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视产业亟待复兴,LGD牵手京东组建OLED联盟的意义何在?
文/李东楼
中国电视产业正在遭遇增长危机。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零售规模同比下降了1.1%,零售额同比下降13.1%,再次出现了量额双降的情况。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彩电市场依然处于低迷颓势之中。更意味着,在如今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的竞争中,彩电厂商通过牺牲利润换取市场的策略失效。特别是下降1.1%这一数据,更表明产品降价根本无助于目前市场的回暖。
电视产业亟待复兴,OLED电视肩负历史使命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电视市场出现这样的现状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过去二十年间,基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以及政府的补贴政策,中国电视市场曾长期处于增长态势当中。而如今,市场渐趋饱和,增长自然也就进入了瓶颈期。
而从行业本身看,消费者对于电视产品消费的不积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市场上主流销售的液晶电视产品,导致体验方面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厂商只能通过推出更大尺寸和更个性化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对于电视产品而言,消费者购买消费的主要动力还是用来“看”。这就意味着,电视的画质显示效果有没有质的飞跃,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或更换一台新电视的主要依据。
但是,现状是液晶电视在显示技术方面的创新已经进入瓶颈,无法更进一步。因此,在几年前,电视产业的上下游厂商就都在寻求创新下一代显示技术,来替代目前的液晶显示技术。而OLED和QLED作为两种先进的显示技术,成为替代液晶显示的方案开始展开竞争和较量。
最终,凭借高对比度、广视角、纯净黑场等技术优势,OLED电视赢得了更多彩电厂商的支持,成为业界公认的代表未来电视发展的主流方向。截至目前,全球进入OLED电视领域的彩电企业已从2014年的3家扩大至15家。
而在中国市场,包括创维、康佳、长虹、海信、索尼、LG和飞利浦等在内国内主流的电视厂商,几乎全部加入到OLED电视阵营,队伍空前壮大,OLED电视也成为驱动电视市场增长的当之无愧的“未来之星”。
OLED电视销量未井喷,只缺“东风”?
然而,尽管如此,OLED电视市场却迟迟未迎来井喷式增长。根据市场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OLED电视中国销量仅为16.9万台,市场占比仅有0.35%。
这一方面受制于OLED面板价格高、产量低,导致很长时间里OLED电视的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OLED电视的市场接受度不高,大众普遍对OLED电视缺乏真实认知。
作为全球大屏OLED面板唯一供应商LGD(LG Display),自然看到了掣肘中国OLED电视市场增长的“症结”。
为了解决中国电视市场的面板供应问题,LGD在2018年7月将全球第三条、中国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落户广州。最新消息是将于2019年7月正式投产。据了解,届时OLED面板总产量将达400万块,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超过1000万。
这意味着,随着OLED面板产能的不断扩张,OLED面板价格有望走低,OLED彩电的价格区间必然也将随之有所降低,到时消费者选择空间更大,而这可以为OLED电视在价格方面更加亲民,在电视市场的普及创造有利条件。
解决了面板产能和价格的问题。接下来亟需解决的自然是,OLED电视的普及推广以及销量提升的问题。
为了助推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迎来彻底爆发,作为全球大屏OLED面板唯一供应商,LG Display在今年动作频频。就在今年3月,LG Display不仅首次亮相AWE,还与索尼、创维、海信、康佳、长虹、飞利浦、LG电子等7大OLED电视厂商组成庞大的“OLED战队”,一同展示OLED电视的优秀体验,更顺势在上海召开“2019 OLED巅峰盛会”,为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普及的造势。
在渠道建设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根据LGD中国区市场推广常务安乘模介绍,为了推广OLED电视,此前LGD和OLED厂商们在线下渠道投入巨大。除了不断扩大OLED电视的展示门店数量和面积之外,还在卖场内加强OLED电视的宣传,比如通过将OLED电视和LCD电视进行直观比较,来凸显OLED电视的优势。甚至还专门建立了OLED专区以及OLED体验馆等来吸引消费者。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消费者接触并了解到了OLED电视,并促进了OLED电视的销售。但是,在如今这个电商空前繁荣和普及的时代,尤其是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家电产品早已是重要习惯,因此,线上渠道的建设同等重要。
