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仰仗OLED,家长该如何帮孩子顺应“屏读时代”?

原标题:除了仰仗OLED,家长该如何帮孩子顺应“屏读时代”?

众所周知,人类的眼睛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尽管现代生物学家一再阐释,一切生物的自然选择完全随机,不掺杂任何“目的”,但“智能设计论者”仍抓住一个“证据”不放:就是像人眼这般复杂到极致的器官,如果少了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正常工作,考虑到三者不可能同时演化出来,所以眼睛只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

对此生物学家早已给出了科学解释,具体细节暂且不表,我猜大多数人也不关心——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关于人类眼睛,有比“它是怎么来的”更迫在眉睫的问题:人为什么会“近视”?

很遗憾,关于“近视”的最根本原因,目前主流科学界暂无定论,无论眼睛如何而来,也无论它多么完美,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全人类的视力都在下降。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不妨抬头看看周遭的人,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戴着眼镜?

更遗憾的是,中国下降的速度最快。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称,目前全世界大概有14亿近视患者,其中6亿在中国。且低龄化趋势非常严重,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之首。

就在前几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十分严峻,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初中生为71.6%,高中生高达81.0%,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面对各种“严峻”和“艰巨”,人们不禁要问,科技可以做些什么?

“小孩>女人>宠物>男人”

最近几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已成社会共识,也日趋受到政策重视。去年8月底,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就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力争实现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而将这种共识投射在科技商业范畴,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无可避免的“屏读时代”(如今大多数家长已心知肚明,与各种屏幕共生,是这一代孩子的宿命),无论是小屏的手机和平板,还是大屏的电视,最近几年“OLED”的出现频率都突然增多,抛去画质不谈,相比传统液晶显示技术,它在眼健康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消费者最重视的购买因素之一。

譬如在高端电视市场,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购买力的提升,眼健康已成为高端电视用户不可忽视的消费诉求。尤其是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能力的家庭都在想方设法让孩子顺应“屏读时代”。数据显示,用户选择OLED电视的主要原因中,“健康护眼”以20.7%的占比仅次于“画质清晰”和“最新技术”。

毕竟你也知道,这一轮消费升级的顺序是:“小孩>女人>宠物>男人”。

一次“蓝光测试”

其实从技术逻辑上,家长对OLED的追捧不难理解。

常识是,长时间看电视会造成眼疲劳。因为正常情况下,人类眨眼睛的频率大概是一分钟15次,但看电视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眨眼频率会降为大概原来的1/3,时间一长,眼睛就容易干燥疲劳,若不注意休息,日复一日,就有可能导致近视。

而减轻疲劳的一个有效方式,是降低含蓝光量。蓝光光谱主要集中在400-480纳米之间,波长短频段高,能量高,穿透能力强。早在2013年-2014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就进行了LED蓝光对人眼视觉疲劳影响的研究,近600人次的人眼视觉生理实验结果显示,屏蔽 15% 的蓝光比不屏蔽蓝光的被试者的视觉疲劳度低了近21%。

而抵御蓝光为OLED所擅长。从技术原理上,OLED具备自发光特性,无需像液晶电视一样在背后使用高亮LED背光灯照射,每个像素都能自行发光,只要向电极中输入电压,激发层就能产生所需要的彩色光,其采用的有机发光材料大幅降低了蓝光光谱的强度。另外,主动发光的物理特性,也让OLED能呈现出“纯粹的黑色”,通常540尼特就能带来液晶1000尼特的认知亮度水平,只需通过少量光线,即可就呈现出让眼睛更柔和的多彩画面——要知道,亮度越高屏幕产生的蓝光越多,而OLED电视可以将蓝光放射量减少至传统电视的三分之一,最大程度上让眼睛不易疲劳,从而达到保护用户尤其是孩子视力的效果。

其实对于当前OLED电视用户来说,上述技术原理,他们已有直观体验。如今这种感官体验,得到了来自实验室的验证。

不久之前,由国家眼科权威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对OLED眼健康方面做出相关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对OLED电视和量子点液晶电视进行蓝光放射量测试,主观视疲劳-视觉舒适度测试,以及客观视疲劳-眼调节力检测。

最终结果显示:首先,在400-500nm蓝光范围内,OLED电视蓝光放射量为29923(400、500nm曲线下积分值,相对值,无单位),QD-LCD电视蓝光放射量为87140(400、500nm曲线下积分值,相对值,无单位),这说明OLED电视发生蓝光损伤的风险小于量子点液晶电视。

此外,OLED电视的视疲劳症状评分增加值为L44士3.66,QD-LCD电视的视疲劳症状评分增加值为L85士4.40。说明OLED电视的对主观视疲劳的影响小于量子点液晶电视。

最后,在客观视疲劳方面,OLED电视调节滞后幅度变化值为·0.07士0.88,量子点液晶电视调节滞后量变化值为 0.01+0.63。该数据表明OLED电视的对客观视疲劳的影响小于量子点液晶电视。

综上所述,测试最终得出的结论是:OLED电视的蓝关放射量少于量子点液晶电视,同时对视疲劳的影响更小,因此长时间观看OLED电视后视疲劳程度会远低于量子点液晶电视。

结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事实上,这份测试报告,只是对当下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又一次佐证:OLED之所以成为高端电视的大众衡量准则,原因之一就是暗合了消费者对眼健康的刚需——虽然视力下降是个全球大趋势,没有任何家庭能够单兵作战,力挽狂澜,但与其他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OLED或许是中国家庭最值得仰仗的“盟军”了。

不过,行文至最后,我必须要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如果想让孩子远离近视,除了在“硬件设施”上有所作为,更应该记住一句鸡汤:“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因为这句“鸡汤”得到了科学界的验证。最近几年,主流科学界正在形成共识,影响孩子近视的最关键因素是户外活动时间,想让孩子抵御近视,最好的方法是陪他们更多待在室外。国外一系列研究都表明:每天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就能够抵消一天因为近距离用眼带来的近视风险,孩子患近视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

当然,我也知道,在这个疲于奔命,贩卖焦虑的时代,孩子的学习压力,加之家长的工作压力,都让每天腾出2小时,变得比买一台电视困难得多。

作者: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国内数十家媒体专栏作家,曾供职《南都周刊》《华夏时报》《财经》等媒体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5-04
除了仰仗OLED,家长该如何帮孩子顺应“屏读时代”?
早在2013年-2014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就进行了LED蓝光对人眼视觉疲劳影响的研究,近600人次的人眼视觉生理实验结果显示,屏蔽 15% 的蓝光比不屏蔽蓝光的被试者的视觉疲劳度低了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