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拼多多火了,社交新零售的红利究竟在哪?
文/孟永辉
拼多多火了,流量红利却没有了。
流量红利见顶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渠道下沉正在成为所有行业的主题。以社交为纽带建立的深度联系让人们看到了获取流量的简单且有效的途径,拼多多的成功便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代表。在社交电商的热度并未冷却的情况下,新零售时代的来临开始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社交新零售上来。
在各方势力的联合加持之下,以爱库存、贝店、云集、好衣库为代表的社交新零售平台不断涌现,即使是在被称作资本寒冬的当下,这些平台依然在用融资为我们展示着他们强大的吸金能力。动则上亿的融资金额、亮眼的成交数据、不断攀升的参与人数都在向我们展示着社交新零售的强大魅力。在流量红利见顶的时刻,通过将流量获取的渠道下沉至能够直接触达C端用户的小b身上,从而更快、更好地获取流量,似乎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然而,作为社交电商的变种,所谓的社交新零售或许并没有任何的新意,它仅仅只是在新零售逐渐成为发展主流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次略显敷衍的进化而已。可以确定的是,社交新零售缺少了新零售的真正内涵与意义,必然会陷入到概念与噱头横行的时代,最终所谓的社交新零售或许仅仅只是一个销售渠道而已。
当社交新零售在资本和巨头的联合加持下,俨然成为一个风口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到这个事物,并且真正找到能够促进社交新零售发展的最本质的原因,这样才能让社交新零售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口,而不是一个所谓的流量入口。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当下社交新零售的火爆呢?社交新零售的火爆局面还将会持续多久呢?
多种因素联合发酵,社交新零售的火爆并非偶然
提及社交新零售,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社交电商以及微商。作为以社交为主要纽带的存在,社交新零售、社交电商和微商其实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尽管叫法不同,但是三者之间其实都是以社交关系链为主打的商品销售模式。尽管“社交”的底色并未出现太多的改变,但是,“销售”的模式却一直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电商”到“新零售”,围绕着“社交”这个圆心所衍生而来的销售模式一直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并且不断让微商进化成为社交电商,再进化成为社交新零售。与“社交”有关的销售模式似乎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并且每一个似乎都踩准了行业发展的热点。但是,如果你真正了解这个过程,或许知道这其中因此,社交新零售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很多深刻的内部原因。
新零售成为下一个发展风口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社交与新零售结合顺理成章。以社交为突破口的商品销售模式一直都在进化,从微商到社交电商,再到社交新零售其实都在为我们展示着“社交”强大的结合能力。于是,当新零售逐渐成为下一个发展风口的时候,“社交”和“新零售”两种元素的结合变得顺理成章。在资本和互联网巨头的联合加持之下,新零售开始影响社交电商的发展,将“社交”看成是赋能的一种全新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要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社交和新零售两种元素开始融合在一起,两个原本就非常火热的领域开始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创业者都开始将目光聚焦在社交新零售领域里,一个基于社交新零售为基本概念的新的生态体系的搭建由此开始。搭建供应链、研发新技术、赋能上游产业等诸多与新零售有关的流程和环节开始在社交新零售领域当中出现。
在新零售逐渐成为一种全新风口的时候,社交电商同样需要加持新零售的概念,才能真正继续引领行业的发展。这个时候,新零售与社交的结合开始变得顺理成章,两者之间发酵必然会引起资本和市场的关注,这也是为什么以爱库存、好衣库、贝店、云集为代表的社交新零售思维持续获得融资的根本原因所在。
行业的发展不再仅仅只是需要平台和流量,而是开始需要更多深度赋能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个现象称之为“需求升级”,满足行业需求的升级成为一个全新风口。无论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还是以TMD为代表的新生的独角兽,其实都在通过改变来满足行业需求的改变。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被BAT不断加持,借助它们去重塑传统行业的运作逻辑,从而激活传统的活力。
在社交电商领域,同样存在这样一种境况。传统仅仅只是提供产品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B端用户的需求,除了产品之外,社交电商的参与者们需要更多元素的加持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新的元素其实更多地代表的是新零售的范畴,无论是技术赋能,还是模式赋能,其实都代表的是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将社交和新零售两种元素进行深度的融合成为一种可能。
