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前置仓元年:跟风前置仓汹汹,跑通前置仓寥寥



文/陈纪英

版式/夏天

规模高达4万亿、购买频次每周超过4次的生鲜行业,是巨头和独角兽的集体淘金之地——在O2O、B2C、C2B等模式相继折戟之后,前置仓成为了行业集体下注的最优解。

如同过去的诸多风口一样,跟风前置仓者汹汹,最终跑通前置仓者却可能寥寥。率先在国内跑通这一模式的每日优鲜最近传来了好消息——在仓点最为密集的北京,它已经持续10个月实现了正向现金流。

集体入“仓”

所谓的前置仓,就是服务周边1-3公里社区的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

2015年,当每日优鲜决定All in前置仓时,它还是这个赛道上唯一的玩家。

四年之后的今天,整个生鲜电商已然跨入了热火朝天的“前置仓年”,以AT系为代表的巨头跑马圈地,各路创业公司从单品、区域侧翼入场,还有投资机构鼓风助航,它已经成为了生鲜电商的标配。



徐正操盘的每日优鲜是首个跑通的前置仓模式。

上述前置仓玩家,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仓店一体的门店。

传统商超多是此类,这样的前置仓是基于传统门店,增加一个前置仓功能,属于改良型产物,也是传统商超对生鲜电商的防御性措施,强调仓店一体——店属于存量主业务,仓属于增量的补充业务。

比如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据媒体报道,山姆前置仓的面积大约在300平,截止2018年底,数量大约在30个,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

第二类是纯粹的社区仓储点。

线上下单,前置仓送货,没有门店,这种模式由每日优鲜率先跑通,后来的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都是如此,属于颠覆性创新

尽管赛道越发拥挤,但抢跑四五年的每日优鲜依然稳坐领先者地位。

第三方数据咨询公司TrustData近日发布的《2019年1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显示,生鲜电商整体用户活跃性大幅提升,而每日优鲜以680.8万的月活用户登顶,相比二、三梯队优势明显。

老用户耿耿忠心,复购率超过80%;新用户源源不绝,2019年一季度,每日优鲜与盒马一起瓜分了赛道近8成的新增用户。

每日优鲜跑到了赛道最前方,前置仓居功至伟。

  • 在规模上——每日优鲜建成了国内生鲜行业最大最密集的前置仓网络,官方数据显示,它在全国拥有1500多个前置仓,覆盖近20个城市,在仓点最为密集的北京,每日优鲜拥有近300个前置仓。
  • 在增速上——根据TrustData的数据,每日优鲜的用户粘性在2019年Q1同比增长了24%,它还以49.2%的份额吸引了生鲜电商市场近一半的新增用户。
  • 在用户体验上——每日优鲜的前置仓1小时达妥投率已经超过98%。实际上,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不少区域,下单后经常半小时就能送达。作为每日优鲜老客户,我住在北京东南三环,早上9点左右下单,经常九点半左右就能送达。
  • 在坪效和成本结构上——前置仓还能极大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缓解生鲜电商在过去履约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每日优鲜CFO王珺最近在采访中提到,公司已持续10个月实现正现金流,并在北京达到了近10万元/平米的、5倍于传统商超的年坪效。

总之,前置仓让传统的物流配送格局从“电商平台+快递企业+消费者”,进化为“电商平台+前置仓+即时物流(或消费者)”或者“前置仓+消费者”,这种模式将三公里生活圈内的即时消费需求充分激活,也改变了传统生鲜电商的消费模式。



每日优鲜的1小时达妥投率已经超过98%。

而且,随着单个仓点周围的用户量和订单密度逐渐提升,每单履约的边际成本大幅降低,配送速度和用户体验随之提升,最终实现持续的正循环。

正是基于以上优势,前置仓才成为了巨头和独角兽的集体选择。

建仓容易养仓难

看起来,前置仓成为了生鲜电商行业“多快好省”的最优解。但在越发拥挤的前置仓赛道上,能够验证其商业模式的玩家并不多见。

看似火热的前置仓模式,其实也有外行容易忽略的凶险之处——建仓容易养仓难,这是一道由用户、定价、选址、选品、补货、配送、营销等多个实时动态变量组成的复杂方程式,解题的钥匙既隐藏于线上——大数据AI之手,也隐藏于线下——前端快速的配送服务和后端的全球供应链。

