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费金融盈利分化 招联增速个位数、马上消费金融仍高增长
作者:宇方九克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尽管消费金融是时下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但其经营状况并不相同。
日前中国联通和重庆百货发布年报,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两家行业头部企业的经营状况随之披露。IPO君发现,两家公司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和扩张,但净利润增速相差特别大。
2018年财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达747.48亿元,同比增长59.11%;营业收入达69.56亿元,同比增长67.10%。净利润为12.53亿元,同比增长5.37%。而2017年净利润为11.89亿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266.97%。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2018年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为402.62亿元,同比增长26.61%;营业收入82.39亿元,同比增长76.51%。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38.6%,尽管没有去年的倍数增长,但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
IPO君注意到,过去一段时间里,消费者信用需求不断增加,消费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众多消费金融机构进入该领域,但消费金融的风险也显露无疑。
获取资金成升高
消费金融在2016年到2017年快速发展,得益于2015年央行多次降息降准,给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提供了货币宽松和资本获取成本低的环境。加之2016-2017年国家收紧房贷,加之银行借贷条件受限,居民消费贷款需求开始向互联网转移。
然而,消费信贷与国家去杠杆政策相背离。一方面是国家出台政策去杠杆,减少银行放贷,一方面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加进而影响贷款规模扩大。消费金融杠杆率下降进而影响整个行业获取资金难。
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8.01%和9.72%。从盈利能力上看,招联消费金融更胜一筹。这或许和获取资金成本有关。
据IPO君了解,招联消费金融是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在2015年联合创办的消费金融机构,成立的第二年就扭亏为盈。银行系依靠自有资金和同业拆解等方式获取低成本的资金。马上消费金融除了重庆银行持股以外,其他股东除自有资金以外获取资金成本都要高于银行系。
在政府对于消费金融和P2P强监管后,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都在随之提升,低成本高利润的红利已经消失。企业成本升高以及受放贷利率限制,盈利空间被压缩,消费金融行业基本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速的走低,主流消费随着经济疲软,奢侈消费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影响。消费金融受到监管以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逐渐回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吻合的轨道上来。消费金融的业绩会对居民消费结构做出明显的反馈。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消费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据IPO君了解,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占GDP的12%,虽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20%,但居民消费任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金融用户受经济放缓影响明显,包括就业,收入等不可预期的变化,消费金融用户信用风险水平上升。另外一部分用户存在多方借贷,以新还旧,甚至恶意逃债等现象。
如果一个家庭背有抵押贷和消费贷,一旦还款额超过了家庭可支配收入,首先他们会选择违约消费贷,最后被迫选择抵押贷。如果居民负债率持续增加,那么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率会上升,出现坏账的可能性也会升高。
征信体系不完善
中国对消费金融的征信体系尚不完善,对于消费金融的客户群体授信难度比较大,有些用户依然没有被纳入征信范围,而且企业建立独立的风控体系需要较长时间,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依然存在。
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从2012-2017年激增。消费金融针对的是年轻、低收入人群,他们对应于借贷需求的更高。但是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高于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给那些商业银行覆盖不到的客户提供了借贷平台,所以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客户信用风险和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消费金融公司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和更高的不良贷款率。
在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经营上也暴露了问题,比如,骗贷,过度征信,暴力催收,大学生网贷等。为了整顿这些行业不良公司经营,国家出台了对于公司资质和行业监管的政策。短期来看,消费金融一定会受影响,业绩指标增速放缓,但是对于规范整个行业具有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