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医疗的千姿百态:火热、亏损、巨头亲赖
2019年,互联网医疗仍旧火热。
自2013年起,互联网医疗企业如春笋般冒出。时至今日,虽然大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倒下,但仍有新玩家不断入局。行业如此热门,除了国家政策支持,还有庞大的医疗刚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提供力量。纵观互联网医疗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野蛮生长阶段
2014年初,春雨医生、1药网、好大夫在线等以在线挂号和在线问诊为主的一大批互联网医疗产品走入大众的视线。其中,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轻问诊模式,一经推出即点燃市场。此模式能将病人分流筛选、节约病人时间,并且合理分配医生资源,平衡大小医院之间的用户量,让用户“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平台在短期内发展了大量的医生,并通过大量广告推广的方式获取了不少用户。
但,医生入驻形式的缺点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春雨医生客诉增多。与此同时春雨医生开始收取会员费,希望完善盈利模式,但此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主要业务仍处于轻问诊和挂号服务两方面,如此非刚需性的项目使得用户的问诊需求呈现出“低频、浅层次”的特点,并不能支撑起用户付费意愿。
行业探索阶段
在政策、技术和资本构成的“铁三角”温床里,医疗行业应当有着相当迅速的发展,但受中国国情影响,国内医疗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十分严重,优质医疗资源多在一二线城市汇聚,拥有大量需求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却医疗资源不足、落后。诸多问题使得行业发展缓慢。
另外,以挂号网(后更名微医)为例,其通过为用户提供在线预约挂号等服务屹立于行业中,在它之后市面上冒出不少在线预约和挂号平台。但此种加号预约的方式过于占用公共医疗资源,一旦政策出现调整,以预约服务为主的平台将受巨大影响,传太医、就医160就是典型的例子。
破局发展阶段
医疗行业具有 “医疗需求低频且分散,医疗供给量少且集中”的特点。如何捕捉医疗需求,高效组织医疗供给,成了互联网医疗在此阶段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除此之外,如何盈利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医疗市场急需一个打通供给、数据、服务的中心化服务体系,统一就医路径。
当用户需求得以有效疏导,医疗资源得以高效利用,才能根本解决目前医疗供需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而这一切都需要技术来做支撑。不论是智能诊断技术还是完善大数据,技术才是真正的破局点。因此,此阶段互联网医疗平台多以发展AI技术与完善大数据建设为主,如平安好医生于2018年4月推出了接入了智能问诊功能的“一分钟诊所”,妙健康在数据方面与华为、小米等17个品类300余款智能硬件进行互联合作。
互联网医疗走过三个阶段发展至今,依然“玩家”纷杂,竞争激烈。
巨头的花样玩法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中,阿里着重发展产业链中游,以云为支点,布局医疗智能化,服务企业端客户;而腾讯则以应用端为主,构建多个线上医疗服务入口的同时承接了多项线下服务相关项目,在与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方进行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大数据价值。
以AI、大数据为基础,腾讯、阿里这两家互联网巨头的触角已伸展到医疗的各个环节之中,将成为未来领域中“头号玩家”。不过,同是探索大数据价值,二者在战略布局、发展方式上略有不同。
在发展初期,由于此阶段企业端客户的购买需求、支付意愿等会强于用户端,因此以企业端为主要用户群体的平台更为吃香,医院药企为互联网医疗最早支付方就是有力证据。
以阿里为例,在阿里体系中涉及医疗领域的主要是阿里健康。不论是阿里健康、天猫医馆、云医院平台、Doctor You,还是其在17年与浙江省卫计委、杭州市余杭区、常州市、新华医院等合作搭建互联网医院及医联体服务,亦或者是在基因数据、营销等领域提供的服务,都突出了阿里主要针对B端客户提供服务的特点。
到发展中期,随着产品、用户使用习惯及上下游产业的逐渐成熟,服务于用户端的企业将迎来无限商机。比如说健康管理领域,用户使用、消费习惯的培养,将促进服务收费模式的创新;而如智能诊断等项目在经过测验后,被列入医保、健康险的报销范围里,将会大幅提升用户付费意愿,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此阶段,由于腾讯更强调应用端的作用,表现更为亮眼。从2013年上线微信智慧医院,到加入AI导诊技术,再到与多家医疗企业进行合作,试图打造从数据监测到健康医疗服务的闭环生态,到现今将医疗市场扩展至线下,腾讯的开放性更强,与通过向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希望借此占据“入口”的阿里形成强烈对比。
虽然,二者在“未来医院”、“智慧医院”、医疗AI等业务上高度相似,但腾讯、阿里在医疗领域并无“正面冲突”。可以肯定的是,腾讯、阿里这样资金、技术、产业资源优势都极强的企业,必定将大大推动医疗产业发展。
而在“就医统一路径”为发展最佳选择的情况下,此领域未来必定是朝着健康、慢病管理以及诊前、诊中、诊后等环节互相连通的方向发展的。因此我们大胆推测,在行业发展后期是协同竞争者将成为最大“玩家”。
行业垂直的千姿百态
2019年2月27日,平安好医生公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首次公布了平台付费用户数量以及付费转化率。作为去年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只“科技独角兽”,平安好医生2018年各项业务都保持高速发展,实现总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高于市场预估的29.6亿元;并且2018年全年减亏8.8%,运营费用占比下降约9.8%。
与之类似的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不久前也发布了2018年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度111集团净营收为17.8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1%。其中,2018年净亏损3.80亿元,比之2017年2.49亿元的亏损有所扩大,而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801亿万元人民币。
像平安好医生一样实现减亏的是少数,大部分互联网医药企业还是像1药网这样持续亏损。两份报表背后均指向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对的一大难题,即持续性盈利困难。百度医生关停,寻医问药网、就医160等互联网医疗平台裁员、转型,都与不具备可持续性盈利能力有关。
一边是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巨头,一边是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的痛点,“其他企业”如何是好?
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做服务不赚钱,做线下又太重,过往的流量变现也无突出进展,行业亟需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但雪上加霜的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目前仍未成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业务增长点又不足以支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过于依赖平安集团、用户虽多但变现能力差、平台用户留存率低”三点一直以来都是其无法回避的问题。但从去年的财报来看,以上问题有所缓解。据悉,平安好医生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四个版块业务: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互动。
与其他企业不同,平安好医生的策略是“多模式集结,形成闭环后构建统一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多模式连接助力推动,各项单一业务、融合性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得到提升,整个生态圈都被带动起来,是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地方。
再说爱帮诊,其紧抓医疗痛点“误诊”,通过发展AI技术降低误诊率,从三方面帮助企业在行业里站稳脚跟。一是用AI辅助采集病史,此举大量减少“病急乱投医”现象;二是通过AI大数据向用户提供最适合、最专业的医生,不仅能提高医疗效率,还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三是将AI与人工结合,通过协同降低客观误诊因素,比如说减少因与病人沟通时间较短而产生的误诊。此模式同样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总之,互联网医疗行业将持续火热,但受巨头参战、政策变化、处方外流等影响,行业未来仍有诸多挑战,局势还会发生变化。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本文首发旷创投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