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之后,趣头条有了新风向。
先是在内容上推出了“放心看计划”,而后联合人民健康讨论“融媒体背景下的健康传播”,紧接着是三甲名医互动平台“人民好医生”的加入……
咬紧新兴市场的趣头条,早已是五环外最主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原以为趣头条会为了支撑股价和营收,尽可能快的将流量进行商业化变现。
结果却有些预料之外,趣头条并没有刻意讨好资本市场,而是在健康等垂类内容上深耕。
01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趣头条为何瞄准了大健康?
很多人习惯将趣头条和拼多多相提并论,拼多多引以为傲的“五环外生意”,用来形容趣头条似乎也不为过。
小镇青年、农村用户、三四线城市中年女性,这些被主流互联网排除在外的用户,成了趣头条的核心用户群。以至于腾讯早先投资趣头条时,给出的说法就是:趣头条敏锐地抓住一、二线以外城市社交流量的快速崛起,为大量非一二线城市用户提供资讯和内容消费体验,是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腾讯看到的价值点在哪里,趣头条的市值和营收增长已经做出了回答,而更深层次的价值是什么?可能是差异化的用户行为,和背后的想象空间。
一二线用户的朋友圈里,多半有着人设的需要,发张照片都可能P图三四个小时。三四五线用户的朋友圈,现实主义色彩更浓,健康、养生、育儿类的内容随处可见,一切为了服务现实生活的需求。
据《健康中国手册2018》披露的数字,超过九成公众购买过健康产品,七成以上中老年不熟悉互联网权威资讯获取渠道,在中老年网民关注度最高的谣言中,排名第一的正是健康类资讯......
用户需要可能是趣头条瞄准大健康的原因,事实却也如此。趣头条在2018年推出“放心看计划”后,健康类内容的日均PV增幅高达80%,进入2019年后,趣头条的“放心看计划”在大健康平台内容全面升级。
看来,趣头条已经在大健康上尝到了甜头,并有了深挖的念头。
02
觊觎大健康市场的玩家中,趣头条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前几年被寄予厚望的是“互联网医疗”,几乎所有的头部玩家都打出了“互联网+大健康”的旗号,线上问诊、医联体、互联网医院等模式也相继落地。
但互联网医疗给人的直接印象就是“慢”,辗转了好多年还在“原地踏步”。有人说医疗行业太过特殊,也有人说医生群体太特别,也有人直接避开医疗,转向健康消费升级,可盘子始终做不大。
比较知名的玩家中,微医和好大夫在线的模式一直是ToB和To G的,在用户层面上要么以医生为抓手,要么通过在线挂号等撬动用户需求,如何向三四五线市场扩张,几乎看不到可行的方向。
趣头条会是站在门口的野蛮人吗?需要验证内容端切入大健康的可能性,还要拿出可行的商业模式和打法。
资讯阅读是一种高频行为,尤其是趣头条的“阅读积分”模式保障了足够的月活。倒是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之类的医疗App被认为是一种低频使用的产品,以“病”的次数来衡量使用频次。春雨医生等也试图用健康管理的概念进行用户沉淀,却未能解决用户的增长难题。
至少在流量的角度上,趣头条对大健康野心无可厚非,不确定性在于趣头条该如何下完这一整盘棋。
03
大健康领域从不缺少淘金者,甚至是健康内容的路子也有人走过。
但经过行业的多年发展,业内超过100万粉丝的博主,却只有崔玉涛、段涛、于莺、龚晓明、张强等少数派,两三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新的大V诞生。
原因在于,医疗健康类内容的传播仅仅局限在一二线的精英圈子里,往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尚未走通过,可能是缺少有效的渠道,也可能是内容上的“不接地气”。
在“前辈们”的诸多不确定性中,想要摘到大健康的桃子,趣头条需要跨越“三重门”。
04
健康只是一个垂类,内容创造上又有先天的门槛,如何连接足够多的优质内容,成为趣头条的第一个挑战。
事实上,健康类的内容生态并不乐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高度发达,权威内容的生产仍处于相对匮乏的局面。
有些平台的做法是向一线的医生们“购买内容”,甚至出现了科普文章明码标价的现象。何况那些主治医师们的时间并不宽裕,白天需要应对排起长龙的病号,下班时间又给了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在线问诊。
趣头条的做法很“贼”, 既想要持续性的内容生产,又要满足五环外用户的胃口。
正如趣头条创始人的设想:“当趣头条的日活到5000万以上的时候,会到达一个临界点……用户对内容也可能越发挑剔。”
