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大事件之一,这家公司也交出了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年后的第一份年报。
3月22日,恒大健康集团发布2018年全年业绩公告,多项核心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会员消费额34.6亿,同比大增139%;营业额31.33亿,同比大增136%;毛利润11.45亿,同比增长35.3%。
大健康业务保持稳健发展
恒大健康营业额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恒大‧养生谷的收入从2017年人民币13.13亿元上升到人民币31.24亿元,增幅达137.89%;医疗美容手术及健康管理收入则减少至860万元,比2017年的人民币1510万元下降43.03%。
经过5年调研和探索,恒大健康重点打造的养生养老拳头产品“恒大养生谷”深受市场追捧,是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截止12月底,恒大健康已在三亚、海花岛、西安、郑州、镇江、湘潭、南京、云台山、重庆、沈阳、梧州、呼和浩特等12个宜居胜地落地恒大‧养生谷。
恒大养生谷通过整合一流的医疗、健康管理、养生、养老、保险、旅游等资源,搭建会员制平台。无论是老人、年轻人还是小孩,都可在养生谷获得多层次分级医疗服务、全龄化养生服务、高精准健康管理服务和多元化养老服务。恒大养生谷会员费增长惊人,2018年度会员消费额为人民币34.6亿元。
通过独创的颐养、长乐、康益、亲子四大园,恒大养生谷提供全周期、高品质、多维度的867项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会员的全方位需求,填补国内空白。恒大健康董事会主席时守明称,恒大养生谷项目已经实现标准化,并计划在将来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方面可以大规模复制。
不过,伴随着养生谷的扩张,恒大的销售成本也在上升。据报告披露,恒大健康的销售及营销费用从2017年的7050万元上升到本年度的2.66亿元,增幅为277.08%。主要因为“恒大·养生谷”的市场推广费用增加,与合约销售有关的销售佣金增加。时守明对此表示,在健康产业方面,“短期内,我们今年可能是要上15个以上的项目,今年的市场销售、消费额将达到100亿以上。”
恒大健康业绩受累投资FF
根据业绩快报,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部分预计亏损17亿元,公司预计净利润3亿元,总体预计亏损14亿元。录得净亏损主要由于新能源汽车部分预计在2018年度有大约17亿元净亏损,由于该集团通过权益法核算承担了2018年投资SmartKingLtd.(恒大健康的联营公司)后其所录得的亏损以及需承担有关贷款利息支出等费用。
恒大健康2018年6月25日曾发公告称以67.46亿港元收购Season Smart Limited(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间接获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恒大高调宣布正式入主Faraday Future(简称FF)。不久之后,原股东贾跃亭提出时颖的8亿美元已基本用完,要求时颖再提前支付7亿美元。时颖为了最大限度支持合资公司的发展,与贾跃亭签订了补充协议,同意在满足支付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支付7亿美元。
随后贾跃亭利用其在合资公司多数董事席位的权利操控合资公司,在没达到合约付款条件下,要求时颖付款,并以此为借口于2018年10月3日在香港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剥夺恒大作为股东享有的有关融资的同意权,并解除所有协议。在2018年10月至12月期间,双方关系开始恶化且矛盾不断升级。其间FF多次申请紧急仲裁,要求剥夺时颖公司的融资同意权和资产抵押权。
在过去一年,恒大健康市值大涨。入股FF之前,恒大健康股价4.35港元,最高曾涨超过17.7港元;截至3月7日收盘,股价为11.58港元,涨幅达到2.66倍,市值增加约600亿元港币。值得注意的是,在与FF“分手”时,恒大健康还获得了FF在广州南沙拿下的土地。
“南沙那块地属于恒大健康投资FF的一部分,属公司前期投资所得的资产。”上述恒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恒大健康亏损的17亿元与南沙基地的价值无关。由此也可以看出,尽管恒大健康的业绩受累于投资FF表现得并不理想,但从公司投资角度来看,恒大在这次交易中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吃亏。
汽车板块成为业绩增长新引擎
FF和恒大健康的矛盾,并没有减缓恒大健康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步伐。纵观恒大的种种举措,虽然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晚,但并不妨碍它的快速增长,恒大的每一步都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补强竞争筹码。从产品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再到整车制造、营销售后,不管是研发、制造还是流动,恒大造车的全产业链闭环呼之欲出,高科技之路迈得坚定而稳健。
自2017年宣布进军高科技产业以来,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部署“兵力”建立新的城池。比如去年9月,恒大入股拥有全球最大汽车经销商广汇。随后,恒大继续扩大汽车业务版图。其实,回顾恒大造车进程可以发现,在去年年底与贾跃亭控制的FF“和平分手”后,其在2019年短短的两个半月时间内,已经投入超过80亿元。
今年1月15日,恒大健康斥资9.3亿美元收购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 51%的股权;此后的1月29日,恒大健康以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这两笔投资一举奠定了恒大的技术优势,让恒大具备了世界级的电动车研发、制造、量产能力。