行业需求的改变最终导致的是按照传统电商的逻辑已经难以在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必须去做那些B端用户真正需要,但是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才能真正让B端用户买单。这或许是导致社交新零售真正火爆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渠道下沉、推广模式的转变需要改变传统平台对用户的模式。传统电商时代,用户和商家需要在电商平台上才能完成交易,尽管这种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厂家到经销商,经销商再到用户的模式的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商品和用户之间其实依然隔着几道中间的流程和环节。尽管这些中间流程和环节已经得到了缩减,但是随着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他们之间的这些流程和环节依然存在着再度缩减的可能性。
渠道下沉是当下企业缩减成本的一个主要手段。通过将商品与用户之间的对接渠道进行再度缩减,企业可以进一步减少成本,提升效率。将平台的作用弱化,通过场景导入、社交对接等方式将商品与用户之间的渠道和流程进一步缩减,再度提升行业运行效率,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社交新零售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的出现真正满足了渠道下沉的需求,通过小b,我们可以将商品与用户实现对接,不再需要所谓的大型平台。我们现在看到的爱库存、好衣库、环球捕手等社交新零售平台,其实都是在发挥小b的力量,通过小b本身的社交影响力来卖产品,让用户直接可以对接到商品,进一步减少商品和用户之间的对接流程和环节。
从表面上看,社交新零售的火爆其实是资本和互联网巨头不断加持的结果,而从深层次来看,其实社交新零售的火爆有着很深的行业渊源。因此,所谓的社交新零售并不是由资本和互联网巨头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行业逻辑和原因,只有真正了解了社交新零售诞生的根本原因,我们才能抓住社交新零售发展的本质内涵与意义,真正把握社交新零售的风口。
风口之下,社交新零售的红利究竟在哪?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社交新零售的确是一个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风口,把握了这个风口,我们无疑找到了再度缩减中间流程和环节的方式和方法。由于人们对于社交新零售的粗浅理解,最终导致了人们仅仅只是将社交新零售看成是一个概念,而缺少对社交新零售的深度布局,最终让社交新零售有再度退化成为社交电商甚至微商的风险。那么,风口之下,社交新零售的真正红利究竟在哪呢?
高效的供应链是决胜社交新零售时代的关键所在。相对于电商时代仅仅只是搭建平台不同,社交新零售时代的需要更加深度的介入,其中搭建一条高效的供应链成为能够畅享社交新零售红利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我们将渠道下沉至场景当中,小b身上,还是其他的领域里,我们都需要一条高效的供应链才能真正实现提升行业运行效率的目的。
无论是借助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让商品生产更加有目的性,还是进一步缩减商品和用户对接的流程和环节,其实都在搭建一条高效的供应链,只有真正能够搭建一条高效的供应链,才能真正让社交新零售的效率真正得到提升,而不是仅仅只是打造一个概念,实质却依然是社交电商的那一套。
赋能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盈利的多寡,社交新零售的另外一个红利点在于赋能上。对标当下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的盈利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电商平台的主要盈利点在于广告费和服务费。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当下电商的主要盈利点在于能够为商家提供多少产品和服务。即使到了社交新零售时代,社交新零售的平台的盈利点依然在于赋能上,在于他们究竟可以给大B和小b提供多少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社交新零售的另外一个红利点在于赋能方式的多寡,赋能的深浅上,如果仅仅只是输送流量,而不去做深度的工具赋能、技术赋能和场景赋能的话,那么,当流量红利不再的时候,社交新零售依然摆脱不了流量红利见顶的尴尬,同样会遭遇诸多尴尬。社交新零售的另外一个红利点在于赋能的深度和广度上,只有真正提供多元的赋能,才能保证赋能的有效,才能有B端用户愿意买单,社交新零售才会有更多的盈利点。
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社交新零售的红利期的长短,社交新零售的另外一个红利点在于技术的先进性上。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会加持社交新零售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很多资本都在投资社交新零售的项目,但是,他们的技术依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驱动的。这种只打概念,不做本质改变的操作方式仅仅只是一种营销的逻辑,并不能真正触达到社交新零售的本质。
同样地,他们并不能够真正走得更远,只是会继续在概念的更新换代当中逐渐远离社交新零售的本质。对于社交新零售来讲,新技术才是真正驱动他们走得更加长远的关键。无论是平台技术,还是外部的技术,社交新零售都应该将新技术看出是一个红利点,并且不断布局,只有真正取得了在技术上上领先,社交新零售的玩家,才能走得更远,而不是仅仅只是一味地做概念,却缺少对于社交新零售的实实在在改变。
资本的加持,互联网巨头的加入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社交新零售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延续。其实不然,所谓的新零售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互联网的概念,而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行业内涵和内在原因。只有真正弄清了社交新零售火爆的根本原因,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社交新零售的风口,而不仅仅只是跟风打概念,做营销,而是真正能够借助社交新零售去解决行业的痛点和难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