前置仓模式能否跑通,在终端,主要取决于两大变量。第一,客单价是不是足够高,毛利是否能够覆盖配送等履约成本。第二,单个前置仓服务半径内,订单密度是否足够大,能否摊销建仓、租金、人力等硬性成本支出。

先来看客单价,客单价的高低,取决于B、C两端。所谓C端,就是用户的规模和粘性——每日优鲜以近700万月活用户登顶,复购率超过了80%,早已成了很多用户的一站式购齐“云冰箱”。

而在B端,则主要取决于品类和SKU是否足够丰富。

从目前每日优鲜APP的界面看,它要做的并非单一的线上菜市场,而是基于生鲜的全品类线上超市(包括水果、食材、食品、日百等)。唯有全品类能才能促成较高的客单价,打透消费者的口袋深度,从而构建健康的财务模型。

官方数据显示,每日优鲜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客单价,在80-85元左右,综合毛利率为10+%。

而丰富的SKU,则基于其背后覆盖全球的直采体系——表面是SKU的多寡之战,背后其实供应链的广狭之别。



位于北京的每日优鲜蔬菜直采基地。

这也是我并不看好单纯的前置仓卖菜项目的初衷——高频的菜品消费提供粘性和入口,而高毛利的水果和水产等则提供利润,两者缺一不可。

相比于全品类,以销售蔬菜为主的生鲜电商客单价相对较低,如果遇到价格战,则更难以留存足够的毛利去覆盖每单履约成本。

另外一方面,区域性的前置仓公司,也面临类似短板。

在生鲜品类中,很多蔬菜的供应是本地化的,来自郊区或者临近区域。上海的蔬菜供应基地位于郊区的崇明、奉贤,北京的蔬菜供应要依赖400多公里外的山东寿光——所以,很多单品类的蔬菜以及区域性前置仓模式,在蔬菜供应链上并没有明显短板。

而水果、水产等高毛利品类,则依赖于全球供应链——产地直采,全球直送,这是单品类公司和区域性公司难以跨越的高地。

2018年,智利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1亿美元的车厘子;泰国60%的榴莲出口到中国;牛油果的进口量,7年间从2吨增加到3万多吨——全球供应链能力,才能让白领实现车厘子自由,让牛油果成为中产健身人士的标配。



每日优鲜的产品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了包括选品在内的全球供应链能力,才能跳出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泥淖,每日优鲜显然也在夯实这方面的基本功。据悉,其共有300多个买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精选商品,所有产品来自30多个国家,并已经在水果品类上实现了90%的直采,与多家大型供应商达成定制合作。

据每日优鲜CFO王珺透露,公司的SKU长板还将继续提升,它的前置仓,将从现在的仓均面积150平米左右,升级到300-400平米,仓内SKU也将从1500个增加至3000个——这意味着它将能覆盖到用户更加多元、丰富且细分的需求。

除了客单价和订单密度,损耗率也可能让生鲜电商一招致命,这对前置仓提出了更高要求。

前置仓服务半径仅为周围1-3公里,对选品和备货的精准性要求颇高:选品错了,损耗高;备货不足,缺货影响体验也降低潜在销量,备货过多则带来高损耗。

两边都是悬崖,这是一个在缺货和滞销之间踩跷跷板的高难度游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前置仓不仅仅是线下实体仓库,还是基于后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时运算、控制的分布式终端。



前置仓成了生鲜电商行业的标配。

每日优鲜找到了这个平衡点。它前置仓货品的周转平均周期不到两天,鲜肉周转率仅为0.7天,生鲜耗损率约为1%。相比之下,2018年,生鲜电商行业的平均损耗率高达30%左右,传统超市的蔬菜损耗率也在20%-30%之间。

创业五年,每日优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这是每日优鲜得以复制到全国的基础,是其底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跳过,需要不断试错、不断优化、最终沉淀的过程。

因此,看似同质化的前置仓风口,其实竞争的关键点不在星罗棋布的仓点或者门店,真正的战争发生在看不见的中后台,它考验的是全球化的供应链能力,以及大数据和AI驱动的后台运营系统。

拥挤的赛道上,前置仓之战,必然是一场况日持久的综合战役,跟风前置仓者虽然汹汹,未来跑通前置仓者必然寥寥。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5-08
2019年成前置仓元年:跟风前置仓汹汹,跑通前置仓寥寥
文/陈纪英版式/夏天规模高达4万亿、购买频次每周超过4次的生鲜行业,是巨头和独角兽的集体淘金之地——在O2O、B2C、C2B等模式相继折戟之后,前置仓成为了行业集体下注的最优解。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