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圳变成一座数字花园

原标题:当深圳变成一座数字花园

19世纪的尾巴,埃比尼泽·霍华德充满理想主义地宣布:未来的城市,将是自然环境、人文情怀、高产能以及高效率的结合。他孤独的判断写进了《明日的田园城市》里,一百多年来变成了城市规划学中排名前五的教科书。

然而在大部分时间里,人们认为“明日田园城市”的设想是不符合现实的。高产能意味着污染和对自然的倾轧,庞大的社会与生产属性,意味着大城市的执行效率必然低下。

然而来自太平洋的风把时间吹进了21世纪,某天我们醒来时发现,关于田园城市的想象,好像并非永恒的乌托邦。

这是因为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悄然抵达城市这个让人爱恨的庞大实体。如果说二百年前人类用下水网络、燃煤和电力让城市更大更强,那么今天,云计算、大数据和AI代表的智慧技术群落,或许正在让城市回归霍华德理想中高效能与高舒适的境界。

假如要在中国找一个城市,来探讨数字智慧能否让城市化身“明日田园”,那么最无可争议的候选者,可能就是深圳。

在刚刚举办的2019深圳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上,我听到很多人在说,如果二十年前深圳的代名词是开放和高效,那么今天它的代名词则是生态和智慧。两个形容词的转变背后,必然包含着一场规模宏大的探索与突进。

从外贸口岸到数字花园,深圳的翩然一跃,既包含着前沿的城市发展智慧,也凝结了华为等科技合作伙伴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创新。说这是一部环环相扣的城市发展史诗,再过几年回头看看说不定也不为过。

让我们先从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切开这部未来史诗的一角。

鹏城侧影

虽然深圳是我经常去的地方,但身处其中的改变,或许还是要问那些每天生活其中的朋友。

我的朋友明仔,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深圳上班族,从事高科技外贸。工作经常出差,但日常很宅。

当我问他,是否能感受到深圳在城市智慧上发生的变化,他拖着长音告诉我,当然有。

从某天开始,明仔突然发现在候机厅等了很久,久到准备的剧都追完了,然而飞机并没有晚点。

频繁坐飞机的他开始回忆到底哪出现了变化。苦思无果之后,又一次去宝安机场前他开始注意时间。最后真相大白,首先他发现原本习惯的路上时间变短了,堵车好像不那么严重了。其次是他发现机场安检的排队时间变短了,通过效率肉眼可见地提高。最终结果是,他再也不提前那么早出发去机场了。

路也没变,司机也没变,人员也没变,明仔只能承认,是科技变了。

另一个故事,是明仔曾经陪异地恋的女友,到她的老家办理一些手续。结果他赫然发现,自己竟然不会办,完全不理解一个窗口到另一个窗口,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之间的逻辑是什么。

然后他发现,原因在于住在深圳龙岗区,从三年前已经开始实施了一窗式政务服务。街道和社区综合窗口,可以让他办理所有个人业务。几年下来,这部分记忆都开始退化了。

诸如此等,“这里方便一点”“那里效率高一点“的体验,综合堆叠成了智慧深圳的庞大实体。身处其中往往不会注意,但如果一个深圳人回忆一下今昔对比,或者去其他城市走走看看,往往又会惊讶数字生活的甘甜与猛烈。

无数技术草木的萌发,已经开始让深圳变成一座数字花园。

数字智慧蔓如草木,生长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在今天,深圳的数字化、智能化城市建设经验,已经成为了值得全球其他城市钻研的新课题。

根据德勤发布的数据报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梯队就是深圳。而中国社科院的《第八届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则显示,深圳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发展水平,在100个中国样板城市中排名第一。

当每一位居民都看到光亮的时候,城市电网已经经历了复杂度惊人的建设。数字城市也是一样,像今天这样,随便哪位深圳居民都不难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改变时,背后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进驻了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比如说由华为等企业支持打造的龙岗IOC智慧中心。迄今为止,这个龙岗区的城市大脑,已经有超过60个部门协同,超过280个政务 IT系统打通,汇集了超过400亿条IoT数据,3万个摄像头连在统一的视频池、350亿条数据记录发挥作用。在IOC的支持下,龙岗的实时全局动向一目了然,可以随时预警和判断城市各方面情况。而通过打通龙岗区各政府部门数据和IT系统,也为龙岗的智慧政务系统进行了支撑,最终实现了一窗口办理所有业务。