1月24日,恒大健康全资子公司恒大新能源动力(深圳)有限公司以10.59亿元入主上海卡耐新能源,让恒大拥有了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这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标志着恒大已完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将通过产业协同占领行业制高点。
上周,恒大健康再度发布公告,公司和天津天海同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及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超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公司以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份。该公司持有荷兰e-Traction公司的全部股权,这使得恒大引入了全球最先进的轮毂电机驱动技术。
至此,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恒大健康在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电池、充电桩、销售网络布局上已经基本搭建完,曲曲折折用时7个多月。根据公开的信息粗略算下来,这些费用加起来已经超过了350亿元。如果200亿元是造车的资金门槛,那么恒大健康所花费的已经远超过这一数字。
在造车方面,恒大健康表示目前已完成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目标运用3–5年时间成为全球其中一间规模最大、品牌最响、品质最好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有市场人士认为,在技术优势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加持下,恒大新能源汽车有望快速成为行业领导者,成为恒大健康在大健康产业外的又一重要增长引擎。
恒大健康的汽车布局还有两大挑战
从点到面,恒大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有条不紊的完成全产业链的布局,不仅彰显了恒大在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和执行力,也映射出其在进军新能源汽车业务之前就已经具有系统的战略思考与清晰的投资逻辑。
恒大健康做汽车也存在不少明面上的优势,一方面,广汇旗下的庞大经销商网络若能为恒大服务,将会给其的销售带来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造车非常烧钱,恒大健康背靠恒大集团,最不缺的就是钱。只要恒大健康发展,并且决意好好造车,舍得往造车上投入资源,那么资金自然不是问题。
但从眼下来看,恒大健康的新能源汽车布局仍然存在两大挑战: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
恒大的入场,可以说踩在了新能源汽车正盛的风口浪尖上。在资金的推波助澜下野蛮生长,恒大可以大量圈地建厂,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从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看起来,新势力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传统车企几十年技术与经验的积累,但这中间问题多如丛生的杂草,产品质量与服务时常被人们诟病。
2018年以来,沃尔沃、标致雪铁龙、捷豹路虎、奔驰等制造商纷纷加入了全面电动化的阵营,这进一步激化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荣威新能源、广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等国内主力传统车企,已在新能源领域推出多代产品,在技术、渠道还是产品力、品牌力等方面,都有很深厚的积累,远非一般的新造车势力可比拟。
今年下半年9-3X的推出将是NEVS的一个重磅,恒大能否依靠NEVS打响进军汽车市场的“第一枪”至关重要,这将决定一个品牌的生存和长久生存的机会,而以目前进展相对较快的造车新势力为例,蔚来目前首款车ES8已经完成1万辆交付目标,第二款车ES6也已上市,计划今年3月开始交付;威马汽车首款车EX5已于2018年9月28日,开启交付,其第二款车威马EX6计划于今年9月上市;小鹏汽车首款车G3已经上市,并开始交付。
其次,从内部环境来看,恒大整合收购企业存在不小挑战。
不可否认,经过一系列并购,恒大已经完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闭环,但摆在恒大面前的挑战,还有很多。但回望恒大汽车的快速扩张,它似乎在复制恒大俱乐部的成名之路,然而汽车是一个技术经验累积的行业,它与体育行业大相径庭,每一个环节几乎都会影响成败。
通过收购,占有一家整车制造商或者电池企业的最大股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备等都是现成的。比如说,NEVS痛快地出让控股权,实则是因为囊中羞涩,难以负担新车研发以及建厂投产的巨大资金需求。恒大作为NEVS的最大股东,可能需要对NEVS现有的架构或者生产线等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改造。
再比如,恒大与科尼塞克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就像国内传统的合资厂商一样,核心专利技术必然不会拱手相让,恒大也不应开心过早。以收购沃尔沃的吉利为例,在100%控股的情况下,吉利花费了5时间在整合、引进、消化以及吸收沃尔沃的技术上,恒大要想从科尼塞克项目上看到成效并收获成果,非立竿见影之事。
总结来看,资金是造车新势力的入局门槛,但事实上,有了资金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买买买看似是造车的捷径,但根本上,捷径一点也不快,产品力、战略战术等是市场检验必不可少的环节。恒大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更多的还是传统汽车制造商。所以,汽车市场的竞争形势并不比房地产要宽容缓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