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对城市的进化有过这样的思考:“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有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
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的“未来的乡村 未来的城市”分论坛上,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仍在继续。全世界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向城市迁移的潮流远未结束,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又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源枯竭、公共安全隐患等一系列困扰管理者的“大城市病”。
这样的背景下,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形态?有人在理论层面做出了可行性研究,而在实践层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向这一方向布局,阿里、百度、华为依托于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已经在“智能城市”的赛道上率先突围。
两点共识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带动下,中国已经有超过83%的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能城市”,不管是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还是各个赛道里的科技公司,几乎都在为“智能城市”建言献策。
可目标是明确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概念模糊、各自为政、脱离实际、安全隐患成了智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四个误区,以至于多年来都停留在概念和测试阶段。也并非毫无建树,至少在多年的讨论中对“智能城市”逐渐形成了两点共识:
一是高效和绿色。
当前大中型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正是环境的恶化,如果再深究的话,和无节制的能源消耗痛痒相关。于是在新型智能城市的使命上逐渐达成了共识,即节能减排、高效绿色是必须要达成的目标。即便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是智能化的终端,但如果城市本身依然是不堪负荷的“机器”,俨然也不是城市智能化的方向。
二是互联与互通。
交通拥堵是所有大型城市的致命问题,“通勤”也正从一个外来词汇被赋予更多贬义,互联与互通也就成了智能城市势必要跨过去的一道门槛。进一步拆解的话,“互联”的前提是城市的信息化,智慧政务里“最多跑一次”的口号就是如此;“互通”要解决的是城市的拥堵问题,动辄堵车一两个小时显然不应该是未来城市的常态。
借用百度副总裁王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说法:从全球视野观察智能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各类机会与挑战,以中国市场进行切入分析,或可得到较为实用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任何一个场景、任何一个地方的规模都是相当大的,人也是很多的。当我们有足够多的场景,有足够多的数据,有足够多的人才,有足够发达的基础设施的时候,很多创新就会在中国首先出现。
事实却也如此,在智能城市的探索者中,中国市场早已出现一批领头羊。
三大流派
只是弥合了共识的问题,在智能城市的实现路径上仍然存在“分歧”。
毕竟不同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基因、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优势,给出的方案自然会有所不同。就目前市场上的践行情况来看,已然出现了三大流派。
1、以阿里为代表的操作系统派。
电商起家的阿里在智能城市中的方案类似于操作系统,阿里将其包装为“城市大脑”。
在阿里云发布的《城市大脑探索“数字孪生城市”》中,给“城市大脑”有着这样的描述: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汇聚城市的全量数据,对数据和视频进行实时分析,并在感知、理解、决策、搜索、预测和干预全流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阿里的切入点是城市治理,过去20年里的城市治理多半从单一硬件入手,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城市最具战略价值的应是数据,城市治理的本质是网络协同,因此也就无法解决数据多但效果少、单点强但全局弱、科技新但落地少的桎梏。
其中的逻辑在于先帮助城市建立一个数据中心,然后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智能化的应用,进而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扩展,属于典型的电商式思维。
或许可以用“操作系统”来形容城市大脑扮演的角色,每个城市都像是一台超大型的计算机,阿里的“城市大脑”就好比是计算机中的Windows,智能交通、智能规划、智能能源可以类比为office等垂类应用,物理世界杯全面数字化,最终将改变城市的治理方式以及管理者的思维。
倘若这样的模型可以建成,对城市管理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2、以百度为代表的AI派。
从AI底层技术,到对话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再到智能城市,百度人工智能近几年完美演绎了“中国速度”,可以说是智能城市中人工智能派的C位担当。
百度智能城市“ACE王牌计划”就是一个例子,基于百度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Apollo、百度云、百度大脑等技术和能力,打造城市级平台生态,以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城市为发展脉络,让AI走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其中在交通出行和城市综合治理两个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
针对交通拥堵治理,被提出最多的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即以数据抽样的方式预测拥堵概率、车流量等,一般认为可以降低10%—15%的拥堵时间。百度的解决方案是“AI思维”下的新型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基于路口视频、路侧传感器数据等优化红绿灯信号灯时长,经过测算可以降低30%到40%的拥堵时间。
在城市综合治理方面,百度和海淀区西北旺镇联合打造了智能城市的“样本间”,涉及交通、环保、教育、农业、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比如在智慧管理方面,百度利用自身擅长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挖掘、分析、深度整合利用西北旺镇的互联网数据与政务数据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运行分析、人口大数据分析、预警分析等服务。
智能城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海量信息如何快速、合法的汇聚并进行人工智能决策,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性”业已成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从芯片到深度学习框架、平台、生态进行AI全栈技术布局的百度,已经与北京、上海、长沙、海南、长春、合肥、宁波、天津等十余个省市地区达成战略合作。
3、以华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派。
在通向“智能城市”的道路上,华为又有所不同。
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裁张延德在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最大的挑战是需要所有参与者都应摒弃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想法,要有扎扎实实的投入,要有战略的耐心,要有把智慧城市作为长期的用数字信息技术去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并且引领城市向未来发展的长期过程。”
相比于存在急于求进嫌疑的“操作系统”,华为的实现路径是“神经系统”,并分成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建设“一云、二网、三平台”,即物联网和城市通讯网,业务使能平台、大数据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平台。
第二阶段,打造城市神经系统,包括城市本身的周边系统,实现城市的万物互联,信息由下向上可达,一些指挥和指令由上到下进行传递。
第三阶段,发布城市智能体,诸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与互联网玩家相比,华为擅长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和系统集成,利用传感器等方式让物理世界信息化,然后再赋予其智能化。选择这一思路,可以说是最符合华为现状的结果,诸如浪潮等同样背景的企业也有着相似的做法。
一个标准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快乐”。
正如王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观点:“我们帮助城市管理者提高效率和水平,解决’不幸福’,最终让每一个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获益,满足幸福感。”人们的幸福感,大抵就是衡量智能城市建设正确与否的核心标准。
虽然智能城市的建设已经出现了三强及各自代表的三个流派,阿里的重心在于运营操作系统,百度聚焦于用AI去解决智能城市的顽疾,华为想要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但“幸福感”或将影响三种方案的接受度和演变趋势。
一方面,三大流派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出发点。
比如百度与青岛市政府共同打造的“青岛城市大脑”,同样是从基础设施的维度推荐城市智能化。只不过就现阶段而言,百度首先找到了人工智能在城市中落地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已经有着可观的应用前景,成为撬开城市智能化的支点。阿里的操作系统、华为的基础设施也都是基于自身视角的判断。
另一方面,三大流派在实际探索中,已然达成了一些统一的思路。
比如在智能驾驶领域,百度在2018年提出了“智能的车”+“智能的路”,在Apollo发力自动驾驶技术的同时,也在推进车路协同、智能停车及自动泊车、智能车辆管理与调度等,输出最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来打破“数据孤岛”。而随后,阿里云、华为也提出了车路协同的战略。
诚然,城市的智能化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大流派最终将殊途同归。正如王路所说:“建设智能城市的过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并不急于对这场竞争下结论,如同百度副总裁王路所说的:“与其满足每一个人完全不同的幸福感,不如我们先解决大家共有的一些不幸福的感觉。”
在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的使命中,看点在于能否找到绝佳的着力点。从这一点来说,阿里、百度、华为都已经找到了各自的致胜点,智能城市的三强或已率先锁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