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例“闻名全球”的空气污染案例,伦敦雾霾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工业时代,终结于20世纪60年代的清洁空气法案,在漫长的岁月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幽默著称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曾“深受其害”,在一次演讲中,由于雾霾降低了能见度,只有寥寥几位观众摸索来到演讲厅,以至于不得不缩短此次演讲。
伦敦雾的种种插曲,流露出了穹顶之下的压抑与恐惧,而这原本象征经济繁荣的标志也在不断反噬着社会与经济。换言之,看似无关紧要的气象环境,实则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日趋成熟,气象经济浮出水面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类国内外普遍存在的气象谚语已经指导着人们的日常安排,而随着经济日益繁荣和社会分工细化,气象服务对经济生产活动的价值不断提升,催生了气象经济。
上个世纪4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便开始探索气象服务的商业化道路,如今美国、欧洲等市场已步入了成熟阶段。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发达国家,工业革命逐渐兴起于棉纺织业等多个行业,社会经济由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不过,这些商业社会并没有完全摆脱过去农业生产的宿命,建筑施工、航运、交通等户外生产仍然受到天气影响,如何减少商业活动的不确定因素,成为了气象服务商业化的导火索。
以美国为例,面对个性化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其推动国家公益气象服务向私营化发展,私营气象公司陆续诞生,并有偿为相关行业输送天气、水文、森林火灾等特供气象信息服务。截至2018年,美国气象服务产值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而同为佼佼者的欧洲,目前产值更是高达6000亿美元。
相比之下,国内气象经济起步较晚,但在不断探索以及商业化放开后,玩家们也于C端市场之外逐渐打磨出了B端的变现能力。
当发达国家的气象经济“热火朝天”了40年,我国政府与气象部门也首次提出了气象经济的概念,但理论研究乃至具体实践都与前者存在不小的差距,发展相对缓慢。2001年后,中国加入WTO,间接推动了国内环境服务的发展,气象经济逐渐萌芽,并在2015年逐步放开了商业化气象服务。据《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国内气象服务的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000亿人民币。
目前,国内气象服务企业仍是为数不多的新物种,不妨以业内先驱墨迹天气为例,自2010年创立以来,墨迹天气已为5.5亿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近几年更是积极探索与农业、物流、航空等行业的融合发展,逐渐摸索出了商业模式的多元形态,成长潜力不容小觑。
二、双轮驱动,墨迹天气领跑国内赛道
著名交易员亚历山大·埃尔德曾总结道:“在任何专业领域内,真正成功者的唯一目标就是将自己提升到最佳境界。”换言之,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巩固自身优势,才能跻身且稳住业内的头部位置。而作为国内气象服务的先行者,墨迹天气又何以领跑赛道?其发展模式将给国内方兴未艾的气象经济带来哪些启发?