“趣头条号” 成为2019年的品牌战略重心,所履行的正是提升内容品质和丰富度的使命,成为趣头条内容生态的中枢,一面连接媒体和自媒体,一面连接日渐挑剔的用户,在作者和读者端寻找新的平衡。
在具体的动作上,“趣头条号”已经有一些倾斜,比如提高自媒体的分成收益,进行大量的流量和现金补贴,不断丰富内容的广度和专业度,以提升用户留存和粘性。特别是在健康垂类的内容上,趣头条又针对性的打出了两手牌:
一个是“健康IP养成”,选择有潜力、有特色的创作者进行流量扶持。例如每天将超5000万的流量提供给健康、养生、育儿三大领域内的优质创作者,每月投入百万元用于优质内容扶持,给予特定的优质健康内容创作者最高每月3万元的保底收入。
另一个是专业知识的通俗化,在内容创作和运营技巧上对特定创作者进行1对1专属引导,将难懂的专业知识转换为用户易懂的语言,打破三四线用户和专业医生之间的认知壁垒,沉淀出独特的内容优势,牢牢抓住在新兴市场的话语权。
作为一家扎根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在对健康类创作者的争夺上,趣头条有着烧钱补贴的彪悍,也有着上海人特有的精明。
05
但健康这个垂类又自带“谣言”风险。
打开一位中老年人的朋友圈或微信群,几乎充斥着健康养生类的文章:吃味精掉头发、喝酸奶会致癌、吃醋可以软化血管……甚至有研究机构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的谣言传播力是年轻人的7倍。
倘若缺少合理的规避机制,当谣言在五环外找到了发酵的空间,结果几乎不敢想象。
目前来看,趣头条有意加重了健康类账号的审查,对低质内容的账号进行了全面清理,比重接近20%,并针对健康、养生、育儿频道的内容采取机器+人工双重审核机制,同时联合业内权威医师、专家组成“谣言监测站”,评选出优质让人放心看的真科普内容,并给予流量扶持和丰富的现金激励政策。
另一个风险点其实是用户沉淀。趣头条被质疑最多的一点:花钱买来的流量,到底能不能高效留存?
选择健康的垂类发力,趣头条势必进行过一场深思熟虑,也做了多重准备。
比如“放心看计划”中与知名三甲医院合作,推出了送“医”下乡活动,不断刷新在新兴市场的存在感;再比如“人民好医生”的入驻,尝试从内容阅读过渡到医患互动,与用户的关系逐渐由浅到深。
然而,想要完全消除外界的疑虑,趣头条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06
截止到目前,趣头条在大健康领域的着力点,还集中在用户的连接和沉淀,但关键性的一环恰恰是第三步的变现。
有哪些变现的可能,无疑成了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较为直接的变现方式可能是广告,毕竟这是趣头条当前的主要盈利方式。可以借鉴的是,百度、今日头条、360等都曾涉及医疗广告,这个市场的利润相当可观。但在硬币的另一面,百度、今日头条都曾在医疗广告上崴过脚,且这个市场的天花板相对明显,似乎不太符合趣头条发力大健康的初衷。
打通互联网医疗是第二种可能,与“人民好医生”的合作也印证了这一点。理想的商业逻辑应该是,趣头条从内容资讯切入,逐渐向挂号、问诊、医药、健康管理等领域渗透。只是互联网医疗本身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体制内外对医改尚未达成共识,如果趣头条着急选择这一变现路径,不失为一块硬骨头。
切入医疗保险等服务的可能性也很大,也是健康领域为数不多行得通的盈利模式。早在2016年,微医就宣布营收超过12亿元,实现全面盈利,利润主要来自于保险,特别是健康险的利润率高达30%-35%;对趣头条来说,眼下涉足医疗保险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三四线用户和一二线用户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趣头条并不急于在大健康领域快速盈利,前两步的地基能否夯实,才是最终选择哪种变现手段的关键。
07
应该说,趣头条布局大健康的时间点很微妙:
1、大健康领域蓄势待发,特别是医院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化势在必行,就时间上而言,趣头条并没有迟到。
2、从米读的成功来看,趣头条已然找到了用流量孵化新产品的方法论,不无可能在垂类孵化出更多的新产品。
当然,还有一层更为现实的原因。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趣头条还是一个三、四线网民在用的内容资讯App,对于趣头条游戏化积分裂变的战法,也存在太多的误解和偏见。
不管趣头条的大健康梦能不能跑的通,都不是一件坏事情。诸如“放心看计划”的推行,势必会改善趣头条的内容健康度,而在健康等垂类内容上的深耕,也是打造内容护城河的必然。
趣头条的日活和规模还没有越过安全红线,远不是放松的时候,在健康等垂类内容上的发力,也是为了让飞轮保持转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