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林肯实施“中国首位”战略 谋求在华市场新突破
作者:猫某人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作为二线豪华汽车品牌的一员,林肯汽车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销量表现不尽人意。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五年,林肯汽车决定对其大获成功的服务理念进行升级。
首家全球旗舰店落户中国
3月11日,林肯首家全球旗舰店——上海永达外高桥林肯中心开业。上海永达外高桥林肯中心是该品牌在上海所开设的第六家林肯中心,同时也是林肯的第一家全球旗舰店。
该旗舰店按照林肯全球最新最先进的设施标准建造,全方位提升店内环境,完善售前售后服务流程、加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向客户提供林肯品牌专属体验。
林肯亚太及中国区总裁毛京波表示:“林肯首家全球旗舰店落户中国,正是林肯品牌践行‘中国首位、客户首位′战略的重要体现,接下来我们还将围绕首位战略推出一系列举措,提升实力,为客户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务与体验。”
GPLP犀牛财经认为,林肯2018年在华销量为5.5万辆,这个成绩并不算好,如今狠抓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出路。
全面下调零售价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我国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将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我国制造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将由现行的16%下调至13%。部分汽车厂商闻风而动,先后宣布下调麾下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加入到降价阵营。
3月17日,林肯中国官方发布消息称,为积极响应国家下调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政策,同时更好的彰显林肯早前制定的“中国首位、客户首位”战略,林肯决定下调全部在华销售车型的官方指导零售价,调整后的厂商建议零售价于17日起生效。
GPLP犀牛财经认为,除国家政策的原因外,降价也是林肯汽车为消除最后一丝“消费升级犹豫”所做的努力。
无论在主观层面还是客观层面,消费升级正成为驱动消费决策在结构层面不断上行的最大因素。随着物质条件的富足,人们对更好生活品质的诉求也日益强烈。在中国,这一趋势已在商业世界的各个角落得到体现。
然而长期以来,汽车消费行为似乎仍被排除在上述现象之外。尽管进口汽车的品质获得了绝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同,但在其他消费领域中逐渐消退的圈层概念仍清晰地存在于汽车消费行为中。
对于潜在的进口豪华车客户而言,减税政策无疑是一个利好。
走进国产化阵营
2018年国内主流车市场出现萎缩趋势,但豪华车市场却一片大好,以奥迪,奔驰,宝马为首的豪华品牌都出现大幅增长,年销量都超过60万辆。
中国的豪华车市场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以至于各大豪华品牌纷纷在中国合资生产,进一步降低生产和销售的成本。不过,国产化同样会带来相应的问题,比如品控差异,工厂水平等,这也是一部分豪华品牌不国产化的原因之一。在2018年豪华品牌销量排行榜里,只有保时捷、雷克萨斯和林肯三个品牌目前还没有实现国产化。
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一员,林肯的销量表现真的不尽人意,2018年全年销量只有5.53万辆,这与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品牌有着很大差距。林肯在华销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局面,即便旗下的车型配置再高动力再强依旧提不起销量,它输给凯迪拉克的主要原因就是品控以及售价,林肯汽车质量可靠度一般且由于纯进口售价优势较小,所以导致林肯汽车销量一直上不去。
不过这一现象或许将迎来转机。2018年,林肯官方宣布在2020年前正式国产五款车型,其中包含林肯Aviator、全新一代林肯MKC、全新一代林肯MKZ、林肯Nautilus以及全新轿跑车型。届时林肯汽车的售价也会大幅下探,有望和自家的凯迪拉克一决高下。
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张豫指出:“入门级豪华汽车的制造商必须选择本地化生产,否则他们就无法与本地化生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经过了几年的稳定增长,林肯决定开始在中国生产是很自然的结果。”
对于林肯这样新进入中国市场的高端品牌,其在中国庞大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 “林肯之道”的品牌形象尚未完全树立起来,在中国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