而在警务和交通层面,华为与龙岗区自合作了智慧警务以来,龙岗全区的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了29%。而华为为深圳打造的基于AI的交通大脑,让深圳的道路同行率提升了8%。深圳成为了最不堵车的一线城市。

除此之外,今天已经可以看到,在与华为等企业进行智慧城市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以来,深圳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未来机场、城市IOC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数字花园,水草丰美。

数字花园中的“深圳智慧”

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难以厘清的话题,普通人可能感受到的是具体的服务体验变化,城市专家看到的是城市规划与政策领域的创新,科技人才看到的是ICT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因为城市太大了,很难一眼看尽城市的底蕴,也很难三言两语说清一座城市在某领域发展的成功。

但我们还是有必要讨论一下,在眼花缭乱的智慧城市技术成果背后,“深圳智慧”到底包含哪些核心要素。

诚然,深圳在智慧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区位优势是得天独厚的。高科技产业集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省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以及与华为这样智慧城市技术引领者的相生相伴,这些都让深圳步入智慧城市变得格外容易。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探索往往伴随着无数不确定性,率先而为并非易事。

在深圳与华为等企业携手深探智慧城市的道路上,我们总结出这样几点关键经验:

1、从ICT基础设施开始,逐层建设智慧城市

我们都想让城市一步迈入科幻电影中的智能化时代,然而现实中并不可能。AI、物联网、自动化城市服务系统等深度智慧城市应用,都是建立在通信网络、数据收集与打通、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之上的。这就要求一座城市,必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先打好ICT设施基础,逐层探索更高级的城市智慧应用。在2019深圳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中,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需要遵守心理学上著名的“马斯洛模型”,一步步打造分层级的智慧城市,正是契合了深圳重视ICT基础、长期发展、不断进化的智慧城市足迹。

2、关键位置的深耕细作与前沿探索

基础设施建牢就是智慧城市的完成了吗?当然不是,而再向上的智慧城市建设会更加复杂和精细,如何选择探索步骤呢?深圳的经验是,先从数字化基础好、民众需要强烈的地方开始探索智能升级。并且要精耕细作,统筹各领域细节,务求效果最大化。

这个思路具有代表性的体现,就是在与华为合作的宝安机场“未来机场“项目中。举个例子,据华为企业BG副总裁喻东介绍,深圳宝安机场每天的廊桥周转率是10.24,而通过华为的技术创新,廊桥周转率达到了11。这意味着每天停靠廊桥航班增加了90次,每年将有500万旅客不用乘坐摆渡车。

而这个目标的达成,需要打通背后遍布在机场、飞机中的传感器,智能监控和分析机场视频,把归属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融通,再用IoT技术、AI分析技术、大数据技术,整体运算和规划来提高廊桥周转效率。

在民众期待强烈的重点领域,率先通过最大技术可能性去探索城市效率优化,继而进行复制推广,可以看作是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逻辑。

3、积极探索整区域智能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敢于走整区域智能的发展路线。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在面临海量数据面前,智慧系统可以发挥人力无法企及的作用。而如果只是在一些端口上建设智慧系统,不进行全局数据和智能化的打通,往往将收获片面的智慧城市效果。

在整域数字化的探索上,深圳龙岗始终是全国的表率。其率先在政务、警务、交通、城市IOC等领域发展起了全域覆盖、全数据打通的智慧城市综合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龙岗是深圳人口最多的一个区,这背后的任务复杂度可想而知。与龙岗一道推动多领域城市数字化建设的华为,也堪称经历了一个大考。

而今天,深圳正在多个领域推动全市的整体智能化项目,整区智能的发展正在成为深圳的一大特色。

4、长期规划数字平台底座,避免片面重复发展

另一个深圳在智慧城市这件事上带来的经验,是政府必须具备长期发展和叠加式发展的意识。很多智慧城市项目,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一段时间过后马上被淘汰,或者缺乏与其他系统打通的能力,这都会让智慧城市建设走进发展死胡同。

政府与产业界、学术界高效沟通,具有整体发展、长期发展意识,都是深圳能够避免这些情况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华为、平安、腾讯等企业组成的智慧城市企业合作生态,也让深圳始终处在信息公开、能够长远思考的有利地位。