在“数文明”时代,大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深耕气象服务十余年的墨迹天气,无疑在气象数据及用户数据维度积累了殷实的家底。
在涂子沛的《数文明》一书中,其将大数据与人类文明融合的新阶段定义为数文明时代,鞭辟入里地阐述了大数据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价值。当然,在气象领域,数据价值同样不可或缺,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更是身体力行地演绎了对数据资产的重视,五十多年如一日观察并记录当天的气温、风力等信息,为他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因此,历经近十年的沉淀,大数据无疑成了墨迹天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据了解,墨迹天气不仅与国家气象局达成了合作,同时还携手国内外专业气象机构,每天能收集350G量级的数据;而在专业数据之外,其还推出“众包数据”模式,聚合用户数据作为官方气象数据的补充。对于坐拥5.5亿用户、活跃用户覆盖率达到67.7%的墨迹天气而言,率先于业内搭建真实丰富的气象数据库,似乎并不是天方夜谭。
得益于海量数据的沉淀,墨迹天气的AI力量也将在气象服务层面展现得游刃有余,而借助合适的场景落地也能进一步释放技术的商业价值,深挖企业护城河。
两会期间,墨迹天气创始人兼CEO金犁在接受新华社的采访时强调,墨迹天气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15%,并将长期拥抱人工智能,借助技术优势强化数据分析能力,以此提高气象预测精准度。目前,墨迹天气已经在C端推出了短时、时景、观云识天等产品,在B端也推出了2小时内“短时预报”和1-15天的“中长期预报”解决方案,其中“短时预报”更是依托AI技术在时间、空间维度实现颗粒度更细的分钟级公里级预报,在物流、电力、航空、智能家居等行业发挥服务价值。
以墨迹天气“短时预报”最为合适的应用场景——外卖行业为例,一方面,其能帮助外卖平台根据天气情况提前调配商品、分布骑手运力,从而缓解平台的峰值压力;另一方面,也将依据天气恶劣程度给到更为精准的补贴预测和餐品送达时长预测。总而言之,其“预言家”身份可以帮助外卖平台降低天气因素带来的经济损失,因而截止去年8月,其也吸引到了头部外卖平台的深度合作。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新实体经济”概念中,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之力赋能实体企业转型、提高效益的企业便属于新实体经济。由此不难理解,手持大数据、AI等利刃的墨迹天气,以高精准度的气象解决方案为农业、物流、航空等行业排忧解难,为国内气象服务企业摸索出一条可行路径,无疑也是新实体经济的典型玩家。
三、着眼智能开发,深挖气象万千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标海外市场,国内气象企业依旧长路漫漫,如何利用智慧气象发展的机遇,并在商业价值之外发挥更强的社会影响力,是往后气象服务企业继续探索的航向。
一方面,通过社会资源与气象资源的高效嫁接实现开放共享,由此释放更强服务潜力,将持续利好墨迹天气等气象服务企业的发展。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对于气象企业而言,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有望以优势互补的方式提升现有的气象服务实力。而2018年墨迹天气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成立了墨迹天气智慧气象研究院,将在共同开发中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例如,同年其携手全球地理位置数据平台推出的国内首个高清可视化气象云图,便让用户能更直观低了解全国天气情况。
当然,政府力量的介入也将成为推动行业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一,政企联合打造智慧气象大数据平台或将实现双方数据信息的融合对接,进一步推进气象基础数据的开放共享,随着气象服务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渗透,新一轮气象数据应用红利也将袭来;其二,作为以大数据、AI为驱动力的企业,墨迹天气等气象企业将长期保持对技术迭代的渴望,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无疑能够缓解研发过程的现金流等压力。良好的环境无疑是气象服务企业茁壮成长的土壤。
另一方面,享受社会资源赋予的发展红利后,墨迹天气等气象企业也需针对不同行业的切实痛点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挖掘智慧气象的更多社会价值。
吉林省气象局马宏滨曾强调:“气象要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进行融入式发展,融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换言之,气象企业可以面向当地高度依赖天气情况的行业推出个性化气象服务方案,保障经济发展。气象企业则能延伸商业边界,在满足更多领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张,由此打消外界对其商业模式单一的疑虑。
然而,气象作为关乎民生大计的行业,终究要走出一条公益之路。据中国气象局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气象灾害共造成死亡失踪913人,直接经济损失2849亿元。对于这些气象灾害,墨迹天气则围绕“如何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这一愿景,践行气象服务的社会责任,结合AI、数据技术通过提前预警帮助社会降低风险与经济损失,并在全民环保的时代命题下,在生态环保、污染防治等领域释放更多社会价值,促进整个行业正视气象服务的社会公器使命。
四、结语
“气象是经济发展的一把‘盐’,放多放少会影响到能否炒好经济这盘菜。”金犁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的这一比喻十分有趣,且又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气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输在起跑线上”的国内气象经济而言,能否借由墨迹天气等气象企业炒好经济这盘菜?能否在小步快跑中补足几十年的发展落差?值得期待。
作者:钱皓,平梦菲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