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田开放混动专利后,真能PK赢纯电动汽车吗?
特斯拉已成为美国汽车市场增速最快的厂商,且在中国建设工厂后又巩固了自身的地位;蔚来、小鹏等互联网造车企业迅速崛起,吸引着风投的强烈关注;全球范围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节节攀升……从多个维度看,纯电动汽车正在蓬勃发展,且普及正在加速。
而这样的势头,不仅“吓坏”了不少传统车企,也对此前严丝合缝的零部件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一时之间,汽车行业玩家集体转向纯电动汽车似乎要成为主要趋势。就在纯电动汽车步步紧逼的大环境下,身为传统车企巨头的丰田终于忍不住了。丰田尝试通过开放混动专利与其他车企“抱团取暖”,并挽留部分供应商。这样减缓纯电动汽车发展脚步的策略,能凑效吗?
创造机会,让混动汽车延续“寿命”
众所周知,丰田在混动汽车领域具有压倒性优势。在市场层面,用了20年时间,丰田混动汽车销量就突破了1300万辆,牢牢占据全球90%的混动汽车市场份额。而在技术层面,丰田的混动技术也处于领先位置。
但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强势进攻,丰田已经在担忧混动汽车市场会被进一步压缩。丰田要想让自身擅长的混动汽车能够在市场中延续更长时间,并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此前,同为日企的索尼喜爱自己打造技术标准和产品,但往往因不契合大形势而惨淡收尾。比如索尼MD这款优秀产品就因普及速度过慢,最终被市场淘汰。有了太多前车之鉴,丰田自然不想继续采用封闭策略。
这次,丰田是动真格了。丰田开放的专利数约为2万3740件,至2030年前无偿提供。使用者向丰田提出申请,经过协商签署合约后可以无偿利用。看来,丰田通过开放混动专利的形式,试图将更多车企和供应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丰田混动技术所具备的低油耗、低故障率、舒适的驾乘感受等特性,想必会受到车企及消费者的欢迎。抢在纯电汽车全面占领市场之前,丰田正在为混动汽车在市场中的攻城略地创造机会。
长期市场VS短期市场
丰田确实急了。前段时间上市的丰田亚洲龙,比凯美瑞有着更大的尺寸、更帅气的外形设计,但售价却相差不大。尤其是亚洲龙混动版车型的入门款价格仅为22.68万元,比凯美瑞混动车型的入门款还要低1.3万元。不难发现,丰田是铁了心想为旗下的混动汽车搏出位。为此,丰田一方面推出亚洲龙这样性价比较高的混动车型,另一方面则开放混动专利。
双管齐下的丰田,或许是想要对抗纯电动汽车成为未来这一大趋势。不可否认的是,纯电动汽车注定要在未来大放异彩,就连丰田等一线传统车企也不能免俗地推出纯电动汽车。整体来看,纯电动汽车将要打造一个长期市场。
不过,整个汽车市场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过渡到纯电动汽车横行的时代。纯电动汽车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续航里程短、电池价格昂贵、充电桩数量不足等。因此,混动汽车还能“捡漏”,在电动汽车全面普及前不断拓展市场份额。虽然这是一个短期市场,但只要运作的好,依然能让传统车企赚得盘满钵满。
随着纯电补贴减少或消失,混动汽车或强横一时
当下,汽车行业正在面对越来越严苛的政策。比如美国、欧洲和中国要求车企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欧洲计划在2021年将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削减近30%,至95克。中国最近还对新能源汽车实施生产和销售配额,配额将在2030年以前逐步提高。在纯电动汽车尚未成为主流的目前,车企要想符合相关政策,就必须推出更多混动汽车。
大趋势下碳价都大幅下跌 图片来源:Sandbag
而随着纯电动补贴的减少乃至消失,事实上也给混动汽车留下了喘息空间。再加上丰田开放混动专利,多重因素影响下混动汽车或许能够强横一时,在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时间中迎来一个高潮发展阶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混动汽车终究只是纯电动汽车普及前的“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被淘汰。比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将在2040年前禁止销售所有由内燃机驱动的车型,其中就包括汽油和柴油汽车、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在国内享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中,也不包括混动汽车。
看来,混动汽车在迎来一段辉煌时期后,还是会黯然落幕。(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