。

另一方面需要让消费互联网产品更简单、流畅,通过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让用户有更好的产品体验,让用户在打开“门”之后进入到比较舒适产品环境。

这恰恰是腾讯云最擅长的部分。

它能够借助腾讯消费互联网的国民级产品,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出口;也能够提供腾讯过去20年在服务C端用户的经验,为合作伙伴提供用户理解。

深入浅出

产业互联网的技术深度、服务深度、生态深度想要“深入浅出”,被用户可感是有难度的。

管理学研究者王明春在《企业管理》杂志上提到过这样一个理论:

有了技术不等于有产品,有了产品同样不等于有业务,产品是技术的价值实现"管道",业务是产品的价值实现"管道",业务经营体系(资源、结构、规则和基础设施)是业务的价值实现"管道"。没有有效的产品、业务设计和业务经营体系的建立,技术就无法走向可经营和商业化应用。从技术到业务是一个与技术创造叠加的复杂的再创造过程。

在“管道”中流通时,技术可能会出现效率下降、服务损耗的情况——高深的技术并不代表好的产品、好的服务。

产业互联网从B端的技术服务定制,到C端的用户体验完善其实也是这样一个“管道化”的过程。如何让技术最终落地成为体验,考量着云计算厂商的功力。

云服务技术也要有好的感知。云能做到的事情是建设架构、连通数据,但是到了C端还要有好的展现形式。

腾讯从消费互联网去切产业互联网,能够让B端技术服务在转化为C端实际体验的效率得以提升。


腾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有着非常强大的用户感知能力。腾讯对C端用户的需求理解、服务经验,可以给政企合作伙伴在数字化服务之后,重新回到C端。

今年3月,腾讯就和云南省政府共同打造了全域智慧旅游项目,“一部手机游云南”——这是一个典型的,打通了C端和B端的案例。

1、一方面在政府层面的服务改造;

腾讯云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云南打造一个智慧、健康、便利的省级全域旅游生态项目。

这个项目建起了省、市、县三级旅游机构综合管理平台。政府能掌握舆情大数据,及时掌握和处理舆情。

还成立了旅游投诉响应平台,政府部门收到问题后可及时回应,旅游局、工商局、税务局、发改委等部门能通过联合执法平台展开监管,获取区域内信息。

这个项目在政府层面的优势在于,各地政府信息化建设相对分散,重复建设严重,建设费用高昂的问题也因此得到了解决。

省、市、县三级的数据都被打通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响应。而且在未来旅游产业规划的过程中,丰富的数据可以为为政府决策科学化、信息公开化提供支撑。

2、一方面在用户层面的产品呈现;

整合了包括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人脸识别、AI、智慧零售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

通过游云南App、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用户旅游前,可以通过VR等平台功能提前熟悉景点。旅游中,可通过扫码、人脸识别入住酒店。

游览时,还可以获得目的地线路及导航服务。旅游后,游客还可以使用购物、申请电子发票、投诉等服务。

也就是说,游客在进入云南之后,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APP获得一站式的服务。旅游过程中将会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都被考虑到了。游客不至于一头雾水,更能最大程度规避“天价大虾”这类旅游事故。

我们或许可以再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换一个云计算企业用“纯产业互联网”的思路来做“游云南”项目,情况将会怎样?

我的理解是,B端的技术服务整合或许可以做好,但是C端的用户连接很可能不会比腾讯更强。政府效率或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用户体验很可能缺乏直观感知,也很难获得超越“一部手机游云南”的用户体验。

汤道生这段话正是腾讯产业互联网C2B逻辑的最佳阐释:

C2B是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战略和主要优势。在C端,我们有微信和QQ两大社交平台,触达数十亿用户,也有长期积累下来的用户洞察和运营经验。腾讯把C端的能力与经验输出给合作伙伴,并提供公众号 、小程序、支付、企业微信等连接器,让企业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终实现C2B2C的闭环。

可以说,腾讯在B端和C端形成了良性循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互动,让数字经济得到了落地。

1+1>2

腾讯进军产业互联网,并不代表着忽视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正在不断融合,呈现出1+1>2的态势。

这种C2B的逻辑在过去这半年多的时间内也的的确确产生了一定的市场反馈。

在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数据中,腾讯云的市场份额首超Google,位列亚太区第四。


从这份报告来看,腾讯云与先发厂商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从绝对营收来看,腾讯云在今天的营收规模也比较可观。云服务收入在2018年增长超过100%至91亿元。

2018年第四季度,腾讯云业务的付费客户同比增长超1倍。其亮点在于,基于公众号及小程序等资源搭建云解决方案,产品组合丰富,推动了付费客户的增加。同时,云服务的市场份额还在逐步逼近阿里云。

在2019年一季度开始,腾讯开始单独披露“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这部分数据该包含了过往归类于“其他”业务分布下的三块——支付、理财及其他金融服务、云服务及其他面向企业的活动。


这一披露口径的调整反映了腾讯在战略上对于金融科技及ToB业务的重视。

随着腾讯云业务收入维持同比依旧在迅速增长,IaaS、PaaS 及SaaS 产品种类扩大及产品提升,付费客户群也有所增长。从营收结构的角度来说,2019年Q1,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这部分营收占比25%,相比于2018年Q1的21%提高了4个百分点。

火箭在启动时那10秒钟往往速度缓慢,一旦启动成功后,就呈加速度的趋势升空。

如果说去年9月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是腾讯云这枚火箭的启动,那么今天腾讯云就在迈向“加速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5-24
腾讯云“深入浅出”
文|吴俊宇美国软件技术专家艾德·伯内特有过这样一个幽默的论述。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懂得消费互联网的巨头之一,它在涉足产业互联网的时候同样在想着如何回到日常生活消费。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