不难看出,这些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深圳智慧中,有大量工作不是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机构能够独自完成的。而开放、互信和善于沟通,这些深圳基因则为科技力量融入城市打通了桥梁。能够与产业界高效配合,积极吸收前沿科技的东西,让深圳始终能够找到合适的企业合作者与产业生态去完成智慧城市升级。

于是我们看到了深圳这座数字花园里的,园丁华为。

园丁华为

毫无疑问,深圳这座城市与华为这家公司,在气质、形象,甚至深圳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基因都如此相似。深圳的高速发展孕育了ICT产业的领军者华为,而华为在多种技术上的积累,以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实力,今天也在反哺深圳的未来。

二者交融之下,如果说今天的深圳正在被打造成一座令人骄傲的数字花园,那么华为则是无数园丁中,引人注目的那一个。

为什么华为的技术与生态,可以推动深圳的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名列前茅,或许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华为扮演的角色一窥究竟:

1、耕种者

智慧城市不是朝夕之功,上面也说过,深圳之所以能够“智慧过人”,是因为城市在ICT领域的底座良好,能够快速逐层建设智慧城市项目。而华为作为ICT领域的最优选择,则可以说是为这座城市的播下“智慧种子”的那个人。

郭平认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纷繁复杂,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可以独立支撑城市数字化,一定是多种技术的组合,华为称之为“数字底座”。这个数字底座,是网络、计算、数据、智能等多种底层技术的综合。华为的ICT基础能力,最终转化成了深圳的数字底座。

2、营养师

今天的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网络和数据的层面,必须面向未来纳入新的技术元素。这就像一座花园想要保持生命力,必须不断纳入新的营养,比如AI、物联网、视频云技术等等。

而营养从何而来?作为世界上科技研发投入最大、全球科技产业布局最广的公司之一,华为恰好能够为深圳担负这个营养师的重任。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表示,未来智慧城市的新五大基础设施应该是云、物联网、数据湖、人工智能和视联网,从而实现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打破城市的孤岛建设。华为对新技术的敏锐捕捉和大量投入,最终转换成为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前沿与新锐。

3、仓库管理员

一座特大城市发展数字技术,其实是成千上万个工程的集合。这些工程可能互不理解,最终变成了千万个烟筒一样的城市孤岛。这时候,最好的方案是这座城市花园,能够有一个仓库管理员。他知道这座城市各个位置需要什么技术、什么能力,然后把这些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进行统一归放和标准统一,存储进一个房子里。这样未来其他项目开动,只需要去仓库里寻找工具,就能永远保证花园建设的有序和稳定。

这个仓库,就是华为的数字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华为正在引领合作伙伴进行平台打通,将技术集成化、开放化和平台化。就像把一座城市各领域使用的技术进行打包归类统一管理,这样一方面避免了未来升级建设无据可循,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城市部门的数字系统未来无法打通。

于是我们看到,在华为数字平台理念的帮助下,深圳很少出现数字化项目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建设。同时,新项目往往可以有条件快速进行数字化升级,让城市协作系统摆脱孤岛难题。可以说,基于数字平台概念,华为构造了一个硕大的智慧城市仓库,让智慧城市这个困难的命题化繁为简。

4、陪伴者

华为之于深圳,还要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科技的提供者,还是城市发展的亲历者与陪伴者。就像植物会在关怀下收获更好的成长,城市也是一样。在参与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华为始终保持着自我率先验证、从城市需求为中心、恪守边界繁荣生态的信条,最终与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名片。

也许这是所谓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对于贪心的我们来说,当然希望城市的智慧越多越好。深圳的智慧城市发展史也才仅仅拉开了帷幕一角。

但不可否认的是,深圳这座数字花园,在今天已经有模有样,真实可感。这背后展露着城市发展与产业融合智慧,也是华为技术实力与技术生态的最好展览。

深圳未停下,园丁华为也已经出发,越来越多的全球智慧城市项目中出现了华为的身影。从一座城,一家企业,到每一个人,只要不停奔跑,或许《明日田园城市》里的乌托邦,最终会从梦境中醒来。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5-16
当深圳变成一座数字花园
当我问他,是否能感受到深圳在城市智慧上发生的变化,他拖着长音告诉我,当然有。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