也许是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LGD在5月17日与京东签署战略协议,除了在京东平台上开设OLED电视旗舰店之外,还与京东一起携手创维、LG、海信、飞利浦、康佳、索尼、长虹等7家彩电品牌,共同打造了京东OLED电视联盟,正式启动了全面的OLED推广活动,OLED电视的普及销售迎来了“东风”。
OLED电视中国元年,京东OLED联盟将助推大爆发
在我看来,牵手京东,对于OLED电视的普及推广以及销售提升意义重大,京东或将成为推动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的X因素。
首先,京东OLED电视旗舰店的上线,将对提升OLED电视的销量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们知道,京东不仅是国内最大的自营式电商平台,更是国内家电市场最大的销售平台之一,在京东上开设OLED电视旗舰店,除了能够补齐OLED电视线上渠道这一短板,使得OLED电视的销售渠道更加完善之外,更有利于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全面覆盖和推广,从而实质性的提升OLED电视的销量。
京东占据了中国家电网购60%的市场份额,构建了高端、高质量的消费体系,使很多家电品牌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首选平台。
事实上,在推广电视的新品类方面,京东确实颇有心得和经验。比如AI电视,2017年上半年,AI彩电在行业占比仅有4%左右,京东联合行业协会于2017年7月26日成立AI电视联盟,共同推广AI彩电。仅仅一年时间,AI彩电占比接近70%。
又如大尺寸电视,京东通过启动“买大屏,上京东”活动,在页面上主推55吋以上电视,并定义65寸以上是大屏入门尺寸。最终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京东所售彩电平均尺寸提升了3寸。
实际上,在此之前,OLED电视在京东平台上的就有不错的销售表现。根据京东平台的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京东OLED销售额同比增长143%。而随着京东OLED电视旗舰店的设立,OLED电视在京东平台上将有更多的露出和曝光机会,这必将使得OLED电视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进一步增长。
其次,京东OLED联盟的形成,将加快OLED电视普及进程。
此前,OLED阵营当中的厂商们各自为战,使得OLED电视的技术形象模糊。比如在对OLED电视的优势描述上就有许多不同,有的突出显示技术:“有机自发光”,有的突出画质质量,“画面对比强烈而真实”,有的则突出轻薄和护眼,“薄且护眼”等等,这让消费者对于OLED电视的认知模糊,不仅没有起到正面效果,甚至还阻碍了OLED的渗透普及。
显然,随着京东OLED联盟的成立,这一困扰将不复存在。京东作为第三方线上销售平台和媒介平台,通过在OLED电视旗舰店对OLED电视进行统一口径的传播和推广,可以对于OLED电视的产品形象进行统一包装,将有助于消费者对于OLED形成一致性印象,这将加快OLED电视在消费者当中的普及速度。此外,京东还发起了“趣打开”的活动,号召消费者回归大屏,从而提升OLED电视开机率。
最后,产业各方协同聚势,OLED电视2019年有望大爆发。
此前,2019年被誉为中国OLED电视元年,市场调研机构IHS更是预测,2019年,中国OLED电视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较2018年增长88.7%。而随着京东作为盟友的加入,特别是京东OLED联盟的形成,在产业各方对于OLED电视的共同推广和护持下,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大势,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不缺东风,有望在随后几年走进千家万户。
更重要的是,京东作为第三方力量的加入,更使得“OLED战队”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使得产业链形成更加完善、协同的生态的系统。京东助推带动OLED电视销量提升,继而使得OLED面板需求旺盛供不应求,而LGD持续投产面板生产,将能够使得面板持续降低,最终让电视厂商的OLED电视新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最终形成一个多方共赢、正向循环的产业生态。
正如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郝亚斌所言:OLED彩电作为满足消费者视听需求的高端产品,其渗透率的提升将成为彩电市场复苏的突破口。可以预见,一旦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普及开来,一方面为电视市场带来增量的同时,必然也能够提升整个电视产业的销售额,最终使得行业从“量额双降”到“量额双升”的转变,从而实现电视行业新一轮的复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